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點草架 | diǎn cǎo jià | 指建筑设计图。 | |
入草物 | rù cǎo wù | 五代前蜀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谓之“入草物”。 | |
青草湖 | qīng cǎo hú | 湖名。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青草山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唐宋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相连﹐诗文中多与洞庭并称。 | |
瑞草魁 | ruì cǎo kuí | 茶的美称。唐杜牧《题茶山》诗有“茶称瑞草魁”之句,后因称茶为“瑞草魁” | |
排草香 | pái cǎo xiāng | 即排草。 | |
皮草行 | pí cǎo xíng | 粤港等地在冬季出售皮毛服装﹐在夏季出售草席等货物的商行﹐称皮草行。 | |
龙草书 | lóng cǎo shū | 即龙爪书。 | |
燎草儿 | liǎo cǎo ér | 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农历年三十下午,到祖坟上烧纸,然后点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导“祖灵”回家过年。 | |
枯草死骨 | kū cǎo sǐ gǔ | 见“枯骨死草”。 | |
积草池 | jī cǎo chí | 汉代上林苑池名。 | |
浣花草堂 | huàn huā cǎo táng | 即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浣花溪畔,故名。 | |
恶草具 | è cǎo jù | 粗劣的饮食。 | |
杜甫草堂 | dù fǔ cǎo táng |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原宅中唐后废,北宋时重建茅屋,建园立祠。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建筑。1954年建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建博物馆。已辟为园林,面积约20公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 | |
稻草人 | dào cǎo rén | 童话。叶圣陶作。1922年发表。稻草人替老妇人看守稻田,但它看到禾苗被蝗虫糟蹋却毫无办法。同时它又看见一个渔妇为了生计而丢下生病的孩子上岸拉罾。它还看见一个被丈夫卖掉的妇人被迫投河自尽。它的心碎了,终于昏倒在田里。 | |
打草谷 | dǎ cǎo gǔ | 契丹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俗称打草谷。 | |
春草闯堂 | chūn cǎo chuǎng táng | 莆仙戏剧目。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据旧本《邹雷霆》改编。吏部尚书之子吴独在华山调戏相国小姐李半月,薛玫庭路见不平,上前阻拦,混乱中薛仆打死吴独。知府胡进欲将薛杖毙,李的丫环春草闯入公堂,伪称薛是相府女婿,又说服半月认薛为未婚夫,再设计改动相国书信内容,使薛、李弄假 | |
本草纲目 | běn cǎo gāng mù | 本草学、博物学巨著。明代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一千零九十四种,其余为矿物和其他药。书中附有药物图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剂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译成多种外文,流传海外。 中国药物学名著,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约190万字,收药物1892种 | |
百草霜 | bǎi cǎo shuāng | 灶额及烟炉中的墨烟。 | |
香草醛 | xiāng cǎo quán | 香精的一种。存在于某些植物中,现在多由人工合成。用于化妆品和食品。也叫香兰素。 | |
演草本 | yǎn cǎo běn | 练习本,草稿本。 | |
中草药 | zhōng cǎo yào | ㄓㄨㄙ ㄘㄠˇ ㄧㄠˋ | 指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的药物,其中以植物性的为最多。 中国的由草本植物制成的药物 |
蝨建草 | shī jiàn cǎo | 亦作“虱建草”。 能除虮虱的一种草。 | |
衆草 | zhòng cǎo | 杂草;野草。 《孙子·行军》:“众草多障者,疑也。”《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俱腓”汉 郑玄 笺:“凉风用事,而众草皆病。”汉 蔡邕《琴操》卷上:“夫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晋 陶潜《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宋 苏轼《甘菊》诗:“孤根荫长松,独秀无 | |
喧草 | xuān cǎo | 即忘忧草。諠,通“萱”。 | |
薰草 | xūn cǎo | 香草名。 即蕙草,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 | |
鞫爲茂草 | jū wéi mào cǎo |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 道,鞫为茂草。”毛 传:“鞫,穷也。”孔颖达 疏:“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鄣碍行路,使行者不达於四方。”王先谦 集疏:“‘鞫’,读同‘鞠’。诗言顾瞻 周 道,本平易也,今途穷而不通,乃为茂草所鄣塞。”参见“鞠为茂草” | |
芸草 | yún cǎo | 即芸香。 | |
今草 | jīn cǎo | 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楷法发展而成的草体。相传为东汉张芝所创,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称为今草。 | |
割草 | gē cǎo | ㄍㄜ ㄘㄠˇ | 高产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其目的是取得饲养家畜的新鲜牧草,或将牧草刈割后加工调制成可以久贮的青贮草、半干贮草或干草饲养家畜,影响草层的植物学组成和再生草的产量。 |
野草 | yě cǎo |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 |
嫩草 | nèn cǎo | 乔木和灌木的幼苗、嫩枝和叶,常用作牛和别的动物的饲料。 乔木和灌木的幼苗、嫩枝和叶,常用作牛和别的动物的饲料 | |
忍辱草 | rěn rǔ cǎo | 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盘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忍草”。 | |
三白草 | sān bái cǎo | 植物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草毕秀矣。其叶似薯蓣。” | |
褥草 | rù cǎo | 1.一种主要的垫料。 2.垫料的别名。 | |
仁草 | rén cǎo | 1.瑞草。指朱草﹑萱荚等不常见的草。古人以为见则祥瑞。 2.烟草。 | |
染草 | rǎn cǎo | 可作染料的草本植物。 | |
屈草 | qū cǎo | 见“屈轶”。 | |
却睡草 | què shuì cǎo | 传说中的草,又名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 | |
琼草 | qióng cǎo | 1.仙草,玉芝。 2.草的美称。 | |
屈佚草 | qū yì cǎo | 见“屈轶”。 | |
鳃草 | sāi cǎo | 水藻之一种。水蕰的俗称。形如鱼鳃,故称。又名牛尾蕰。 | |
瑞草 | ruì cǎo | 古代以为吉祥之草,如灵芝﹑蓂荚之类。或称仙草。 | |
蛆草 | qū cǎo | 产于华南的一种异草。 | |
千里草 | qiān lǐ cǎo | 1.“董”字的隐语。 | |
起草 | qǐ cǎo | ㄑㄧˇ ㄘㄠˇ | 1.拟稿;打草稿。 |
起阳草 | qǐ yáng cǎo | 韭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韭》。 | |
七星草 | qī xīng cǎo | 金星草的别名。治小儿惊风﹑咳嗽﹑吐血等。 | |
披草 | pī cǎo | 拨开荒草。谓隐居者相互交往或对隐居者的访问。 | |
薲草 | pín cǎo | 一名赖草,为牲畜的良好饲料。 | |
蚍蜉酒草 | pí fú jiǔ cǎo | 药用植物鼠曲草的异名。 | |
排草 | pái cǎo | 香草名。 | |
牛转草 | niú zhuǎn cǎo | 见“牛齝”。 | |
皮草 | pí cǎo | 指裘皮及裘皮制品:优质皮草|皮草时装。 | |
拿大草 | ná dà cǎo | 方言。割草。 | |
琪草 | qí cǎo | 仙草。 | |
牧草 | mù cǎo | 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可供牲畜放牧时吃的草。 供食草动物食用的青草和其他草本植物 | |
木贼草 | mù zéi cǎo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呈管状,中空,有节;叶退化成鳞状。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铜等器物。 | |
母草 | mǔ cǎo | 一年生草木植物。高7-15公分。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冠淡红色,筒状唇形。 | |
秘草 | mì cǎo | 暗自打草稿。 | |
梦草 | mèng cǎo | 1.神话中的草名。据说怀之可以入梦,故也称怀梦草。 2.用谢灵运梦见谢惠连因得“池塘生春草”句事,谓制有佳作。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