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夔鼓 | kuí gǔ | 《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 | |
量鼓 | liàng gǔ | 古量器名。 | |
禁鼓 | jìn gǔ | 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 |
跨鼓 | kuà gǔ | 腰鼓。在腰间系一长圆形的小鼓,且行且击,演奏诸种鼓调。跨,用同“挎”。 | |
戒鼓 | jiè gǔ | 击鼓。 | |
咎鼓 | jiù gǔ | 大鼓。 | |
戒晨鼓 | jiè chén gǔ | 古代报晨昏的鼓。 | |
羯鼓 | jié gǔ | 我国古代的一种鼓。两面蒙皮,腰部细。据说来源于羯族。 我国古代一种鼓。腰部细。据说起源于羯族 | |
金鼓 | jīn gǔ |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2.钲。 | |
釂鼓 | jiào gǔ | 古时军中会饮结束时的鼓声。 | |
旌鼓 | jīng gǔ | 1.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谏之鼓。” 2.旌旗和战鼓。 | |
胶东大鼓 | jiāo dōng dà gǔ |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 |
奸旗鼓 | jiān qí gǔ | 谓违犯军令。古代军队以旗鼓发号令,故以为喻。 | |
急鼓 | jí gǔ | 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 | |
货郎鼓 | huò láng gǔ | ㄏㄨㄛˋ ㄌㄤˊ ㄍㄨˇ | 货郎招揽顾客用的手摇小鼓,形状跟拨浪鼓相同而比较大。 货郎招徕顾客的拨浪鼓样摇鼓 |
笳鼓 | jiā gǔ |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 | |
记里鼓 | jì lǐ gǔ | 1.计数里程之鼓。 2.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 |
火鼓 | huǒ gǔ | 火炬和战鼓。 | |
花腔腰鼓 | huā qiāng yāo gǔ | 花腔鼓的一种。 | |
花腔令鼓 | huā qiāng lìng gǔ | 见“花腔鼓”。 | |
胡鼓 | hú gǔ | 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手拍击。 | |
河鼓 | hé gǔ | 1.亦作“河皷”。 2.星名。属牛宿,在牵牛之北。一说即牵牛。 | |
共鼓 | gòng gǔ | 传说始作舟楫者。 | |
更鼓 | gēng gǔ | 报更的鼓声。 | |
皋鼓 | gāo gǔ | 1.亦作“皐鼓”。 2.大鼓名。皋﹐通“鼛”。 | |
歌鼓 | gē gǔ |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 | |
负鼓 | fù gǔ | 1.击鼓。负,通“掊”。 | |
拊鼓 | fǔ gǔ | 击鼓。 | |
釜鼓 | fǔ gǔ | 釜和鼓。古代量器名。 | |
烽鼓 | fēng gǔ |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2.借指战事。 | |
桴鼓 | fú gǔ | 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2.指战鼓。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4.乐鼓的一种。 | |
棡鼓 | gāng gǔ | 一种有盖的小鼓,长三尺,奏乐时常先敲击以引大鼓。 | |
枹鼓 | bāo gǔ | 1.鼓槌和鼓。 2.指战鼓。 3.指报警之鼓。 4.喻指军旅。 | |
陔鼓 | gāi gǔ | 奏《陔夏》时伴奏之鼓。鼓点节奏用戒失礼。 | |
饭鼓 | fàn gǔ | 寺院召僧尼进食之鼓声。 | |
法鼓 | fǎ gǔ | 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 | |
耳鼓 | ěr gǔ | 鼓膜。 | |
定音鼓 | dìng yīn gǔ | 打击乐器,形状像锅,用铜制成,在开口的一面蒙皮,装有螺旋,能松紧鼓面来调整音高。主要用于交响乐队。 | |
担鼓 | dān gǔ | 1.牵牛星的别名。 2.乐器名。 | |
登闻鼓 | dēng wén gǔ | 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 |
打花鼓 | dǎ huā gǔ | 戏曲传统剧目。一对逃荒夫妇,沿街卖唱凤阳花鼓,遭富家子弟戏弄却只能强颜欢笑。 | |
冬鼓 | dōng gǔ | 谓击街鼓的声音。 | |
冬冬鼓 | dōng dōng gǔ | 街鼓的俗称。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 | |
串鼓 | chuàn gǔ | 旧时货郎用以招揽顾客的小摇鼓。 | |
楚严鼓 | chǔ yán gǔ | 鼓名。 | |
长鼓 | cháng gǔ | ①朝鲜族膜鸣乐器。也称“杖鼓”。鼓身长约70厘米,圆筒形,木制,中段细实,两端粗空。双面蒙皮,皮面以绳索绷紧。演奏时以右手执细长鼓鞭,左手并指,轮番敲击鼓的两面,同时伴以歌舞。②瑶族膜鸣乐器。鼓身木制,长筒形,腰细而实,两面蒙皮。演奏时斜挂腰侧,用手拍击鼓面,边击边舞。 | |
步鼓 | bù gǔ | 一步一鼓。为命令徐步前进的鼓声。 | |
不郎鼓 | bù láng gǔ | 1.亦作“不琅鼓”。 2.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 |
不琅鼓 | bù láng gǔ | 见“不郎鼓”。 | |
波浪鼓 | bō làng gǔ | 即拨浪鼓。玩具名。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参见“拨浪鼓”。 | |
拨浪鼓 | bō làng gǔ | ㄅㄛ ㄌㄤˋ ㄍㄨˇ | 旧时货郎用来招揽顾客的手摇小鼓。有柄﹐两旁系坠﹐握柄转动鼓﹐坠击鼓发声。亦用作小儿玩具。 一种带把儿的小鼓,拿在手里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沿街叫卖的小贩使用,或作小孩的玩具用 |
鞭鼓 | biān gǔ | 即应鼓。 | |
贲鼓 | bēn gǔ | 大鼓。 | |
晡鼓 | bū gǔ | 晡时击鼓。指晡时。 | |
晨鼓 | chén gǔ | 清晨的鼓声。 | |
暴鼓 | bào gǔ | 方言。倾家荡产的意思。 | |
板鼓 | bǎn gǔ | 打击乐器,一面蒙牛皮,鼓框内膛呈喇叭形,上口径约一寸,发音脆亮,是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一面蒙有牛皮、发音响脆的打击乐器,用于乐队指挥 | |
八角鼓 | bā jiǎo gǔ | 膜鸣乐器。鼓身木制,框浅,呈等边八角形,一边拴长穗,其余七边各嵌一对小铜钹。单面蒙蟒皮。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或以指弹击鼓面,间或摇鼓发出小钹相击声。为北方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 |
梆鼓 | bāng gǔ |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 |
三鼓 | sān gǔ | ㄙㄢ ㄍㄨˇ | 1.渭三度击鼓。 2.三更。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