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風趣 | fēng qù | ㄈㄥ ㄑㄩˋ | 1.风格志趣。南朝 梁 沉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周中书 风趣高奇,志託夷远。”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吴江 计甫草 东,读书讲学,风趣异人。” |
風角 | fēng jiǎo | 1.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后汉书·郎顗传》:“父 宗,字 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筭、六日七分。”李贤 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己亥,帝自 晋阳 奉太后还 鄴,至 紫阳,遇大风。舍人 魏僧伽 习风角,奏言:‘即 | |
風木 | fēng mù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 典出《韩诗外传》。宋 刘宰《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明 朱鼎《玉镜台记·宴会》:“温嶠 今日正可承欢养志,报效劬劳,岂敢浮慕勛名,遗忧风木。” | |
風琴 | fēng qín | 1.《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以“风琴”指古琴。宋 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借君妙语发舂容,顾我风琴不成弄。”金 元好问《胡寿之待月轩》诗之三:“墨君解语应须道,犹欠风琴一再行。” | |
風鬣 | fēng liè | 马的鬣毛随风蓬松状。借指骏马。金 麻革《杨将军坰马图》诗:“人言息马战所重,风鬣霜蹄惜无用。” | |
風教 | fēng jiào | 《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北过 涿鹿,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尧、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郭 | |
風顔 | fēng yán | ||
風立 | fēng lì | 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 | |
風浪 | fēng làng | 1.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南人以为 邛河”李贤 注引 汉 李膺《益州记》:“渔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輒居宅侧,恬静无它。”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江南曲》:“寄语櫂船郎,莫夸风浪好。”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孙豹人诗》:“孙豹人 枝蔚 游 焦山,中流风 | |
風牛 | fēng niú | 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 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 越裳 藐藐,驯雉北飞;肃眘 茫茫,风牛南偃。”《隋书·礼仪志三》:“后魏 及 齐,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 山 东之人,浸以成俗。”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 | |
風病 | fēng bìng | 1.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 | |
風袂 | fēng mèi | 指随风飘动的衣袖。 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和<寄乐天>》:“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元 王恽《登凌云阁》诗:“布衣尘满戴儒冠,风袂来登上将坛。” | |
風幔 | fēng màn | 挡风的帷幕。唐 杜甫《客旧馆》诗:“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宋 苏轼《上元夜过赴儋守台独坐有感》诗:“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 |
風漚 | fēng ōu | 风中的泡沫。比喻短暂虚幻。宋 陆游《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诗:“未收浮世风沤梦,尚了前生蠹简缘。” | |
風口 | fēng kǒu | 1.因无遮挡而风比较大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日腹昏盲倀,风口鸣呜咿。”《红楼梦》第五七回:“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 | |
風星 | fēng xīng | 风角星象。 指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郃 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参见“风角”。 | |
風水 | fēng shuǐ | 1.风和水;风和雨。 《宋书·武帝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唐 李远《咏雁》:“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 |
風傻 | fēng shǎ | 风风傻傻。 明 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自家是这 西池 金母 殿前歪剌仙女,因为我从小儿有些风傻,奉 金母 法旨,罚我在此打扫殿庭。” | |
風餐 | fēng cān | 在风中进食。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南朝 宋 鲍照《代升天行》:“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唐 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驛楼边。”清 方以智《戊子元旦》诗:“旅食诚何地,风餐胜五辛。”参见“风餐露宿”。 | |
風景 | fēng jǐng | ㄈㄥ ㄐㄧㄥˇ | 1.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唐 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清 李渔《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 |
風瞀 | fēng mào | 指昏厥。《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太尉 燉煌公 好奇尚异,多得古物,命工人所取支机一片,欲为器用,以表奇异。工人鐫刻之际,忽若风瞀,坠於石侧,如此者三。公知其灵物,不復敢取。” | |
風奔 | fēng bēn | 谓使闻风而逃。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公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 |
風饕 | fēng tāo | 谓风狂暴。清 钱谦益《送陈生昆良南归》诗:“席帽疲驴问牖城,风饕雪虐泪纵横。”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风饕兼雪虐,未尝逢雨师。” | |
風月館 | fēng yuè guǎn | 妓院。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 | |
風門水口 | fēng mén shuǐ kǒu | 指要冲。《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 方腊 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 |
風鑑 | fēng jiàn | 见“风鉴”。 | |
風鏡 | fēng jìng | 1.:“只见驾驶员头戴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大风镜遮去了大半个脸。” | |
風鎬 | fēng hào | 手持的风动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气缸里的冲击锤往复冲击气缸前端的钎子,钎子的尖刃即凿入岩石,达到破碎的目的。 | |
風錘 | fēng chuí | 用压缩空气做动力、手持的捶击工具。主要由一个空气推动的活塞和自动控制活塞运动的阀构成。多用于铆工。 | |
風鑾 | fēng luán | 即风铃。 隋 李播《天文大象赋》:“车府息雷轂之声,造父 曳风鑾之响。”宋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朝元阁 上酒醒时,卧听风鑾鸣铁凤。”赵次公 注:“风鑾,和鑾之鑾也,以其在风中,故谓之风鑾。”参见“风铃”。 | |
風雷 | fēng léi | 1.风和雷。 《易·益》:“风雷,益。”宋 曾巩《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清 袁枚《续新齐谐·天上过船》:“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 |
風雲月露 | fēng yún yuè lù |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后即用“风云月露”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 始皇 而烧之。”《红楼梦》第八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 | |
風雲 | fēng yún |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唐 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 |
風雨 | fēng yǔ | 1.风和雨。宋 苏轼《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 |
風醋 | fēng cù | 形容风韵美好动人。《敦煌曲子词·洞仙歌一》:“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壻,向緑窗下左偎右倚。”参阅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 | |
風議 | fēng yì | 指恣意、任意或自由广泛地发表议论、评论。《诗·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马瑞辰 通释:“风议,即放议也;放议,犹放言也……《释文》音讽,失之。”《汉书·叙传下》:“贾(陆贾)作行人,百越 来宾,从容风议,博我以文。”章炳麟《国故论衡· | |
風證 | fēng zhèng | 风疾的症候。《宋史·蔡洸传》:“陛辞赐坐,上慰劳曰:‘卿面有火色,风证也,朕有二方赐卿。’” | |
風謗 | fēng bàng | 谓纷纷诋毁。《魏书·李彪传》:“然时有私於臣,云其威暴者,臣以直绳之官,人所忌疾,风谤之际,易生音謡,心不承信。” | |
風諭 | fēng yù | 亦作“风喻”。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史记·三王世家》:“公卿使大臣请,遣宗正与太中大夫 公户满意、御史二人,偕往使 燕,风喻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以岁时 汉 所餘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諭以礼节。”《汉书·艺文志》:“其后 宋玉、唐勒,汉 兴 枚乘、司马相如,下 | |
風論 | fēng lùn | 犹舆论。《晋书·刘颂传》:“凡举过弹违,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今举小过,清议益穨。” | |
風語 | fēng yǔ | 1.谓风发出声音,如人说话。 元 黄溍《重登云黄山》诗:“林辉宝灯烧,风语金鐸撼。” | |
風話 | fēng huà | 1.指男女间戏谑挑逗的话。宋 石孝友《惜奴娇》词:“你试思量,亮从前説风话。寃家。休直待,教人呪駡。”《水浒传》第二一回:“押司,你不合是个男子汉,只得装些温柔,説些风话儿耍。”《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那女子到説些风话,引诱 赵昇。”《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 |
風詠 | fēng yǒng | 讽诵吟咏。 清 宗稷辰《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自来贤侯良辅,哲士端人,其由心德而发攄乎善政者,每见之於风咏。” | |
風言霧語 | fēng yán wù yǔ |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迭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 |
風量 | fēng liàng | 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用于表明鼓风机或通风设备的能力,计算单位是每秒立方米。 | |
風輪 | fēng lún |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南朝 梁 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影塔图花树,经臺总香药。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鐸。” | |
風軒 | fēng xuān | 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宋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元 倪瓒《二月十五日雨作》诗:“风轩红杏散餘霞,隄草青青桃欲花。”《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水阁遥通竹坞,风轩斜透松寮。” | |
風賦 | fēng fù | 1.风雅颂赋比兴的省称。唐 白居易《策林四·救学者之失策》:“俾讲《诗》者以六义风赋为宗,不专於鸟兽草木之名也。” | |
風緩 | fēng huǎn | 病名。 即风瘫。唐 李朝隐《让扬州长史起复第二表》:“又臣先患风缓,顷加心疾,触事迷错,鲜能行步。”《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安禄山 反,遣 张通儒 劫百官置 东都,伪授 虔 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 灵武。”参见“风瘫”。 | |
風綴 | fēng zhuì | 指风铃、铁马之类。唐 元稹《善歌如贯珠赋》:“偏佳朗畅,屡此圆明。度彫梁而暗绕,误风缀之频惊。” | |
風緒 | fēng xù | 风。唐 郑谷《漂泊》诗:“槿坠莲踈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唐 刘祎之《酬郑沁州》诗:“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 | |
風絃 | fēng xián | 亦作“风弦”。指风吹物体发声。唐 白居易《琴》诗:“置琴曲机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絃自有声。”唐 李商隐《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此风筝係悬挂於屋簷下之金属片,风起作声,故称风筝。”清 厉鹗《同啸斋西畴暮 | |
風紋 | fēng wén | 亦作“风文”。 因风吹而成的水波纹。唐太宗《小池赋》:“叠风纹兮连復连,折回流兮曲復曲。”唐 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浪花开已合,风文直且连。”唐 元万顷《奉和春日池台》:“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 | |
風紀 | fēng jì | 1.风教纲纪。 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分司宪臺,风纪由振。”《元史·刑法志一》:“仁宗 之时,又以格例条画有关於风纪者,类集成书,号曰《风宪宏纲》。”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诚一代风纪之纲目,万化沿革之载记。” | |
風素 | fēng sù | 风采素养。《晋书·卢循传》:“君虽体涉风素,而志存不轨。”《南史·褚彦回传》:“帝之在蕃,与 彦回 以风素相善,至是深相委仗,陈事皆见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文穆》引 宋 蔡絛《西清诗话》:“上遂召之(王文穆),一见,钦其风素,其后信任颇专,致位上相。” | |
風翔 | fēng xiáng | 谓风吹动。 南朝 宋 谢庄《让中书令表》:“泽与风翔,恩从云动。”南朝 齐 王俭《禇渊碑文》:“出 江 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元 陈樵《迎华观瑞莲赋》:“藻縟相辉,风翔雨舞。” | |
風翎 | fēng líng | 指禽鸟的羽翼。唐 黄滔《狎鸥赋》:“尔乃瞻雪影,缅风翎。”明 何景明《画鹤赋》:“丽藻质以明烟,挥风翎而刷雾。” | |
風籟 | fēng lài | 风声。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沅水》:“﹝ 明月池 ﹞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籟空传,下则泉响不断。”宋 苏辙《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会景亭》:“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冈峦向眼尽,风籟与耳谋。”清 侯方域《蹇千里传》:“已而大雨雪,诸公坐风籟中相与传觴饮,饮竟赋诗。” | |
風簾 | fēng lián | 指遮蔽门窗的帘子。南朝 齐 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宋 范成大《爱雪歌》:“须臾未遽妨性命,呼童尽捲风帘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霜瓦鸳鸯,风帘翡翠。” | |
風範 | fēng fàn | 1.风度;气派。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元规 尔时风范不得不小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龙猛 风范懍然肃物,言谈者皆伏抑首。”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但 李 能耐烦琐,任怨讥,有 陶士行 风范,他人或不办,亦不屑也。”沉从文《菜园》:“这太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