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佩鱼 | pèi yú | 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 2.佩带鱼袋。 | |
木鱼 | mù yú | 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 |
面条鱼 | miàn tiáo yú | 即银鱼。体细长,微透明﹐口大,无鳞。 | |
梅鱼 | méi yú | 1.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 2.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
马皋鱼 | mǎ gāo yú | 鱼名。 | |
寐鱼 | mèi yú | 鱼名。 | |
龙睛鱼 | lóng jīng yú | 金鱼的一种,眼球很大,突出眼眶之外,腹部肥大,尾鳍特别大。 | |
六六鱼 | liù liù yú | 见“六六鳞”。 | |
龙鱼 | lóng yú |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郝懿行 笺疏:“龙鱼,郭氏《江赋》作龙鲤,张衡《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 | |
懒妇鱼 | lǎn fù yú | 民间传说中鱼名。一说为鲵鱼之别名。 | |
老头儿鱼 | lǎo tóu ér yú | (ānkāng)的通称。 | |
老甲鱼 | lǎo jiǎ yú | 方言。詈词。用于对男性老人。 | |
缆鱼 | lǎn yú | 鱼名。即乌贼。 | |
快鱼 | kuài yú | 同‘鲙鱼’。 | |
枯鱼 | kū yú | 1.干鱼。 2.困于涸辙之鱼。 | |
井鱼 | jǐng yú | 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 | |
镜鱼 | jìng yú | 即鲳。 | |
金枪鱼 | jīn qiāng yú | 鱼,身体纺锤形,长约一米,头尖,鳞细。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 | |
金鱼 | jīn yú | 鲫鱼经过人工长期培养形成的变种,身体的颜色有红、黑、蓝、红白花等许多种,是著名的观赏鱼。 鲫鱼经过人工培养而成的变种,有金黄、红、白、黑、蓝等颜色,形体多样,供观赏 | |
蛟鱼 | jiāo yú | 1.传说中的人鱼。蛟﹐通“鲛”。 2.即鲨鱼。蛟﹐通“鲛”。 3.蛟与鱼。 | |
箭鱼 | jiàn yú | 鲥鱼的别称。 | |
季鹰鱼 | jì yīng yú |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 |
甲鱼 | jiǎ yú | ㄐㄧㄚˇ ㄧㄩˊ | 鳖。 鳖 |
祭鱼 | jì yú | 犹獭祭。 | |
红鱼 | hóng yú | 1.红色的鱼。 2.红笛鲷的别称。体长,侧扁,色鲜红。栖息于暖海底层。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海产鱼之一。 | |
鹤鱼 | hè yú | 鱼名。因其脑骨红如鹤顶,故称。 | |
火鱼 | huǒ yú | 1.金鱼的别名。明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二·火鱼》:“杭 自 嘉靖 戊申来,生有一种金鯽,名曰火鱼,以色至赤故也。” | |
戽鱼 | hù yú | 戽干水沟或河塘里的水以取鱼。 | |
观赏鱼 | guān shǎng yú | 形状奇异,颜色美丽,可供观赏的鱼,如金鱼和热带产的许多小鱼。 | |
狗鱼 | gǒu yú | 鱼名。 身体略作圆柱形,嘴大,有锐利的牙齿;尾巴很发达,行动迅速。栖息于寒冷地区淡水中,我国产于 黑龙江 流域。 | |
刮鱼 | guā yú | 方言。捕鱼。 | |
贯鱼 | guàn yú | 1.《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 | |
歌鱼 | gē yú |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
皋鱼 | gāo yú | 1.亦作“皐鱼”。亦作“皋鱼”。 2.人名。《韩诗外传》卷九载﹕孔子行﹐见皋鱼哭于道旁﹐辟车与之言。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絶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 | |
泔鱼 | gān yú | 《荀子.大略》:“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晩也。”杨倞注:“泔与奥皆烹和之名,未详其说。”清卢文弨《龙城札记.泔之奥之》:“非烹和也。曾子以鱼多,欲藏之耳。泔,米汁也,泔之,谓以米汁浸渍之。”一说,泔当为“ | |
釜鱼 | fǔ yú | 见“釜中之鱼”。 | |
焚鱼 | fén yú | 1.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 |
风鱼 | fēng yú | 1.鱼名。 2.食品名。风干的鱼。 | |
法鱼 | fǎ yú | 风干的鱼。 | |
翻车鱼 | fān chē yú | 鱼名。身体卵圆形,银灰色。浮游于海面。肉可食,皮可制革。 | |
蠹鱼 | dù yú | 见〖衣鱼〗。 | |
蠹字鱼 | dù zì yú | 1.亦作“蠧字鱼”。 2.即蠹鱼。 | |
钓鱼 | diào yú | ㄉㄧㄠˋ ㄧㄩˊ | 1.垂竿取鱼。 2.比喻引诱。 用钓具捕鱼 |
绯鱼 | fēi yú | 见“绯鱼袋”。 | |
杜父鱼 | dù fù yú | 鱼名。又名渡父鱼﹑黄?鱼﹑舩矴鱼﹑伏念鱼。 | |
斗鱼 | dòu yú | 著名观赏鱼类。体侧扁,长方形,被栉鳞。赤褐色,有蓝色或绿色横带,鳃盖后缘并有一蓝斑﹐颇美丽。雄鱼善斗﹐因名。我国南北各地均产。 | |
刀鱼 | dāo yú | 鱼名。即鮆鱼,亦名刀鲚。形似刀,故名。 | |
赐鱼 | cì yú | 唐代帝王给五品以上官员授予鱼符。以为信物。五代﹑宋亦有赐鱼之制。 | |
螭鱼 | chī yú | 螭纽官印和鱼符。古代帝王赐予贵官的两种符信。代指官员。 | |
垂鱼 | chuí yú | 佩带鱼袋。唐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饰。 | |
嗔鱼 | chēn yú | 河豚鱼的别名。因触之鼓腹如发怒状,故名。明胡安世《异鱼图赞补》卷中:“河豚无颊无鳞,触之则怒气满腹。” | |
钗鱼 | chāi yú | 钗上之鱼形镶饰物。传说佩之吉祥。 | |
长鱼 | cháng yú | 1.大鱼。 2.方言。黄鳝的别名。 3.复姓。春秋晋有长鱼矫。见《左传.成公十七年》。 | |
餐鱼 | cān yú | 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条形鱼名。餐,通“?”。 | |
馋鱼 | chán yú | 江豚的别名。 | |
膊鱼 | bó yú | 曝干的鱼。 | |
比目鱼 | bǐ mù yú | 鲽、鳎、鲆等鱼的统称。这几种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也叫偏口鱼。 | |
硥鱼 | mǎng yú | 鱼名。状如鲤鱼。 | |
斑鱼 | bān yú | 河豚的别名。 | |
班鱼 | bān yú | 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