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朗晏 | lǎng yàn | 清静。 | |
气朔 | qì shuò | 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 | |
扑朔 | pū shuò | 1.指雄兔脚毛蓬松。参见“扑朔迷离”。 2.兔的代称。 模糊不清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古乐府《木兰诗》 | |
龙朔 | lóng shuò | 见“龙荒朔漠”。 | |
晦朔 | huì shuò | 〈书〉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也指从天黑到天明。 | |
河朔 | hé shuò | 1.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2.见“河朔飮”。 | |
方朔 | fāng shuò | 汉东方朔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汉郭宪《东方朔传》。 | |
东朔 | dōng shuò | 汉武帝侍臣东方朔的省称。 | |
臣朔 | chén shuò | 《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后因以“臣朔”为东方朔的省称。 | |
北朔 | běi shuò | 北方;北方之地。 | |
班朔 | bān shuò | 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 | |
无朔 | wú shuò | 《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 | |
阳朔 | yáng shuò | 1.农历十月初一。 2.地名。在广西。以风景秀丽著名中外﹐为我国旅游胜地之一﹐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 | |
元朔 | yuán shuò | 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 |
正朔 | zhēng shuò | ㄓㄥ ㄕㄨㄛˋ | 1.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汉武帝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夏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2.农历正月初一,一年的第一天:正朔朝会于庙。 |
中朔 | zhōng shuò | 指中数和朔数。 | |
朔月 | shuò yuè | ㄕㄨㄛˋ ㄩㄝˋ | 月朔。指旧历每月初一。 月朔。旧历每月初一 |
朔北 | shuò běi | 泛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 |
朔政 | shuò zhèng | 古代帝王每年季冬颁发来年的历日与政令﹐诸侯受而行之。 | |
朔气 | shuò qì | 北方的寒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
朔风 | shuò fēng | ㄕㄨㄛˋ ㄈㄥ | 1.指北方的音乐。 2.北风﹐寒风。 北风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
朔方 | shuò fāng | ㄕㄨㄛˋ ㄈㄤ | 1.北方。 2.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 |
朔易 | shuò yì | 1.谓岁末年初﹐政事﹑生活当除旧更新﹐有所改易。 2.朔方易水。借指北方地区。 | |
朔日 | shuò rì | ㄕㄨㄛˋ ㄖㄧˋ | 旧历每月初一日。 中国农历每月初一 |
朔客 | shuò kè | 1.指北方边地的将领。 2.指春秋晋赵朔的门客。 | |
佳朕 | jiā zhèn | 佳兆,好的征兆。 | |
朕兆 | zhèn zhào | 征兆;预兆。 | |
然脐 | rán qí | 《后汉书·董卓传》:“吕布 斩 董卓,尸之於市。 天时始热,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后以“然脐”为奸佞可悲下场的典实。唐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然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宋 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然脐 郿坞 患溢世,焚寳 鹿 | |
肶脐 | pí qí | 肚脐。 | |
磨脐 | mó qí | 磨轴。形如人脐,故名。 | |
酒到脐 | jiǔ dào q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以“酒到脐”指好酒。 | |
尖脐 | jiān qí | ㄐㄧㄢ ㄑㄧˊ | ①螃蟹腹下面的甲是尖形的(雄蟹的特征,区别于‘团脐’)。②指雄蟹。 |
团脐 | tuán qí | ㄊㄨㄢˊ ㄑㄧˊ | 雌蟹腹甲形圆,称团脐。雄蟹腹甲形尖,称尖脐。故团脐﹑尖脐有时亦指雌蟹和雄蟹。 |
下脐 | xià qí | 忘怀。 | |
转脐 | zhuǎn qí | 磨心的转轴。 | |
脐风 | qí fēng | 中医指初生婴儿的破伤风。多由接生时用未经消毒的器具切断脐带﹐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发病多在出生后四到六天﹐故也称“四六风”。有的地区以其发病在一周之内﹐称“七日风”。 病名。又名风搐、七日口噤、四六风、七日风。即新生儿破伤风。系由于断脐不洁,感染外邪所致 | |
脐梗 | qí gěng | 即脐带。 | |
脐燃 | qí rán | 后汉董卓之事。《后汉书.董卓传》载卓残暴专横﹐被杀后尸于市。卓素充肥﹐“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后遂以“脐燃”为元凶首恶毙命之意。 | |
柴头脑壳 | chái tóu nǎo ké | 笨,头脑不灵活。 | |
囟脑门 | xìn nǎo mén | 又叫“顶门”,婴儿头顶前部中间骨头未合缝的地方。 又叫“顶门”,婴儿头顶前部中间骨头未合缝的地方此即汝母,汝从囱门入。——《初刻拍案惊奇》 | |
木脑殻 | mù nǎo ké | 方言。犹言木头脑袋,形容呆笨。 | |
龙脑薄荷 | lóng nǎo bò he | 水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水苏》。 | |
绞脑汁 | jiǎo nǎo zhī | 费思虑;费脑筋。 | |
尖脑壳 | jiān nǎo ké | 指刁钻﹑尖刻的人。 | |
后脑海 | hòu nǎo hǎi | 方言。脑袋的后部。 | |
柴头脑殻 | chái tóu nǎo ké | 谓笨,头脑不灵活。 | |
石脑油 | shí nǎo yóu | 石油原油。 | |
头脑酒 | tóu nǎo jiǔ | 一种用肉和杂味配制的酒。 | |
一裹脑子 | yī guǒ nǎo zi | 同“一股脑儿”。 | |
扎脑子 | zhā nǎo zi | ∶感到头痛。如:这些话我听着实在扎脑子。——西虹《家》。 | |
樟脑油 | zhāng nǎo yóu | 由樟树的根﹑干﹑枝﹑叶蒸馏后滤去樟脑而得的挥发油。经加工后可以得到白樟油﹑红樟油﹑桉油﹑芳油及***素等,分别用作选矿油﹑杀虫药剂与制作化妆品的香料。简称“樟油”。 | |
竹脑壳 | zhú nǎo ké | 湖南山区一种用竹片做的牌。 | |
龟脑 | guī nǎo | 古代传说中仙人所服的龟的脑髓。 | |
热脑 | rè nǎo | 见"热恼"。 | |
丘脑 | qiū nǎo | 间脑的一部分,椭圆形,左右各一,围成第三脑室。直接与大脑皮层相连,除嗅觉外,人体各部所感受的冲动都经过它传递给大脑皮层。 间脑最大的一部分,主要由第三脑室两侧多个神经核团构成的卵圆形灰质块组成,并且分成前群核团和内侧群核团以及外侧群核团 | |
瑞脑 | ruì nǎo | 香料名。即龙脑。 | |
前脑 | qián nǎo | 大脑两半球与间脑合起来称前脑。 | |
懵头懵脑 | měng tóu měng nǎo | ㄇㄥˇ ㄊㄡˊ ㄇㄥˇ ㄣㄠˇ | 迷迷糊糊。 |
梅花脑 | méi huā nǎo | 香料。即龙脑香。 | |
马脑 | mǎ nǎo | 见“马瑙”。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