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银夜 | yín yè | 光明皎洁的良宵。 | |
银元 | yín yuán | 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 |
银两 | yín liǎng | 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 |
银窟 | yín kū | 银矿。 | |
银红 | yín hóng | 在粉红色颜料里加银朱调和而成的颜色。 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 |
银章 | yín zhāng | 银印。其文曰章。汉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隋唐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 |
银杖 | yín zhàng | 锡杖的美称。 | |
银丸 | yín wán | 银制的弹丸。 | |
银丝族 | yín sī zú | 对老年人群体的一种含有敬意的说法。 对老年人群体的一种含有敬意的说法 | |
银鳞 | yín lín | 1.银白的鱼鳞。 2.常借指鱼。 | |
银白 | yín bái | ㄧㄣˊ ㄅㄞˊ | 白中略带银光的颜色。 带银光的白色 |
银灰 | yín huī | ㄧㄣˊ ㄏㄨㄟ | 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 |
银银 | yín yín | 闪光貌。 | |
银钩 | yín gōu | 亦作“银鉤”。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4.比喻弯月。 | |
银炉 | yín lú | 1.白银香炉。 2.旧中国铸造宝银的机构。清代有官设和私营之分。官设银炉多附设于藩库及关局等机关内。清末以后﹐私营银炉盛行﹐在上海﹑汉口﹑天津等各大城市都有设立。银炉在北方称“炉房”。业务以受当地银钱业委托代铸宝银为主﹔亦间有兼营银钱业务者。 | |
银梭 | yín suō | 银质梭子。常用以比喻鱼。 | |
银朴 | yín piáo | 含银的矿石。 | |
银折 | yín shé | 银元宝或银辅币兑换银元的贴补﹑折扣。 | |
银子 | yín zi | 白银的通称。亦指作为通货的银子或银币。 | |
银字棨 | yín zì qǐ | 古代出入宫闱﹑关津用的木制银字符信。 | |
银针 | yín zhēn | 1.指细笔划的篆书。 2.指针灸用针。 指针灸用的毫针,今多用不锈钢制成 | |
银汉 | yín hàn | 天河﹐银河。 见“银河”银汉横空 | |
银纸 | yín zhǐ | 1.涂有银粉的纸。 2.方言。钞票。 | |
银竹 | yín zhú | 银白色的竹子。常比喻大雨。 | |
银缸 | yín gāng | 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 |
银字 | yín zì | 1.以银粉书写之文字。 2.笙笛类管乐器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调的高低。借指乐器。 | |
银晃晃 | yín huàng huǎng | 形容像银子一样发亮的颜色。 像白银一样闪闪发亮 | |
银货 | yín huò | 银质货币。 | |
银球 | yín qiú | 乒乓球的美称。 | |
银轮 | yín lún | 1.代指银饰之车舆。 2.比喻圆月。 | |
银阙 | yín quē | 1.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2.指代明月。 | |
银屏 | yín píng | 1.镶银的屏风。 2.指银幕或电视屏幕。 | |
银瓶 | yín píng | 1.银质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语出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2.指岳飞幼女安娘。世传岳飞为秦桧所害﹐飞女年幼﹐抱银瓶投井而死。后人覆井筑亭﹐题亭曰孝泉亭﹐名井曰银瓶井﹐称女曰银瓶小姐﹑ | |
银钱 | yín qián | 1.银质钱币。 2.泛指钱财。 金钱、财富 | |
银胜 | yín shèng | 古时妇女所戴头饰。一种剪银箔为人形的彩花。 | |
银官 | yín guān | 主持采炼银矿的官员。 | |
土铏 | tǔ xíng | 土形。 | |
铕团 | yǒu tuán | 铅汁。 | |
轮铡 | lún zhá | 1.亦作“轮?”。 2.谓挥动铡刀。比喻手段高强。 | |
腰铡 | yāo zhá | 犹腰斩。一种处死犯人的酷刑。 | |
铡刀 | zhá dāo | 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可对折的切草的刀 | |
铙钹 | náo bó | 一种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铜钵。其围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隋唐燕乐法曲中﹐有“铙钹”相和之乐。 | |
铙管 | náo guǎn | 鼓吹中的横笛。亦借指鼓吹曲。 | |
钩铬 | gōu gè | 古代兵器名。 | |
铬钢 | gè gāng | 含铬的合金钢﹐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不生锈﹐可用来制造机器和工具。 | |
铃铛心 | líng dānɡ xīn | 比喻易受外界影响摇摆不定的态度。 | |
瓷铛 | cí chēng | 亦作“甆鐺”。加热食物的瓷制器皿。 | |
泥铛 | ní chēng | 沙锅。 | |
钉铛 | dīng chēng | 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 |
饼铛 | bǐng chēng | 烙饼用的平底锅。 烙饼用的平底锅 | |
铫铛 | yáo chēng | 铫子。 | |
土铛 | tǔ chēng | 瓦锅。 | |
瓦铛 | wǎ chēng | 陶制炊器。 | |
折脚铛 | shé jiǎo chēng | 断脚锅。 | |
折铛 | shé chēng | 见“折脚铛”。 | |
铛油 | chēng yóu | 犹言入锅煎炸。 | |
铛脚政 | chēng jiǎo zhèng | 指德政。 | |
铛铛 | chēng chēng | 1.象声词。形容碰击金属的声音。 2.方言。指受人摆布的人。 | |
铛旋 | chēng xuán | 即铛。一种古代的炊器。 | |
铛户 | chēng hù | 以煎盐为业的人家。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