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黠驵 | xiá zǎng | 狡猾而善经纪。 | |
黠虏 | xiá lǔ | 狡猾的敌人。 | |
黠狐 | xiá hú | 俗谓狐狸狡黠,故称。 | |
黠骜 | xiá ào | 见“黠傲”。 | |
黠盗 | xiá dào | 狡黠的盗贼。 | |
黠戛斯 | xiá jiá sī | 古族名。汉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东突厥和回鹘的统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 | |
黠羌 | xiá qiāng | 狡黠的羌人。 | |
黠悍 | xiá hàn | 狡黠而强悍。 | |
黠了 | xiá le | 机敏。 | |
黠狯 | xiá kuài | 犹狡狯。 | |
黠民 | xiá mín | 狡黠之民。 | |
黠棍 | xiá gùn | 狡猾的恶棍。 狡猾的恶棍 | |
黟山 | yī shān | 安徽黄山的别名。 | |
黟然 | yī rán | 黑貌。 | |
黟黟 | yī yī | 黑发貌。 | |
黟黑 | yī hēi | 黑貌。 | |
黑黡 | hēi yǎn | 皮肤上的黑痣;黑点。 | |
黡子 | yǎn zǐ | 黑痣。 | |
黑黢黢 | hēi qū qū | ㄏㄟ ㄑㄩ ㄑㄩ | (黑黢黢的)形容很黑:深夜,屋外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 |
黢黑 | qū hēi | ㄑㄩ ㄏㄟ | 很暗;很黑。 形容很黑黢黑的夜晚 |
黯黣 | àn měi | 暗昧不明。 | |
汙黦 | wū yuè | 亦作“污黦”。污迹。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有人失足仆地,或面沾污黦而不自知,见者便觉大可笑。” | |
陈黦 | chén yuè | 陈旧而发黄黑色。 | |
污黦 | wū yuè | 污迹。 | |
黦茶 | yuè chá | 变质之茶。 | |
黦颜 | yuè yán | 颜色变坏。 | |
黔黧 | qián lí | 同“黔黎”。 | |
霉黧 | méi lí | 形容面垢黑。 | |
枯黧 | kū lí | 憔悴黧黑。 | |
黧鷄 | lí jī | 见“黧鸡”。 | |
黧脆 | lí cuì | 色黄黑而易折断。 | |
黧黑 | lí hēi | ㄌㄧˊ ㄏㄟ | 同‘黎黑’。 |
黧黔 | lí qián | 指百姓。 | |
黧鸡 | lí jī | 鸟名。通体黑色,身短尾长,凶猛善斗。 | |
黧貌 | lí mào | 黧黑的面貌。 | |
黧瘠 | lí jí | 又黑又瘦。 | |
黧老 | lí lǎo | 指老人。 | |
黧皱 | lí zhòu | 色黑而有皱纹。 | |
黧面 | lí miàn | 污黑的脸。 | |
钱黥 | qián qíng | 在面孔上黥刺钱形图纹。 | |
刑黥 | xíng qíng | 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 | |
灼黥 | zhuó qíng | 即墨刑。刺刻面额,再涂上墨。 | |
黥首 | qíng shǒu | 1.古刑法。于额上刺字。 2.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 | |
黥配 | qíng pèi |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 |
黥彭 | qíng péng | 黥布﹑彭越同为汉开国功臣,后均遭杀戮,故并称之。 | |
黥阵 | qíng zhèn | 汉黥布所布的阵。 | |
黥劓 | qíng yì | 1.古代刑罚名。黥,墨刑。劓,割其鼻。 2.指毁坏。 | |
黥面 | qíng miàn | 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 | |
黥刑 | qíng xíng | 犹墨刑。 | |
黥文 | qíng wén | 面上所刺的字。 | |
黨官 | dǎng guān | 指国民党官员。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不知道何月何日,党官,店主和他的编辑,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善后的方法。”茅盾《一个理想碰了壁》:“官吏的贪污无能,统军将官之又爱钱又怕死,党官们之吹牛说谎,包而不办,这原是各处都一样的。” | |
黨庇 | dǎng bì | 结党庇护。 唐 白居易《论考试进士事宜状》:“伏计烦黷圣听之外,必以为或亲或故同为党庇。”《明史·阉党传·贾继春》:“帝於是宣敕数百言,极言选侍无状,严责廷臣党庇。”《清史稿·高宗纪一》:“命宽 鄂尔泰 党庇 仲永檀 罪。” | |
黨首 | dǎng shǒu | 政党的首领。王皓沅《清宫十三朝》第九二回:“这电文内所称党首,第一名就是 光汉子。” | |
黨禁 | dǎng jìn | 1.谓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 《后汉书·陈纪传》:“及遭党錮,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宋 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之二:“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况余少遭党禁,又歷戎马间。” | |
黨衆 | dǎng zhòng | 犹党徒。《后汉书·南匈奴传》:“大将军 梁商 以 羌胡 新反,党众初合,难以兵服,宜用招降。”《三国志·魏志·刘廙传》“魏讽 反,廙 弟 伟,为 讽 所引,当相坐诛”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刘廙别传》:“初 廙 弟 伟 与 讽 善,廙 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贤,不可不详。而世之交者,不审择 | |
黨正 | dǎng zhèng | 1.周 时地方组织的长官。《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清 龚自珍《对策》:“臣考 周 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 | |
黨人 | dǎng rén | 1.同乡里的人。《庄子·外物》:“演门 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郭象 注:“党,乡党。” | |
黨徒 | dǎng tú | 参加某一集团或派别的人。清 刘大櫆《颖州府通判吕君墓表》:“穷其党徒,民得安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其实 中国 何尝有真正的党徒,随风转舵,二十馀年矣,可曾见有人为他的首领拼命?”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四:“他们,大都是 章太炎、刘师培 一派的党徒。” | |
黨票 | dǎng piào | 犹党籍。讽刺少数人把党籍视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凭证。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为了一个贱货,差点连党票都丢了。”高梦龄《浮云》九:“他的官丢了不算,党票也要保不住了。” | |
黨駢 | dǎng pián | 结党相连。《管子·四称》:“﹝昔者无道之臣,﹞迁损善士,捕援货人。入则乘等,出则党駢。”尹知章 注:“党駢,朋党而駢并。”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