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蜀门 | shǔ mén | 山名。即剑门。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山势险峻﹐古为戍守之处。亦代称蜀地。 | |
蜀山 | shǔ shān | 蜀地山岳的泛称。 | |
蜀桐 | shǔ tóng | 蜀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 | |
蜀芥 | shǔ jiè | 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芸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 |
蜀秫 | shǔ shú | 即蜀黍。 | |
蜀栈 | shǔ zhàn | 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三国蜀汉时所建﹐故称。 | |
蜀士 | shǔ shì | 蜀中人士。 | |
蜀禄 | shǔ lù | 同“蜀鹿”。 | |
蜀姜 | shǔ jiāng | 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 |
蜀相军营 | shǔ xiāng jūn yíng | 即诸葛寨。在今四川省南江县西一百里。相传诸葛亮曾驻兵于此。 | |
蜀襭袍 | shǔ xié páo | 蜀锦制成的插衽于带的袍子。 | |
蜀道易 | shǔ dào yì | 乐府名。相对乐府《蜀道难》而作。 | |
蜀本 | shǔ běn | 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本书多用颜体﹐字较大﹐故又称蜀大字本。 | |
蜀郡 | shǔ jùn | 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 | |
蜀国 | shǔ guó | 泛指蜀地。 | |
蜀轸 | shǔ zhěn | 指蜀琴。轸﹐琴下转弦之物。 | |
蜀土 | shǔ tǔ | 旧称今之四川地方。 | |
蜀椒 | shǔ jiāo | 落叶灌木﹐产于蜀中﹐又称巴椒﹑川椒。果实光黑﹐肉厚皮皱﹐腹里白﹐气味辛辣﹐可作香料。 | |
蜀王 | shǔ wáng | 1.蜀国的君主。蜀﹐古国名。 2.指唐玄宗。安禄山反﹐玄宗奔蜀﹐人称蜀王﹐含讥刺意。 | |
蜀鸡 | shǔ jī | 大鸡。 | |
蜀阁 | shǔ gé | 指四川的剑阁。 | |
蜀党 | shǔ dǎng | 宋哲宗元佑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 |
蜀才 | shǔ cái | 东晋时成汉范贤的自称。贤字长生。曾注《周易》。 | |
蜀锦 | shǔ jǐn | 四川生产的彩锦。是传统的丝织工艺品。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 | |
蜀石 | shǔ shí | 产于蜀地的次于玉的石。 | |
蜜蜂窝 | mì fēng wō | 1.蜜蜂的巢。 2.菊花的一种。 | |
马蜂窝 | mǎ fēng wō | 1.马蜂的窝。 2.喻难于对付的人或麻烦而棘手的事。 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对付的人和集体他这一说可捅了马蜂窝了 | |
鸾蜂蜜 | luán fēng mì | 传说中一种珍贵的蜂蜜。 | |
马尾蜂 | mǎ yǐ fēng | 一种寄生蜂。体色赤褐,体长约19毫米。头部橙黄色。复眼褐色,有单眼三个。触角丝状,与体长相等。雌蜂尾端有产卵管长约150毫米,似马尾,故名。 | |
马蜂 | mǎ fēng | 1.亦作“马蠭”。 2.胡蜂的通称。 大黄蜂,胡蜂科任何比较大的社会性黄蜂,是强有力善飞翔的昆虫,具有有力的螫针,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 |
蚂蜂 | mǎ fēng | 胡蜂的通称。 | |
寄生蜂 | jì shēng fēng | 昆虫。种类很多,体形较小,产卵管很长,多在粉蝶﹑黏虫﹑螟虫等幼虫或蛹内产卵。其幼虫能消灭农业害虫,对人类有利。 | |
家蜂 | jiā fēng | 人工饲养的蜜蜂。 | |
树蜂 | shù fēng | 蜂的一种。体狭长,圆筒形,雌虫腹部黄色,尾端有剑状突起和锥状的产卵器。幼虫蛀食松木,是松树的害虫。 | |
土蜂 | tǔ fēng | 蜂的一种。俗名“马蜂”。即《尔雅·释虫》中之“土蠭”。体圆而长,黑褐色,有细毛,尾有毒针,能螫人。脚短而粗。栖于沙土或朽木中。常捕捉金龟子的幼虫等作为小土蜂的食物。 | |
雄蜂 | xióng fēng | 具有雄性生殖器官的蜜蜂。体粗壮,比工蜂稍长。具有特大的复眼、特灵的嗅觉及特强的翅,专司与蜂王交尾。在一个蜂群中有数百至上千只。秋天外界蜜源终止时,被工蜂赶出蜂群或被囚禁于蜂箱边框与箱底。 | |
熊蜂 | xióng fēng | 1.蜂的一种。因全身披有长绒毛,行动缓慢如狗熊,故名。有黄橙色﹑黑色﹑花色诸种类。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职蜂的区别。 2.竹蜂的别名。一种体形较大的野蜂。全体钝圆肥大。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 | |
蚁蜂 | yǐ fēng | 蚂蚁与蜂。 犹言乌合之众。 | |
职蜂 | zhí fēng | 工蜂的别称。 | |
稚蜂 | zhì fēng | 1.亦作“穉蜂”。 2.蜂名;小蜂。 | |
蜂啓 | fēng qǐ | 亦作“蠭啟”。 犹蜂起。《隶释·汉益州太守高眹修周公礼殿记》:“四百年之际,变异蠭启。”洪适 释:“以蠭启为蜂起。” | |
蜂结 | fēng jié | 形容纷然集结。 | |
蜂骇 | fēng hài | 犹蜂起。 | |
蜂蛱 | fēng jiá | 蜜蜂和蛱蝶。 | |
蜂鸟 | fēng niǎo | 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 |
蜂芒 | fēng máng | 1.亦作“蠭芒”。 2.锋芒。蜂﹐通“锋”。 | |
蜂窠 | fēng kē | 1.亦作“蠭窠”。 2.即蜂巢。 3.比喻小屋。 | |
蜂子 | fēng zǐ | 1.即蜂。多指蜜蜂。 2.指火蜂。 | |
蜂户 | fēng hù | 即蜂巢。 | |
蜂窠巷陌 | fēng kē xiàng mò | 1.亦作“蠭窠巷陌”。 2.见“蜂窠户巷”。 | |
蜂集 | fēng jí | 比喻成群聚集。 | |
蜂黄 | fēng huáng | 古代妇女涂额的黄色妆饰。也称花黄﹑额黄。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宋周邦彦《满江红》词:“临宝鉴緑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春色飘零,蝶粉蜂黄都退了;韶华狼籍,花心柳眼 | |
蜂窠户巷 | fēng kē hù xiàng | 1.亦作“蠭窠户巷”。 2.旧喻暗娼麇集之地。 | |
蜂目 | fēng mù | 1.亦作“蠭目”。 2.眼睛像胡蜂。形容相貌凶悍。 | |
蜂利 | fēng lì | 1.亦作“蠭利”。 2.锋利。蜂﹐通“锋”。 | |
蜂牖 | fēng yǒu | 即蜂窠。比喻窄小而众多的窗。 | |
蜂腰 | fēng yāo | 1.亦作“蠭腰”。 2.蜂体中部细狭的部分。比喻人的细腰。 3.蜂腰中间细﹐比喻居中者最差。典出《南史.周弘直传》:“弘直方雅敦厚﹐气调高于次昆。或问三周孰贤﹐人曰:‘若蜂腰矣。’”三周﹐指南朝梁周弘正﹑弘让﹑弘直兄弟。弘正善谈玄理﹐弘直方雅敦厚﹐唯弘让简素﹐曾任叛将侯景伪官﹐故时 | |
蜂王浆 | fēng wáng jiāng | 王浆。 | |
蜂准 | fēng zhǔn | 高鼻。 | |
蜂兴 | fēng xīng | 1.亦作“蠭兴”。 2.犹蜂起。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