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齃岳 | è yuè | 高鼻梁。 | |
齃鼻 | è bí | 犹曷鼻。 | |
齄王 | zhā wáng | 北魏王氏数世齄鼻,人称齄王。见《魏书.王慧龙传》。 | |
齄靤 | zhā pào | 鼻有红色斑点。 | |
齄奴 | zhā nú | 1.亦作“?奴”。 2.南朝宋废帝骂其父孝武帝为“?奴”。见《南史.宋纪中.前废帝》。 | |
齄丑 | zhā chǒu | 鼻长红疱,容颜丑陋。 | |
齅感 | xiù gǎn | 即嗅觉。 | |
齅金 | xiù jīn | 1.用鼻嗅金﹐以别优劣。 2.指喜爱或贪图金钱。 | |
齅饵 | xiù ěr | 喻谋求爵禄。语本《汉书.叙传上》:“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颜师古注:“齅﹐古‘嗅’字也;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 | |
齆臭 | wèng chòu | 方言。物体腐烂发酵而发出的臭味。 | |
齆鼻 | wèng bí | 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 | |
齆鼻头 | wèng bí tóu | 见“齆鼻”。 | |
齇鼻 | zhā bí | 酒渣鼻。 鼻子上的红皰。 | |
齇王 | zhā wáng | 北魏 王氏 数世齇鼻,人称 齇王。见《魏书·王慧龙传》。 | |
齇丑 | zhā chǒu | 鼻长红皰,容颜丑陋。 | |
鼻鼻齉齉 | bí bí nàng nàng | 鼻塞不通,瓮声瓮气。 | |
並駕齊驅 | bìng jià qí qū | ㄅㄧㄥˋ ㄐㄧㄚˋ ㄑㄧˊ ㄑㄩ | 齐头并进。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駟牡异力,而六轡如琴;并驾齐驱,而一轂统辐。”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昔之捐班,不过於正途之外,别添一途,未几而并驾齐驱矣,未几而出乎其上矣。” |
齌怒 | jì nù | 疾怒;暴怒。 | |
明齍 | míng zī | 见“明粢”。 | |
六齍 | liù zī | 谓六谷。 | |
玉齍 | yù zī | 古代盛黍稷的玉饰祭器。 | |
齍盛 | zī shèng | 祭品。指盛在祭器内的黍稷。 | |
齍明 | zī míng | 齍盛。 | |
丱齒 | guàn chǐ | 指童年。唐 王勃《四分律宗记序》:“筠抱显於髫龄,兰芬凝於丱齿。” | |
冲齓 | chōng chèn | 童年。 | |
髫齓 | tiáo chèn | 见“髫龀”。 | |
龆齓 | tiáo chèn | 见“龆龀”。 | |
未齓 | wèi chèn | 指儿童乳齿未脱。 | |
口齗 | kǒu yín | 指口,嘴。 齗,同“齦”。《北史·甄琛传》:“今者天为黔首生盐,国为黔首鄣护。假获其利,犹是富专口齗,不及四体也。” | |
齗齗 | yín yín | 1.露齿貌。 | |
齘齘 | xiè xiè | 切齿相争貌。 | |
齞脣 | yǎn chún | 唇不掩齿。《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歷齿。”李善 注:“《説文》曰:齞,张口见齿也。”刘良 注:“齞脣,谓语而露齿也。” | |
齛齧 | xiè niè | 咬,噬啮。《礼记·曲礼上》“效犬者左牵之”汉 郑玄 注:“犬齛啮人,右手当禁备之。”陆德明 释文:“齛本亦作噬,常世反。” | |
齛啮 | xiè niè | 咬,噬啮。 | |
龃齚 | jǔ zé | 咬嚼。 | |
龌齚 | wò zé | 器量小。 | |
齚齖 | zé yá | 上下齿不相值。比喻意见不合。 | |
齚舌 | zé shé | 咬啮舌头。表示不说话,或不敢说话。 | |
牛齝 | niú chī | 1.亦称“牛转草”。 2.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 |
黨齡 | dǎng líng | 党员入党后的年数。亦专指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式入党后的年数。刘波泳《秦川儿女》第四七章:“所以,一旦提到自己的党龄,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多少天了。” | |
水齧 | shuǐ niè | 水侵蚀。 | |
食齧 | shí niè | 咬食,咬啮。《释名·释天》:“霓,啮也。其体断絶,见於非时。此灾气也,伤害於物,如有所食啮也。”唐 柳宗元《天说》:“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 | |
蹄齧 | tí niè | 1.马用蹄踢和用嘴咬。《周礼·夏官·庾人》“攻驹”汉 郑玄 注:“攻驹,制其蹄啮者。”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有恶马,不可驭,蹄囓伤人多矣。”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定数》:“二马蹄啮,遂曳像於地,腹中珍货悉露。” | |
缺齧 | quē niè | 破损。南朝 梁 江淹《到功曹参军笺诣骠骑竟陵王》:“漏越之琴,窃 庄文 之价,缺啮之剑,盗 顷襄 之名。”南唐 陈陶《宿岛径夷山舍》诗:“缺啮心未理,寥寥夜猿哀。” | |
啖齧 | dàn niè | 啃食。 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扑缘鬉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宋 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 彭 恣啖啮,二竖肯逋播。” | |
兔齧 | tù niè | 兔子咬过的草。 | |
齧岸 | niè àn | 谓水流侵蚀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啮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 | |
齧肥 | niè féi | 吃肥美的肉。 唐 刘禹锡《因论·叹牛》:“我之沽是,屈指计其直可以持醪而啮肥,飴子而衣妻。” | |
齧指 | niè zhǐ |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宋 孙光宪《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明 李东阳《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 |
齧齧 | niè niè | 1.咬嚼。 | |
齧食 | niè shí | 侵蚀。 宋 苏洵《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餘,或髣髴於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 | |
齧缺 | niè quē | 缺口,锋刃破缺。也指传说中的上古贤人。借指隐士。 | |
齧臂盟 | niè bì méng | 咬臂出血为誓,表示诚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乡党笑之,吴起 杀其谤己者三十餘人,而东出 衞 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衞。’”亦省作“啮臂”。《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啮臂为期,前途逾邈,倚閭之望,朝夕倾对。”唐 杜甫《三绝句》之二:“自説二女 | |
齧棃 | niè lí | 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柳 据 蒲阪,双 据 上邽,廋 据 陕城,武 据 安定,皆举兵反。坚(苻坚)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 | |
齧血沁骨 | niè xuè qìn gǔ | 形容极端诚信。清 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啮臂”。 | |
齧折 | niè shé | 咬断。 | |
龁齩 | hé yǎo | 1.亦作“龁咬”。 2.啮咬。 | |
齩齧 | yǎo niè | 咬啃。宋 苏轼《孙莘老寄墨》诗之三:“我贫如飢鼠,长夜空齩啮。” | |
齿齯 | chǐ ní | 老人齿落后再生。指长寿。 | |
逼齰 | bī zé | 侵啮,侵害。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