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點絢 | diǎn xuàn | 点笔挥翰而使绚烂多彩。 《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如彼锦繢,列素点绚。”吕延济 注:“绚,文彩也。”唐 李德裕《画桐花凤扇赋》:“亦有美人,增华点绚。” | |
點翳 | diǎn yì | 污浊;阴影障蔽。 宋 方夔《续感兴》诗之五:“浮云絶点翳,宝此光明王。”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奴似水彻底澄清,没纤毫点翳。”清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由於虚和絶点翳,所以高秀干青冥。” | |
點籌郎 | diǎn chóu láng | 1.《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 上官昭容 邪説,引 武三思 入宫中,升御牀,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 唐中宗。元 杨维桢《点筹郎》诗:“点筹郎,偶在侧,血指老人髯成戟。” | |
點鬼簿 | diǎn guǐ bù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时 杨(杨炯)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 之略谈,陆士衡 之所记’,‘潘安仁 宜其陋矣,仲长统 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后用“点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明 杨慎《升庵诗话·晚唐两诗派》:“又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 | |
點紙節 | diǎn zhǐ jié | 犹点纸。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他前推后拥强牵拽……屈杀了一个英杰。” | |
點筆 | diǎn bǐ | 犹染翰。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宋 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清 钮琇《觚賸·汤素畹》:“画軫文楸,藉以永日,偶尔点笔,輒亦悲艳。” | |
點漆璧 | diǎn qī bì | 指墨。宋 杨万里《谢王恭父赠梁杲墨》诗:“两圭水苍笏,双团点漆璧。” | |
點璧 | diǎn bì | 白璧的斑点。比喻美中不足。明 徐渭《缇芝赋》:“恐盛德之点璧,惟傴步以循墻。” | |
點用 | diǎn yòng | ||
點穴 | diǎn xué | 1.旧时迷信者选择墓地,请堪舆家寻求所谓龙脉结穴之处,以求后代子孙兴旺发达。明 无名氏《秘传水龙经·原书总论》:“夫相地要察来龙,点穴必迎真脉,冈阜水道,皆龙脉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安老爷 请他来给 何协戎 夫妇点穴,就定规安葬日子。” | |
點畫 | diǎn huà | 1.文字之点与横竖等笔画。 隋 王度《古镜记》:“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凡飞白以点画象物形,而点最难工。”清 刘毓崧《<古谣谚>序》:“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於声音,简札不先於应对。” | |
點留 | diǎn liú | 指名留下。 唐 王建《宫词》之三一:“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家 泣。” | |
點砌 | diǎn qì | 耍笑的表演或动作。元 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套曲:“若有闲些儿箇了,除是扑煞点砌。”《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寨儿里相知是有,一见咱望风举手。若论着点砌排科惯熟,敢教那罢剪嘴姨夫闭口。” | |
點睛 | diǎn jīng | 谓画眼睛。晋 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始皇 元年,騫霄国 献刻玉善画工名 裔 …又画为龙凤,騫翥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明 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原序》:“甚而 僧繇 点睛,雷电破壁。”清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下·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 | |
點發 | diǎn fā | 1.一字有数音,其音义异时,于字旁用点或圈以示其变化。平声左下,上声左上,去声右上,入声右下。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副》:“副贰之字,副字本为福字……后之学者,不知有福字,翻以副贰为正体,副坼为假借,读《诗》‘不坼不副’,乃以朱点发副字已乖本音。”唐 张守节《史记正义·发字例 | |
點石爲金 | diǎn shí wéi jīn | 同“点铁成金”。《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 吕纯阳 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 |
點頭會意 | diǎn tóu huì yì | 1.形容机灵乖觉。《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 唤 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 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他是个点头会意的人,晓得渔船上生意淡薄,便想道:‘我怎好搅扰得他?’”《快心编》第六回:“心地也甚聪明,作事点头会意。” | |
點歌 | diǎn gē | 指定歌曲名或同时指定演唱者,听取演唱。《新民晚报》1992.10.2:“点歌,作为一种温馨的感情传递方式正走进都市的千家万户。” | |
點放 | diǎn fàng | 1.燃放。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元宵,上鼇山顶上之灯,例点放神器三位,则监工事也。” | |
點收 | diǎn shōu | 查点接收。 清 李玉《一捧雪·势索》:“镇日为这些朝廷的事体,官府的陞降,票写本章,点收礼物,再不得闲哩。” | |
點札 | diǎn zhá | 点名调遣。 《西游记》第十回:“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 长安城 九霄空上。”《西游记》第二一回:“只见那老妖坐在上面,正点札各路头目。” | |
點灼 | diǎn zhuó | 污蔑毁伤。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高阳 无故而委尘兮,唐 虞 点灼而毁议。”王逸 注:“点,污也。灼,灸也。犹身有病,人点灸之。言 尧 舜 至圣,道德扩被,尚点灸谤毁。”《明史·倪元璐传》:“而今推轂不及,点灼横加,则徒以其票拟 熊廷弼 一事耳。” | |
點存 | diǎn cún | 评点收藏。 清 吴敏树《与篠岑论文派书》:“研生 老兄所点存,实皆足以问之当世。就以此本付刊,良可。” | |
點就 | diǎn jiù | 指派妥当。 《水浒传》第七九回:“随即点就本部军兵,出城迎敌。” | |
點注 | diǎn zhù | 1.点染注色。《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三国 魏 锺会《孔雀赋》:“五色点注,华羽参差。”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十七:“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 | |
點治 | diǎn zhì | 点化备办。 宋 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缘事,可与众集福者,我当分药点治,虽百两不靳也。” | |
點污 | diǎn wū | 1.污损;弄脏。《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唐 杜甫《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
點汙 | diǎn wū | ||
點拍 | diǎn pāi | 音乐的节拍。 唐 南卓《羯鼓录》:“若製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 | |
點銅壺 | diǎn tóng hú | 用上等白铜搀和做成的锡壶。《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 | |
點綉女 | diǎn xiù nǚ | 谓挑选宫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浙江 纷纷的讹传,道:‘朝廷要到 浙江 各处点綉女。’” | |
點定 | diǎn dìng | 修改使成定稿。《晋书·郭象传》:“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餘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 郑冲 驰遣信就 阮籍 求文,籍 时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宋 苏轼《思无邪斋赞》: | |
點絳唇 | diǎn jiàng chún | 1.词调名。南朝 梁 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絳唇。”后词名取此。又名《点樱桃》。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诸体。参阅《词谱》卷四。 | |
點唇 | diǎn chún | 亦作“点脣”。女子用胭脂等化妆品点抹嘴唇。唐 温庭筠《靓妆录》:“点唇有石榴娇、嫩吴香。”宋 张先《燕归梁》词:“点脣机动秀眉顰,清影外,见微尘。” | |
點剁 | diǎn duò | 剁成碎块。《西游记》第十三回:“那 伯钦 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点剁鹿肉乾巴,满盘满碗的陪着 三藏 吃斋。” | |
點主 | diǎn zhǔ | 旧俗丧礼之一。 填写神主上“主”字上端之点。《金瓶梅》第六五回:“西门庆 易服,备一对尺头礼,请帅府 周守备 点主。”《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又请 姜副使 点主 刘游击 祀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而且还要老夫子戴上顶子给他点主。” | |
點金乏術 | diǎn jīn fá shù | 谓无点金成铁的法术。比喻没有办法筹措钱财。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朋僚函札·王有龄来函之二》:“民困滋深,餉源已竭,点金乏术,忧心如焚。”高增《新游仙》诗:“点金乏术欲何之,泽被苍生彼一时。”亦作“点金无术”。明 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祗今 辽 左用餉不貲, | |
點中 | diǎn zhōng | 点名选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甄希贤 ﹞叫将出来看时,头一名就点中了 春花。” | |
丽黠 | lì xiá | 美丽而聪慧。 | |
剧黠 | jù xiá | 敏捷灵巧。 | |
狡黠 | jiǎo xiá | ㄐㄧㄠˇ ㄒㄧㄚˊ | 〈书〉狡诈。 狡猾;诡诈设下圈套和陷井的狡黠的诡计 |
骄黠 | jiāo xiá | 傲慢狡猾。 | |
杰黠 | jié xiá | 1.凶猛而狡诈。杰,通“桀”。 2.聪明,狡猾。 | |
奸黠 | jiān xiá | 1.奸猾。 2.指奸猾的人。 3.聪慧。 | |
慧黠 | huì xiá | 〈书〉聪明而狡猾:慧黠过人。 | |
惠黠 | huì xiá | 聪慧。 | |
鬼黠 | guǐ xiá | 聪明狡猾:君子精敏,小人鬼黠。 | |
刁黠 | diāo xiá | 犹狡诈。 | |
聪黠 | cōng xiá | 聪明而狡黠。 | |
爽黠 | shuǎng xiá | 率直聪慧。 | |
贪黠 | tān xiá | 贪婪狡黠。 | |
狎黠 | xiá xiá | 谓习于弄巧。 | |
枭黠 | xiāo xiá | 凶恶狡猾。亦指凶恶狡猾的人。 | |
雄黠 | xióng xiá | 勇武狡诈。 | |
妍黠 | yán xiá | 聪明而狡猾。 | |
阴黠 | yīn xiá | 阴险狡黠。 | |
驵黠 | zǎng xiá | 狡黠。 | |
愚黠 | yú xiá | 无知而又狡诈。 | |
黠胥 | xiá xū | 狡猾的胥吏。 | |
黠智 | xiá zhì | 狡猾有智。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