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铅驽 | qiān nú | 1.亦作“鉛驽”。 2.铅刀驽马。喻低微的能力。 | |
铅玻璃 | qiān bō li | 光学玻璃的一种。用二氧化硅﹑碳酸钾﹑四氧化三铅等原料制成﹐质较软﹐易熔﹐折光性大。亦名火石玻璃﹑结晶玻璃。 氧化铅含量高的玻璃,这种玻璃具有高的折射率和高的色散值 | |
铅刀 | qiān dāo | 铅制的刀。铅质软﹐作刀不锐﹐故比喻无用的人和物。 | |
铅钱 | qiān qián | 铅制的钱币。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时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其后﹐南汉高祖干亨二年(918年)所铸的“干亨重宝”﹐以十枚当铜钱一枚。清咸丰时﹐也曾铸造大小铅钱。此外﹐还有铅制的私钱。 | |
铅板 | qiān bǎn | 1.同“铅版”。2.马口铁板的旧称。 | |
金铉 | jīn xuàn | 1.举鼎具。贯穿鼎上两耳的横杆。金属制﹐用以提鼎。 2.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 |
宝铉 | bǎo xuàn | 晋干宝和宋徐铉的并称。 | |
三铉 | sān xuàn | 喻三公。铉,举鼎器。 | |
玉铉 | yù xuàn | 1.玉制的举鼎之具。状如钩,用以提鼎之两耳。 2.喻处于高位的大臣。 | |
中铉 | zhōng xuàn | 1.鼎耳。喻天子的辅臣。 2.指鼎铭。 | |
秤铊 | chèng tā | 即秤锤。 | |
称铊 | chēng tā | 秤锤。 | |
长铍 | cháng pí | 1.亦作“长鉟”。 2.古兵器之一。剑属﹐长形﹐两面有刃。 | |
铍刀 | pí dāo | 1.即铍针。 2.两边有刃的刀。 | |
铍针 | pí zhēn | 亦作“铍鍼”。古代一种医疗器械。下端剑形,两面有刃。多用以刺破痈疽,排除脓血。 | |
犁铧片 | lí huá piàn | 也作“梨花片”,又称“月牙片”。体鸣乐器。以两块半月形铜片为一副,夹于左手指间,相击发声。是“梨花大鼓”等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 |
犂铧 | lí huá | 1.亦作“犁鏵”。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金属器。略呈三角形。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八:“犁鏵,犁刃也。” | |
铧式犁 | huá shì lí | 犁的一种。犁体由犁铧﹑犁壁﹑犁侧板﹑犁托及犁柱等构成。耕作时犁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切开土壤﹐并进行翻垡碎土。 | |
铧犁 | huá lí | 铧和犁的并称。 | |
尥铞儿 | liào diào ér | 扣住门窗等的铁片,一端钉在门窗上,另一端有钩子钩在屈戌儿上或者有眼儿套在屈戌儿上。 扣住门窗等的铁片,一端钉在门窗上,另一端有钩子钩在屈戌儿上或者有眼儿套在屈戌儿上 | |
钌铞儿 | liào diào ér | 钉在门窗上用来扣住门窗的铁片。 钉在门窗上用来扣住门窗的铁片 | |
钌铞 | liào diào | 门窗上的搭扣。 | |
铞子 | diào zǐ | 铫子。 | |
风铲 | fēng chǎn | 风动工具,跟风镐相似,用铲子或凿子代替钎子,用来分离岩体上的土壤或铲平铸件的毛边等。 | |
一铲 | yī chǎn | 见“一刬”。 | |
铲铲 | chǎn chǎn | 广泛用于玩笑、调侃语的否定。 | |
铲地 | chǎn dì | 1.反而。 2.怎的。 | |
铲刷 | chǎn shuā | 搜括。 | |
铲球 | chǎn qiú |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单脚或双脚沿地面滑动触球的一种踢球技术动作。 | |
铲子 | chǎn zǐ | 铁制的或其他金属制的工具或用具。 由宽铲斗或中间略凹的铲身装上手柄组成的手用工具,用于挖掘或抛掷物料(如土、煤、谷粒) | |
铲马 | chǎn mǎ | 没有鞍辔的马。铲﹐通“刬”。 | |
铲除 | chǎn chú | ㄔㄢˇ ㄔㄨˊ | 根除;彻底消灭。如:铲除这块土地上的种种罪恶。如:大部分土地上的草木已被铲除,以堆放松木。 |
铲刈 | chǎn yì | 铲削芟刈。 | |
铲斜 | chǎn xié | 侧翼。 | |
铲削 | chǎn xuē | 铲凿刻削。 | |
铲灭 | chǎn miè | 铲除;消灭。 | |
铲地皮 | chǎn dì pí | 指旧社会有权势的人巧取豪夺田产土地。 | |
铲刀 | chǎn dāo | 方言。指锅铲。 | |
烈铮铮 | liè zhēng zhēng | 刚直不屈的样子。 | |
格铮铮 | gé zhēng zhēng | 象声词。 | |
铁铮铮 | tiě zhēng zhēng | 1.亦作“铁挣挣”。 2.刚正坚强貌。 指人坚强刚毅 | |
铮磨 | zhēng mó | 擦磨。 | |
铮铮 | zhēng zhēng | ㄓㄥ ㄓㄥ | 1.象声词。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 2.比喻坚贞﹑刚强。 3.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4.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
铮皎 | zhēng jiǎo | 比喻出类拔萃。 | |
光银子 | guāng yín zi | 白银。 | |
纲银法 | gāng yín fǎ | 明代中叶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岁费征收办法。始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福建。其法为将全县代役岁费,分为正﹑杂两纲(部分),照丁四粮六比例分派银两,全部缴于官府。后为“一条鞭”法所代替。 | |
枪银 | qiāng yín | 髹漆工艺的一种。在器物上作嵌银的花纹。 | |
赛银 | sài yín | 见“赛因”。 | |
轻银 | qīng yín | 极薄的银粉泥。 | |
乞银 | qǐ yín | 鲜卑 语称马。 | |
赔银 | péi yín | 旧时陋俗。指广东一些地方,女子为不落夫家而为夫娶妾。 | |
烹银 | pēng yín | 炼银。 | |
泥银 | ní yín | 用银箔和胶水制成的银色颜料。用途与“泥金”相同。 | |
忙银 | máng yín | 清代称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税银。民国初年,沿袭旧名,称田赋为忙银。 | |
赁银 | lìn yín | 劳动报酬,工钱。 | |
烂银 | làn yín | 1.灿烂如银。形容雪白闪亮。 2.纯银;白银。 | |
脚皮银 | jiǎo pí yín | 方言。犹脚钱。 | |
黄银 | huáng yín | 指黄铜。 | |
红剥银 | hóng bāo yín | 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 | |
赋银 | fù yín | 征收税银。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