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白鱼 | bái yú | 1.即白鲦。 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 |
石头鱼 | shí tou yú | 即黄鱼。也称黄花鱼。 | |
沙丁鱼 | shā dīng yú | 又称“{}”。硬骨鱼纲,鲱科。身体长纺锤形,银白色。尾鳍基部有两个叶状大鳞尺。属暖水性海洋中上层鱼类,以硅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世界重要经济鱼类,肉细嫩,富含脂肪,通常用来制罐头。 鲱科的一种鲱形鱼(Sardinia pilchardus),身体长纺锤形。产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吃浮游生物。通常用来制罐头 | |
豕鱼 | shǐ yú | 见“豕亥鱼鲁”。 | |
蛇鱼 | shé yú | 鳗鲡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 | |
生鱼 | shēng yú | 1.未煮过的或活的鱼。 2.谓可以养鱼。用以形容雨水多。 | |
虱目鱼 | shī mù yú | 即遮目鱼。体呈梭形﹐长达1米以上。口小﹐无牙。可食用﹐味美。 | |
牲鱼 | shēng yú | 祭祀用的鱼。 | |
生母鱼 | shēng mǔ yú | ?鱼之俗称。 | |
矢鱼 | shǐ yú | 1.谓使渔人陈设渔具,观其捕鱼。 2.射鱼,捕鱼。 | |
书鱼 | shū yú | 即衣鱼。蛀蚀衣服书籍的一种小虫。 | |
水鱼 | shuǐ yú | 传说中的天神名。 | |
松水之鱼 | sōng shuǐ zhī yú | 指吴地松江鲈鱼。又称四鳃鲈,素以名产称。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在洛为官,因思故乡吴地的莼羹﹑鲈脍,便弃官归田。此鲈即指松江鲈鱼,后因以“松水之鱼”暗寓弃官归隐之情。 | |
梭鱼 | suō yú | 鱼名。体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生活于沿海﹑江河或咸淡水交界处,肉鲜美。 鱼,体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两侧有黑色竖纹。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 | |
素鱼 | sù yú | 1.白鱼。《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后因以白鱼或素鱼为周朝兴盛的祥瑞征兆。 2.即蟫。也称蠹鱼﹑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 |
缩项鱼 | suō xiàng yú | 即缩项鳊。 | |
桐鱼 | tóng yú | 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 | |
娃娃鱼 | wá wa yú | 见“大鲵”。 大鲵 | |
土附鱼 | tǔ fù yú | 鱼名。即塘鳢。 | |
团鱼 | tuán yú | ㄊㄨㄢˊ ㄧㄩˊ | 鳖的俗称。 见“鳖” |
望鱼 | wàng yú | 鲚鱼的别名。 | |
文昌鱼 | wén chāng yú | 动物名。形体似小鱼。体侧扁﹐头尾尖。一般体长五厘米﹐半透明。有背鳍﹑尾鳍和臀鳍。栖息海底﹐常钻在泥沙内﹐露出头端。分布于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脊索动物,体长两寸多,呈纺锤状,半透明 | |
卧鱼 | wò yú |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有正﹑反卧鱼两种。正卧鱼的动作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平﹐右腿往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稳﹐缓缓下蹲往右卧﹐背着地﹐压在右脚上﹐左手往后背﹐右手放在胸前。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动作相反。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嗅花时即运用此动作。 | |
乌鱼 | wū yú |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乌鳢 | |
五色鱼 | wǔ sè yú | 1.五色之鱼。古人以为神鱼。 2.书信的代称。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故称。 | |
熊鱼 | xióng yú |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后因以“熊鱼”比喻难以兼得的事物。 | |
夜鱼 | yè yú | 见“夜渔”。 | |
雪鱼 | xuě yú | 鱼名。因色白如雪﹐故名。产福建省。 | |
悬鱼 | xuán yú | 1.上钩的鱼。 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 3.佩带鱼符或鱼袋。 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 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 |
阳鱼 | yáng yú | 鸟和鱼。 | |
衣鱼 | yī yú | 1.即蠹鱼。 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 |
淫鱼 | yín yú | 鱼名。即鲟鱼,古称鱏鱼。《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高诱注:“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颔下﹐似鬲狱鱼﹐而鱼无鳞﹐出江中。”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沈。”《荀子.劝学》“流鱼出听”清王先谦集解:“《淮南子.说山训》作淫 | |
蟫鱼 | yín yú | 衣服﹑书籍中的蛀虫。 | |
银鱼 | yín yú | 1.鱼名。俗称面条鱼。鱼体细长﹐光滑﹐无鳞﹐白色﹐微透明。头平扁﹐口大。栖息于近海﹑河口或淡水湖泊。 2.见“银鱼符”。 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鱼,初夏成群上溯到河流产卵繁殖。体细长,微透明,口大,无鳞片 | |
玉版鱼 | yù bǎn yú | 鳣的别名。 | |
玉鱼 | yù yú | 1.美玉雕成的鱼形珍玩。 2.玉制的鱼形佩饰。 3.传说吴楚七国反时,楚王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唐韦述《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 4.鱼名。 | |
元鱼 | yuán yú | 即鳖,也叫甲鱼﹑团鱼﹑鼋。即“鳖” | |
月鱼 | yuè yú | 唐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 | |
章鱼 | zhāng yú | 又称“蛸”。软体动物,头足纲,蛸科。身体卵圆形。头上有八条腕,腕上大多有两行吸盘,是捕食和御敌的武器。分布于世界各海域。可食用。医药上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软体动物,有八条长的腕足,上面有吸盘,生活在海底 | |
箴鱼 | zhēn yú | 鱼名。 | |
纸鱼 | zhǐ yú | 蠹鱼的别名。蛀蚀衣物书籍的害虫。 衣鱼 | |
种鱼 | zhǒng yú | 养鱼。唐陆龟蒙有《种鱼》诗。 | |
钟鱼 | zhōng yú | 寺院撞钟之木。因制成鲸鱼形﹐故称。亦借指钟﹑钟声。 | |
粥鱼 | zhōu yú | 即木鱼。刳木为鱼形,其中凿空,扣之作声,悬于廊下。僧寺于粥饭或集聚僧众时用之。 | |
拙鱼 | zhuō yú | 嘉鱼的别名。 | |
鱼皷 | yú gǔ | 见“鱼鼓”。 | |
鱼飱 | yú sūn | 鱼做的食物。 一说即鱼羹。《公羊传·宣公六年》:“子为 晋国 重卿而食鱼飱,是子之俭也。”唐 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自郊徂邑,室有鱼飱。”宋 陆游《杂感》诗之一:“里巷鱼飱薄,坊场黍酒浑。” | |
鱼蝨 | yú shī | 即鯴。 | |
鱼水相懽 | yú shuǐ xiāng guàn | 犹言鱼水和谐。 | |
鱼郎 | yú láng | 1.渔夫;渔人。 | |
鱼邨 | yú cūn | 渔民聚居的村庄。 | |
鱼簖 | yú duàn | 插在水里,阻挡鱼类,以便捕捉的竹栅栏。 | |
鱼肠剑 | yú cháng jiàn | 古宝剑名。 | |
鱼白 | yú bái | 1.鱼鳔。 2.鱼的精液。 3.即鱼肚白。 鱼的精液 | |
鱼斑 | yú bān | 1.亦作“鱼班”。 2.指鲨鱼皮。其表面有粒状鳞,形成斑纹,取下后可附在竹木表面作装饰用。 | |
鱼翅 | yú chì | 1.鱼的鳍。 2.一种名贵海味。是由加工鲨鱼的鳍而得到的软骨条。 一种名贵的海味,是用鲨鱼鳍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软骨条,也叫“翅子”或“翅” | |
鱼刀 | yú dāo | 1.指剖鱼用的刀子。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锋利的刀子。 | |
鱼打花 | yú dǎ huā | 鱼浮游觅食时在水面激起波纹或浪花。比喻浮光掠影﹑不深入。 | |
鱼稻乡 | yú dào xiāng | 犹鱼米乡。 | |
鱼唇 | yú chún | 1.鱼的嘴边﹑唇部。 2.用鲨鱼的唇干制成的海味。 用鲨鱼的唇加工成的一种海味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