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黼帷 fǔ wéi  绣有黑白斧形的帷幕。
黼画 fǔ huà  谓于祭服上刺绣画文。
黼纯 fǔ chún  用白黑绢制成花纹,作边缘的装饰。
黼翣 fǔ shà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
黼领 fǔ lǐng  黑白相间的衣领。
黼绘 fǔ huì  绣文,色彩绚丽的花纹。
黼裳 fǔ cháng  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
黼冔 fǔ xǔ  1.殷代的帽子﹐绘有黑白斧形花纹。 2.戴着殷冠。
黼幄 fǔ wò  即黼帷。
黼裘 fǔ qiú  用羔和狐白杂为黼文的皮衣。
黼珽 fǔ tǐng  穿朝服﹑执玉笏。指官于朝廷。
黼扆 fǔ yǐ  1.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画斧形花纹。 2.借指帝王。 3.指帝座。
黼筵 fǔ yán  指边缘以黑白相间的丝织品作饰的席具。
应鼔 yìng gǔ  古代乐器名。小鼓。
懽忻鼓舞 guàn xīn gǔ wǔ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方其困急时,簞瓢之馈,愈於千金,是故莫不懽忻鼓舞之至。”懽忻,一本作“欢欣”。亦作“懽忭鼓舞”。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其后圣躬康復,车驾一出,都人懽忭鼓舞,所在相庆。”
朝歌鼓刀 cháo gē gǔ dāo  比喻有才能者未被发现重用。 亦作“屠牛朝歌”。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唐?李白《鞠歌行》:“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气鼓鼔 qì gǔ gǔ  非常生气的样子。
棚车鼓笛 péng chē gǔ dí  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轮睛鼓眼 lún jīng gǔ yǎn  睁圆眼睛。
锣鼓点儿 luó gǔ diǎn er  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
锣鼓经 luó gǔ jīng  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
简鼓院 jiǎn gǔ yuàn  古代官署名。宋制﹐门下省设登闻检院﹑登闻鼓院﹐掌管受理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申诉进状﹐先经鼓院﹐或为所抑﹐则至检院。二院合称简(检)鼓院。见《宋史.职官志一》。
记里鼓车 jì lǐ gǔ chē  见“记里车”。
棡鼓曲 gāng gǔ qǔ  曲名。相传黄帝出师涿鹿,以?鼓为警卫,作?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鲜卑。
石鼓书院 shí gǔ shū yuàn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石鼓文 shí gǔ wén  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
手鼓舞 shǒu gǔ wǔ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说鼓书 shuō gǔ shū  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
铜鼓钗 tóng gǔ chāi  叩击铜鼓的大型金银钗。
腰鼓舞 yāo gǔ wǔ  又称打腰鼓。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雍门鼓琴 yōng mén gǔ qín  相传雍门子周以善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门子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秦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王秦帝,必报雠于薛矣。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
鱼鼓简 yú gǔ jiǎn  见“鱼鼓简子”。
鱼鼓简板 yú gǔ jiǎn bǎn  见“鱼鼓简子”。
鱼鼓简子 yú gǔ jiǎn z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
杖鼓曲 zhàng gǔ qǔ  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
骛鼓 wù gǔ  指古代军中指挥驰骛进击的鼓声。
鯨鼓 jīng gǔ  用鲸鱼皮制的鼓。 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月》:“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
睾鼓 gāo gǔ  鼓名。即鼛鼓。睪,通“鼛”。
鞞鼓 bǐ gǔ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3.借指战事。
起鼓 qǐ gǔ  犹起更。古代击鼓报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
气鼓鼓 qì gǔ gǔ  ㄑㄧˋ ㄍㄨˇ ㄍㄨˇ 十分生气的样子。如:她气鼓鼓地走了。
旗鼓 qí gǔ  1.旗与鼓。古代军中指挥战斗的用具。 2.喻指首领;典型。 3.武术使棍棒的架式。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故国之旗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齐鼓 qí gǔ  鼓名。齐,通“脐”。
飘鼓 piāo gǔ  谓随波飘流动荡。
炮土之鼓 pào tǔ zhī gǔ  瓦制的鼓。
铙鼓 náo gǔ  1.乐器中鼓的一种。唐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鸣钟鼓 míng zhōng gǔ  《国语.晋语五》:“宣子曰:‘……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
鸣鼓 míng gǔ  1.即鼓。 2.击鼓。 3.借指声讨。
鞔鼓 mán gǔ  张革蒙鼓。把皮革绷紧,固定在鼓框上,做成鼓面。
蛮鼓 mán gǔ  南方一种大鼓。也叫蜀鼓。
龙凤鼓 lóng fèng gǔ  鼓名。皇宫所用。
鹭鼓 lù gǔ  古乐器。在穿径的鼓柱上饰以翔鹭,故名。通称建鼓。
六鼓 liù gǔ  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六街鼓 liù jiē gǔ  唐京城设置的报时警众的鼓。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街鼓》:“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冬冬鼓’。”后历代京城均沿置。
楼鼓 lóu gǔ  1.古代筑楼悬鼓,有盗贼时击以报警,谓之“楼鼓”。 2.作报时之用。
锣鼓 luó gǔ  ㄌㄨㄛˊ ㄍㄨˇ 1.锣和鼓。泛指打击乐器。 2.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
梨花大鼓 lí huā dà gǔ  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
连鼓 lián gǔ  相连之鼓,传说雷公击此化作雷响。汉王充《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后因以指雷震。
雷鼓 léi gǔ  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漏鼓 lòu gǔ  报更的鼓: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