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乖疎 | guāi shū | 见“乖疏”。 | |
扶疎 | fú shū | 见“扶疏”。 | |
分疎 | fēn shū | 见“分疏”。 | |
二疎 | èr shū | 见“二疏”。 | |
比疎 | bǐ shū | 见“比疏”。 | |
森疎 | sēn shū | 见“森疏”。 | |
生疎 | shēng shū | 见“生疏”。 | |
研疎 | yán shū | 精细和粗疏。 | |
稀疎 | xī shū | 见“稀疏”。 | |
慵疎 | yōng shū | 懒散。 | |
拙疎 | zhuō shū | 见“拙疏”。 | |
稀稀疏疏 | xī xī shū shū | ㄒㄧ ㄒㄧ ㄕㄨ ㄕㄨ | 宽松。 |
牋疏 | jiān shū | 章奏;书信。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 少不脩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牋疏。”《北史·萧大圜传》:“大圜 恐谗愬生,乃屏絶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间,止牋疏而已。”《宋史·杨克让传》:“赵普 守 西洛,府中牋疏,皆 希閔 所为。” | |
轻疏 | qīng shū | 亦作“轻疎”。1.卑贱者和疏远者。2.轻忽;马虎。 | |
清疏 | qīng shū | 1.亦作“清疎”。 2.清朗;疏朗。 3.稀疏。 | |
青疏 | qīng shū | 1.亦作“青?”。 2.犹青琐。 | |
纰疏 | pī shū | 谓布帛经纬松散。 | |
拟疏 | nǐ shū | 奏疏的草稿。 | |
密密疏疏 | mì mì shū shū | 疏密相间的样子。 | |
密疏 | mì shū | 1.秘密的奏疏。 2.秘密开列。 | |
论疏 | lùn shū | 论述和注解。 | |
陆疏 | lù shū | 指三国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 |
两疏 | liǎng shū | 汉疏广与其侄疏受的合称。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 |
列疏 | liè shū | 排列分布。 | |
琅疏 | láng shū | 窗的美称。 | |
宽疏 | kuān shū | 稀疏;不严密。 | |
孔疏 | kǒng shū | 唐朝初年孔颖达作《左传正义》来解释晋朝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简称为“孔疏”。疏,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凡是解释经的叫“注”)。 | |
抗疏 | kàng shū | 1.亦作“抗?”。 2.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 |
闿疏 | kǎi shū | 开朗通达。 | |
具疏 | jù shū | 备文分条陈述。 | |
举疏 | jǔ shū | 上疏。 | |
恢疏 | huī shū | 1.亦作“恢疎”。 2.宽宏;开朗。 | |
果疏 | guǒ shū | 见“果蔬”。 | |
刚疏 | gāng shū | 傲慢疏诞。 | |
浮疏 | fú shū | 1.亦作“浮疎”。 2.浮华不实。 3.肤浅,粗疏。 | |
贵疏 | guì shū | 谓珍贵而不实用。 | |
风疏 | fēng shū | 和风缓吹。 | |
二疏 | èr shū | 1.亦作“二疎”。 2.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 | |
敷疏 | fū shū | 犹扶疏。繁茂分披貌。 | |
枎疏 | fū shū | 大树枝柯四布貌。 | |
道疏 | dào shū | 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写主人姓名及拜忏缘由等。 | |
綷疏 | cuì shū | 五彩的刻画雕饰。 | |
村疏 | cūn shū | 犹粗疏。 | |
尺疏 | chǐ shū | 指奏章。 | |
草疏 | cǎo shū | 拟写奏章。 | |
碧疏 | bì shū | 绿窗。 | |
笔疏 | bǐ shū | 指章疏奏议。 | |
拜疏 | bài shū | 上奏章。 | |
暗疏 | àn shū | 犹默写。 | |
上疏 | shàng shū | 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2.指奏章。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上疏言时事 | |
生疏 | shēng shū | ㄕㄥ ㄕㄨ | ①不常接触而不熟悉;陌生:好久不练字,笔都生疏了|人地生疏。②疏远;不亲密:我跟他关系十分生疏,也不好多问|得人怜处且生疏。 |
书疏 | shū shū | 奏疏;信札。 | |
条疏 | tiáo shū | 犹条奏。 | |
顽疏 | wán shū | 亦作“顽疎”。1.愚钝而懒散。2.愚钝而懒散者。多用作自谦之辞。 | |
稀疏 | xī shū | ㄒㄧ ㄕㄨ | 1.亦作“稀疎”。 2.不稠密。 3.犹言冷落﹐疏远。 宽松;不稠密一片稀疏的树木 |
邢疏 | xíng shū | 宋代邢昺所作经书之疏。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邢昺奉诏撰《论语》﹑《孝经》和《尔雅》诸疏,后世习称“邢疏”。 | |
玄疏 | xuán shū | 焚化给上天或神祇的祈祷文词。 | |
责疏 | zé shū | 责备数说。 | |
章疏 | zhāng shū |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 |
注疏 | zhù shū | 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2.记述,记载。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