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十八九 | shí bā jiǔ | 1.十分之八﹑九。表示大多数。 2.指十八九岁。 | |
十八滩 | shí bā tān | 指赣江十八处险滩。即赣县的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九滩;万安县的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惶恐滩。 | |
十二街 | shí èr jiē | 唐长安皇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因以“十二街”借指长安城的街道。 | |
十部 | shí bù | 见“十部从事”。 | |
十驾 | shí jià | 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 | |
十二旒 | shí èr liú | 1.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 2.借指天子。 | |
十六族 | shí liù zú | 指古代传说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 | |
十二兽 | shí èr shòu | 1.指由人扮饰的十二种兽像。古代用以驱疫避邪。 2.即十二虫。 | |
十连 | shí lián | 1.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 | |
十字饼 | shí zì bǐng | 裂纹呈十字形的蒸饼。 | |
十国 | shí guó | 指五代时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即南平)十个割据政权。 | |
十二处 | shí èr chǔ |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 |
十二入 | shí èr rù | 十二处。 | |
十二重楼 | shí èr chóng lóu | 道家指人的喉咙管。 | |
十二监 | shí èr jiān | 明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 | |
十酒 | shí jiǔ | 1.十斗酒。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説,置酒后宫,召髠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石为十斗,故称十酒。 | |
十重 | shí zhòng |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 | |
十世宥 | shí shì yòu | 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春秋时晋范宣子杀叔向之弟羊舌虎等而囚叔向。祁奚见宣子,曰:“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谓功臣后裔即使有罪,也应予宽恕。 | |
十方世界 | shí fāng shì jiè |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 | |
十洲三岛 | shí zhōu sān dǎo |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
十世宥能 | shí shì yòu néng | 见“十世宥”。 | |
十二宫 | shí èr gōng | 1.即十二律。 2.天文学名词。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称十二宫。名为: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等。亦名为:白羊,金牛,阴阳(一作双子),巨蟹,狮子,双女(一作 | |
十成 | shí chéng | 1.十层。 | |
十六罗汉 | shí liù luó hàn | 指释迦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参见“十八罗汉”。 | |
十眉 | shí méi | 1.见“十眉图”。 2.借指十个美女。 3.泛指众美女。 | |
十三楼 | shí sān lóu | 1.宋代杭州名胜。 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 |
十二神 | shí èr shén | 古代相传与十二支相应的十二个神。所主不同,神名各异。 | |
十二辰神 | shí èr chén shén | 见“十二时神”。 | |
十二钟 | shí èr zhōng | 亦作“十二锺”。1.能和五音、十二律的成套的钟。共十二枚,故名。2.犹言十二律。 | |
十二峰 | shí èr fēng |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 | |
十室 | shí shì | 1.十户。 | |
十二时慢 | shí èr shí màn | 见“十二时”。 | |
十二表法 | shí èr biǎo fǎ | 旧译“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法律。制定于公元前451年。因刻在十二块板上,故称。内容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与监护、所有权与占有、房屋与土地等。是留传下来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 | |
十三间楼 | shí sān jiān lóu | 见“十三楼”。 | |
十才子 | shí cái zǐ | 同时以文才著称的十人。(1)唐 大历 间 卢纶 等十人。 | |
十郎八当 | shí láng bā dàng | 犹言七零八落。 | |
十月朝 | shí yuè cháo | 农历十月一日。 旧俗为扫墓日。亦称十月一。 | |
十二舍 | shí èr shè |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感觉的对象。 | |
十金 | shí jīn | 1.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史记·游侠列传》:“及 剧孟 死,家无餘十金之财。”《汉书·扬雄传》:“﹝ 扬雄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 |
十滴水 | shí dī shuǐ | 中成药名。祛暑剂。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孕妇忌服。 一种治疗常见的暑天疾病的液体药剂,含有樟脑、薄荷油等芳香性物质,有兴奋作用,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和轻度肠胃炎,中暑也可使用 | |
十骥 | shí jì | 指 唐太宗 的十匹骏马。 | |
十字库 | shí zì kù | 指明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 | |
十日 | shí rì | ㄕㄧˊ ㄖㄧˋ |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 |
十二子 | shí èr zǐ | 1.指它嚣﹑魏牟﹑陈仲﹑史鳅﹑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 2.指自子至亥十二支。 | |
十善 | shí shàn | 1.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 2.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 |
十尖 | shí jiān | 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 |
十三陵 | shí sān líng | 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 |
十二因缘 | shí èr yīn yuán | 也称“十二缘起”。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为一切总的因果循环链条。 | |
十眉图 | shí méi tú |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唐玄宗命画工绘制。 | |
十锦 | shí jǐn | 见〖什锦〗。 | |
十斋日 | shí zhāi rì | 佛教语。 谓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復次 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唐 高祖《禁行刑屠 | |
十二层 | shí èr céng |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迭迭的楼台。 | |
十全 | shí quán | ㄕㄧˊ ㄑㄨㄢˊ | 1.谓治病十治十愈。 2.谓有十分把握。 3.完美无缺。 4.十倍。 5.清乾隆帝自称所建武功的十个方面。 原指医术高明、十治十愈,后指完美无缺人都有缺点,哪能十全呢? |
十三行 | shí sān xíng |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 | |
十字路 | shí zì lù | 十字街。 | |
十二枝 | shí èr zhī | 见“十二支”。 | |
十里鼻 | shí lǐ bí | 犹言奴婢。古代 契丹 的詈词。 | |
十事 | shí shì | 1.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 2.特指“十恶”。 | |
十二碧峰 | shí èr bì fēng | 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 |
十二国 | shí èr guó | 1.指战国时的十二国。 2.星官名。属女宿。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