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寒族 | hán zú | 1.寒微的家族。 2.谦称自己的家族。 | |
汉民族 | hàn mín zú | 即汉族。参见“汉族”。 | |
海族 | hǎi zú | 海生生物的总称。 | |
汉族 | hàn zú | ㄏㄢˋ ㄗㄨˊ | 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
贵族 | guì zú | ㄍㄨㄟˋ ㄗㄨˊ |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里统治阶级的上层,享有特权。 |
国族 | guó zú | 1.帝王的宗族和宾客。 2.国家民族。 | |
犷族 | guǎng zú | 野蛮的民族。 | |
官族 | guān zú | 1.谓以先世有功之官名为族姓,如司马氏﹑司空氏﹑司徒氏之类。 2.官宦世家。 | |
冠族 | guàn zú | 显贵的豪门世族。 | |
公族 | gōng zú |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2.指公族大夫。 | |
高山族 | gāo shān zú |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台湾、福建省 | |
贯族 | guàn zú | 冠族;望族。贯,用同“冠”。 | |
副族 | fù zú |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周期表纵行中共有七个副族,分别用ⅰb、ⅱb……表示。从ⅰb到ⅶb依次称铜族、锌族、钪族、钛族、钒族、铬族和锰族。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
分族 | fēn zú | 小宗之族。 | |
房族 | fáng zú | 同支宗亲的总称。 | |
东乡族 | dōng xiāng zú |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 | |
赐族 | cì zú | 犹赐氏。 | |
词族 | cí zú | 在单一语言中的一组同源词。如:所属的词族。 | |
顇族 | cuì zú | 贫贱之族。 | |
丑族 | chǒu zú | 犹丑类。指坏人﹑恶人。 | |
白族 | bái zú |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9.8万人(1990年)。用白语。曾用汉字标记白语,现通用汉文。信佛教,崇拜“本主”。木雕、石刻工艺精湛。有“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等。主要从事农业,善养鱼畜。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 |
八族 | bā zú | 指三国吴八大家族。 | |
邦族 | bāng zú | 1.邦国宗族。 2.籍贯姓氏。 | |
三族 | sān zú | 1.有几种说法。 | |
上班族 | shàng bān zú | 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因为这些人需按时上下班,所以叫上班族。 | |
上族 | shàng zú | 犹望族。 | |
士族 | shì zú | 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 |
世族 | shì zú | 世代做官的大家族:夫人本宗,世族之后|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 | |
室族 | shì zú | 犹家族。 | |
僮族 | zhuàng zú |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省。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 | |
土族 | tǔ zú | 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9.3万人(1990年)。用土语,有文字,通用汉文、藏文。信藏传佛教。喝酥油奶茶。精养良马,骑术高超。传统节日有擂台会、丹麻戏会、“纳顿”(庆丰收会)。主要从事农业。 | |
土家族 | tǔ jiā zú | 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少数民族。约572.5万人(1990年)。用土家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擅长编织土花铺盖(织锦)。喜跳摆手舞。传统节日有族年等。主要从事农业。 | |
维族 | wéi zú | 维吾尔族的简称。详“维吾尔族”。 | |
细族 | xì zú | 寒族。 | |
五族 | wǔ zú | 1.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 2.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 3.辛亥革命后曾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 | |
小族 | xiǎo zú | 寒微之族。 | |
姓族 | xìng zú | 1.大族,望族。 2.姓氏家族。 | |
阴族 | yīn zú | 水族。 | |
云族 | yún zú | 1.云层。 2.犹云集。 | |
主族 | zhǔ zú |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周期表纵行中共有七个主族,分别用ⅰa、ⅱa……表示。从ⅰa到ⅶa依次称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和卤族。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
宗族 | zōng zú | ㄗㄨㄙ ㄗㄨˊ | 谓同宗同族之人。 |
壮族 | zhuàng zú | 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55.6万人(1990年)。曾称“僮族”,1965年改现名。用壮语。原有方块壮字,现推行拼音壮文。信仰多神,流传道教。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擅长壮锦刺绣。陶瓷工艺和“干栏”建筑颇为著名。盛行歌圩。传统节日有牛王节、三月三。主要从事农业。 | |
族母 | zú mǔ | 族兄弟之母。亦泛指同族伯叔之妻。参见“族父母”。 | |
族食 | zú shí | 谓与族人宴饮。 | |
族望 | zú wàng | 1.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2.在宗族中的声望。 | |
族子 | zú zǐ | 同族兄弟之子。 | |
族夏 | zú xià | 周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
族贯 | zú guàn | 家族籍贯。 | |
族兄 | zú xiōng | 同高祖兄弟的兄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长者。 | |
族死 | zú sǐ | 族灭。 | |
族长 | zú zhǎng | 1.周代地方基层官名。 2.泛指一族之尊长。 3.周代地方基层单位“族”与“长”的并称。 一个宗族中行辈、地位最尊的人 | |
族姓 | zú xìng | 1.指同姓的亲族。 2.指家族姓氏。 3.指世族大姓。 | |
族分 | zú fēn | 本族繁衍下来的人。 | |
族嗣 | zú sì | 后嗣。宗族中的继承者。 | |
族从 | zú cóng | 同族及从兄弟。 | |
族女 | zú nǚ | 同族兄弟之女。 | |
族蠡 | zú lí | 见“族絫”。 | |
族尊 | zú zūn | 宗族中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宗族中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 |
族世 | zú shì | 犹世代。 | |
族鬼 | zú guǐ | 古时博戏的一种。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