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蜗庐 | wō lú | 见“蜗牛庐”。狭小如蜗壳的房子蜗庐四壁空。——陆游《蜗庐》 | |
蜗舍 | wō shè | 见“蜗牛舍”。 | |
蜗牛舍 | wō niú shè | 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 | |
蜗痕 | wō hén | 即蜗涎。 | |
蚑蛷 | qí qiú | 即蠼螋。也称蓑衣虫。 | |
蚕蛹油 | cán yǒng yóu | 从蚕蛹里提取的油﹐有臭味﹐用于制皂工业等。 | |
蛹壳 | yǒng ké | 蛹羽化后剩下的外壳。如蝉蜕为蝉蛹羽化时所脱下的外壳。 | |
蛹期 | yǒng qī | 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在幼虫变化成蛹﹑蛹变为成虫以前的一段时期。 | |
蛹卧 | yǒng wò | 蚕蛹蜷伏茧中。比喻隐居不出。 | |
蛹化 | yǒng huà | 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在由幼虫老熟后变为不动的蛹期的过程。 | |
蛣蜋皮 | jié láng pí | 黑甲虫的壳。借喻华贵的外衣。常讥讽人徒有外表。 | |
虼蜋皮 | gè láng pí | 比喻肮脏人的漂亮外衣。极言虚有其表。 | |
虼蜋 | gè láng | 即蜣螂。一种食动物尸体或屎粪的黑甲虫。参见“蜣蜋”。 | |
屎虼蜋 | shǐ gè láng | 即屎蜣螂。 | |
屎蚵蜋 | shǐ kē láng | 屎蜣螂。 | |
蜋蚁 | láng yǐ | 雄蟹的别名。 | |
幺蛾子 | yāo é zǐ | 鬼点子;坏主意:他就会出~戏弄人。 | |
绿蛾 | lǜ é | 指女子的眉毛。 | |
扑灯蛾 | pū dēng é | 谷蛾。亦为蛾类统称。 | |
闹银蛾 | nào yín é | 闹蛾儿之一种。剪银纸为之。 | |
眉蛾 | méi é | 女子的眉毛。 | |
闹蛾 | nào é |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 |
敛蛾 | liǎn é | 皱眉。 | |
娇蛾 | jiāo é | 蛾眉。 | |
火蛾 | huǒ é | 形容舞动的彩灯灯火。 | |
槐蛾 | huái é | 即槐耳。参见“槐?”。 | |
赤蛾 | chì é | 见“赤蚁”。 | |
愁蛾 | chóu é | 古女子画眉如蚕蛾,因称女子发愁时皱起的双眉为愁蛾。 | |
桑蛾 | sāng é | 桑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 |
铁蛾 | tiě é | 打铁时迸落的火花。 | |
小蛾 | xiǎo é | 喻细眉。 | |
玉蛾 | yù é | 喻雪花。 | |
烛蛾 | zhú é | 谓扑灯之蛾。 | |
蛾眉月 | é méi yuè | 新月前后的月相。呈弯形,犹如一道弯眉,故名。 | |
蛾緑 | é lǜ | 1.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颜料。亦借指墨。 2.借指女子的眉毛。 3.借指黛色的山。 4.一种淡黄绿色。 | |
蛾蛾 | é é | 巨大。一说﹐纷纭。 | |
蛾斗 | é dòu | 蚂蚁争斗。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战争的蔑称。 | |
蛾扬 | é yáng | 蛾眉上扬。形容美人笑貌。 | |
蛾术 | é shù | 《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后因以“蛾术”比喻勤学。 | |
蛾儿 | é ér | 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 |
蛾贼 | é zéi | 封建时代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 |
蛾眉 | é méi | 同‘娥眉 ’。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 |
蛾服 | é fú | 见“蛾伏”。 | |
蛾子 | é zi | 昆虫,腹部短而粗,有四个带鳞片的翅膀。多在夜间活动,常飞向灯光。其中很多种是农业害虫。 构成鳞翅目主要部分的任何种昆虫(异脉亚目) | |
蛾罗 | é luó | 1.亦作“?罗”。 2.即蛾子。 | |
蛾月 | é yuè | 蛾眉月。 | |
蛾眉班 | é méi bān | 唐制中书﹑门下﹑御史台官员朝见皇帝时﹐左右分行对立﹐状如蛾眉﹐故称。 | |
蜊黄 | lí huáng | 海石上生长的贝类。 | |
岷蜀 | mín shǔ | 指四川。 | |
两蜀 | liǎng shǔ | 即两川。 | |
二蜀 | èr shǔ | 指古时蜀地。即今四川省。 | |
抱蜀 | bào shǔ | 抱持祠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 |
巴蜀 | bā shǔ | 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 |
五蜀 | wǔ shǔ | 指益州(今属四川省)。汉初于蜀地置益州,统有五郡,故称。 | |
蜀牋 | shǔ jiān | 见“蜀笺”。 | |
蜀赋 | shǔ fù | 汉武帝陈皇后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 |
蜀绣 | shǔ xiù | 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历史悠久。多采用成都所产软缎,用彩丝绣制。针法有上百种。特点是针脚整齐,片线光亮,紧密柔和。产品多为枕套、被面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四川刺绣 | |
蜀鹿 | shǔ lù | 即涿鹿。相传黄帝诛蚩尤于此。 | |
蜀牙 | shǔ yá | 蜀茶的嫩芽。 | |
蜀红 | shǔ hóng | 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