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抑黜 | yì chù | 1.亦作“抑绌”。 2.贬废;排斥。 | |
谪黜 | zhé chù | 降职贬退。 | |
陟黜 | zhì chù | 进用与贬黜。 | |
诛黜 | zhū chù | 犹诛灭。 | |
罪黜 | zuì chù | 因罪被黜。 | |
黜降 | chù jiàng | 斥退;降级。 | |
黜昏 | chù hūn | 贬退昏庸之辈。 | |
黜免 | chù miǎn | 降官或革职。 罢免;免除、革除 | |
黜浊 | chù zhuó | 斥退贪官。 | |
黜官 | chù guān | 1.减省官吏。 2.贬降官职。 3.罢免官职。 | |
黜谪 | chù zhé | 贬谪。 | |
黜升 | chù shēng | 犹黜陟。 | |
黜奸 | chù jiān | 逐退奸恶者。 | |
黜恶 | chù è | 贬斥邪恶。 | |
黜放 | chù fàng | 贬退;放逐。 | |
黜罢 | chù bà | 黜退,罢免。 | |
黜除 | chù chú | 1.贬斥;除名。 2.摈弃;删除。 | |
黜贬 | chù biǎn | 贬斥。 | |
黜罚 | chù fá | 贬斥;处罚。 | |
黜典 | chù diǎn | 贬降官员的典例。 | |
黜幽 | chù yōu | 旧指斥免考绩劣下的官员。 | |
黜兵 | chù bīng | 犹罢兵。 | |
黜刺 | chù cì | 贬斥责罚。 | |
黜屏 | chù píng | 废除;摈弃。 | |
黜汰 | chù tài | 贬职;罢官。 | |
黜陟 | chù zhì | 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 |
黜斥 | chù chì | 解除官职;斥退。 | |
黜落 | chù luò | ㄔㄨˋ ㄌㄨㄛˋ | 1.旧指科场除名落第,落榜。 2.斥退;落职。 |
黜色 | chù sè | 更改服色。 | |
起點 | qǐ diǎn | ㄑㄧˇ ㄉㄧㄢˇ | 开始的地点或时间。 |
點文 | diǎn wén | 评点文章。章炳麟《文学论略》:“学究点文之法,村妇评曲之辞,庸陋鄙俚,无足挂齿。” | |
點磨 | diǎn mó | 点检磨勘,查核实数。宋 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府界诸路州运钱穀文帐旧申三司,昨拨归逐路转运提刑司点磨。”宋 吕本中《官箴》:“﹝ 刘器之 ﹞后居 南京,有府尹取官兵白直点磨,他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 器之 未尝借一人。” | |
點種 | diǎn zhòng | 点播种子。播种的一种方法。每隔一定距离挖一小坑,放入种子。然后覆盖。也叫点播。古华《芙蓉镇》第一章:“镇上的小学生们就刨了芙蓉树根点种蓖麻。” | |
點石 | diǎn shí | 1.指点石为金。明 陈济生《怀友》诗之七:“真相烟霞凭点石,空明日月待传灯。” | |
點行 | diǎn xíng | 谓按名册强征服役。唐 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清 吴伟业《马草行》:“府帖传呼点行速,买草先差人打束。” | |
點子 | diǎn zǐ | 1.液体的小滴。《西游记》第二五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摜,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大风卷起 黄河 浪,冲撞山崖,飞溅出的水点子,打在战士们身上、脸上。” | |
點白 | diǎn bái | 1.玷污清白。南朝 宋 鲍照《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 |
點染 | diǎn rǎn | 1.点笔染翰。指绘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子,皆知姓名矣。”元 赵孟頫《桃源春晓图》诗:“瀛洲 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应酬画债。” | |
點水 | diǎn shuǐ | 1.一触着水面即起。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
點金 | diǎn jīn | 道教所谓的点铁成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见今逼索马价,接踵盈门,又安能有点金之术而清偿之。”清 赵翼《六十自述》诗之六:“颇思随俗一称觥,俭岁家家食藿羹。安得点金施小惠,自嫌画饼剩虚名。”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怀念既尔,所学遂妄,科学隐,幻术兴,天 | |
點化 | diǎn huà | 1.玷污风化。《宋书·颜竣传》:“今皇明开耀,品物咸亨,伤俗点化,实唯害焉。” | |
點茶 | diǎn chá | 1.犹泡茶。宋 蔡襄《茶录·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 一边自点茶来吃了。”清 卓尔堪《题昝抱雪塞游图》:“塞上点茶酥酪香,沙中祖帐列红妆。” | |
點驗 | diǎn yàn | 逐一查对检验。明 陈子龙《请申饬巡视职掌疏》:“至於器械马匹,应照勅书,逐一不时点验。”《歧路灯》第三一回:“你这失单怎么是目今字迹?这单上戏衣,可是你亲手点验,眼同过目,交与 谭绍闻 的么?”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他站下等他们点验了人数,走了,他才过去。” | |
點鬢 | diǎn bìn | 点染两鬓。宋 刘克庄《鹊桥仙·戊戌生朝》词:“玄花生眼,新霜点鬢。”也指花白的鬓发。清圣祖《杨家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之一:“光阴犹似当年景,自觉频催点鬢疏。” | |
點額 | diǎn é | 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三月则上渡 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三月则上渡 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唐 李白《 | |
點首 | diǎn shǒu | 点头。表示默许。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主大悟,点首久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谭九》:“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餘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只见他老夫妻,一个拈鬚含笑,一个点首堆欢。” | |
點鬼 | diǎn guǐ | 见“点鬼簿”。 | |
點集 | diǎn jí | 按名册征集。宋 司马光《论屈野河西修堡状》:“若乘此际急于州西二十里左右增置二堡,每堡不过十日可成,比至虏中再行点集,此堡已皆有备,不能为害。”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优伶并 开封府 点集。” | |
點饑 | diǎn qí | 亦作“点飢”。稍微吃点东西解解饿。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我恰纔送些茶饭与俺哥哥且点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朱三 平日卖汤粉,这五虎日日在衙门前后走动,时常买他的点飢。”茅盾《全运会印象》:“这里什么都有,点饥的解渴的,甚至于消闲的。” | |
點閘 | diǎn zhá | 查点。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左右,你与我一一点闸,再等老夫亲自看验。”《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限一年内务要完工,每日差厅头去点闸两次。” | |
點金作鐵 | diǎn jīn zuò tiě | 见“点金成铁”。 | |
點鐵 | diǎn tiě | 见“点铁成金”。 | |
點石成金 | diǎn shí chéng jīn | 同“点铁成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孟浩然》:“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有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诗,硬是 | |
點金成鐵 | diǎn jīn chéng tiě | ㄉㄧㄢˇ ㄐㄧㄣ ㄔㄥˊ ㄊㄧㄝ ˇ | 1.禅门喻开示不对机,增人惑乱。《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 齐云 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后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又有点金成铁者, |
點酥 | diǎn sū | 点抹凝酥。 宋 文同《惜杏》诗:“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宋 苏轼《蜡梅赠赵景贶》诗:“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禪老家。”宋 陆游《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词:“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 |
點觸 | diǎn chù | 触动。 郭沫若《文艺论集·神话的世界》:“但它偶尔一点触到诗人的心机,便成就了一幅绮丽的织锦。” | |
點解 | diǎn jiě | 点名起解。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山阳 令行文关提,余点解时,宛玉 堂上献诗。”方言。为什么。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桀 紂 喇暴虐,点解阿諛奉承。” | |
點覷 | diǎn qù | 查看。 《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差官前去点覷,但有少数,定将元管头目取招治罪。”《三国志平话》卷下:“有报事人曰:‘国舅引千军来点覷 嘉明关 紫乌城。’” | |
點見 | diǎn jiàn | 查点看验。《水浒传》第十回:“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 林冲 到草厅上。” | |
點辱 | diǎn rǔ | 点污;辱没。晋 束晳《补亡诗·白华》:“鲜侔晨葩,莫之点辱。”宋 苏辙《辞起居郎状》:“杜紘 虽才性鄙妄,点辱华要,而罪恶未著。”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六:“况摭无影之事,形於奏牘之间,媟褻至尊,点辱士类,此小辈餂刃,祇自伤耳。”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