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题旌 | tí jīng | 题书表彰。多用于死者。 | |
文旌 | wén jīng | ㄨㄣˊ ㄐㄧㄥ | 有文彩的旌旗。古时贵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称人行旅的敬辞。 |
五旌 | wǔ jīng | 指印度古因明学(即逻辑学)的五段推理法,后为新学三段推理法所代替。 | |
县旌 | xiàn jīng | 1.亦作“县旍”。 2.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3.悬挂旌旗。喻标榜。 4.指进军。 | |
心旌 | xīn jīng | ㄒㄧㄣ ㄐㄧㄥ | 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2.指心神,神思。 |
阴旌 | yīn jīng | 谓阴云之气如旌旗状。 | |
驻旌 | zhù jīng | 犹驻扎。 | |
三旌 | sān jīng | 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 |
油旌 | yóu jīng | 古代一种军旗。 | |
旌宠 | jīng chǒng | 表彰尊崇。 | |
旌纛 | jīng dào | 1.大旗。亦泛指旗帜。 2.犹尊驾。 | |
旌典 | jīng diǎn | 表彰贞烈的匾额。 | |
旌崇 | jīng chóng | 表彰。 | |
旌嘉 | jīng jiā | 褒扬嘉奖。 | |
旌忠 | jīng zhōng | 表彰忠节。 | |
旌善 | jīng shàn | 表彰美善。 | |
旌戟 | jīng jǐ | 1.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 2.借指贵官。 | |
旌帷 | jīng wéi | 铭旌与帷帐。均为丧仪用物。 | |
旌贤 | jīng xián | 1.亦作“旍贤”。 2.表彰贤人。 | |
旌简 | jīng jiǎn | 表彰选拔。 | |
旌命 | jīng mìng | 1.表彰征召。 2.招聘贤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 |
旌奬 | jīng jiǎng | 表彰奖赏。 | |
旌尚 | jīng shàng | 表彰。 | |
旌蒲 | jīng pú | 古时征聘贤士所用的旌帛和蒲车。 | |
旌斾 | jīng pèi | 1.亦作“旌旆”。 2.旗帜。 3.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4.借指军旅。 | |
旌阳宅 | jīng yáng zhái | 相传为晋许逊炼丹成仙处。亦借称修炼成仙之所。 | |
旌阳 | jīng yáng | 指晋仙人许逊。逊曾任蜀旌阳县令﹐故称。他曾学道于大洞君吴猛﹐后因晋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西山全家升仙而去。 | |
旌旄 | jīng máo |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2.泛指旗帜。 3.借指官兵。 | |
旌夏 | jīng xià | 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 | |
旌密 | jīng mì | 精密。旌﹐通“精”。 | |
旌闾 | jīng lǘ | 旌表门闾。旧时朝廷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赐给匾额﹐挂于门廷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 | |
旌孝 | jīng xiào | 表彰孝行。 | |
旌招 | jīng zhāo | 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 |
旌擢 | jīng zhuó | 表彰提拔。 | |
旌恤 | jīng xù | 表彰死者并抚恤其遗属。 | |
民族形式 | mín zú xíng shì | 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 |
民族乐队 | mín zú lè duì | 一般指由中国汉族乐器组成、借鉴西方音乐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管弦乐队。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拨弦乐器和弓弦乐器组成。主要乐器有笛、笙、唢呐、定音鼓、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高胡、二胡、中胡、大胡等。大型乐队人数可达七十人左右。 | |
民族乡 | mín zú xiāng | 中国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相当于乡。 | |
水族馆 | shuǐ zú guǎn | 饲养和展出水生动、植物的场所。 饲养和展出水生动、植物的场所 | |
蒙族 | méng zú | 蒙古族的简称。 | |
认族 | rèn zú | 谓同姓不宗而认成同族。 | |
圮族 | pǐ zú | 1.毁害族类。 2.指衰败的旧家族。 | |
戚族 | qī zú | 亲族,外戚。 亲族;外戚 | |
七族 | qī zú | 1.亲族的统称。 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 |
妻族 | qī zú | 妻的娘家亲族。 | |
母族 | mǔ zú | 母家之亲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族》:“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一说,“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见清夏炘《学礼管释》卷十一。 | |
民族 | mín zú | ㄇㄧㄣˊ ㄗㄨˊ |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习惯上指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
蒙古族 | měng gǔ zú |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约480.2万人(1990年)。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吉林﹑新疆﹑黑龙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肃等省区。善于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多以马头琴伴奏弹唱舞蹈。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主要从事农牧业。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 | |
卤族 | lǔ zú | 即卤素。参见“卤素”。 卤素 | |
乱族 | luàn zú |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 2.搞乱亲族关系。 | |
门族 | mén zú | 1.宗族;家族。 2.犹门第。 | |
伦族 | lún zú | 所属之族。 | |
毛族 | máo zú | 指兽类。 | |
壳族 | ké zú | 指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 |
九族 | jiǔ zú | 1.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 | |
甲族 | jiǎ zú | 1.指世家大族。 2.指甲壳动物。参见“甲殻动物”。 | |
忌族 | jì zú | 犹败类。 | |
贱族 | jiàn zú | 卑贱的门族或种族。 | |
宦族 | huàn zú | 谓官宦之家。常指世代为官入仕者。 | |
合族 | hé zú | 1.聚集全族的人。 2.全族,全族的人。 3.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