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胫脡 | jìng tǐng | 指腿。 | |
脡祭 | tǐng jì | 古称供祭祀用的鲜鱼。 | |
脡脡然 | tǐng tǐng rán | 挺直貌。 | |
执脩 | zhí xiū | 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
校脩 | xiào xiū | 校订修正。 | |
悠脩 | yōu xiū | 遥远。 | |
述脩 | shù xiū | 见“述修”。 | |
脯脩 | fǔ xiū | 1.干肉。《礼记·曲礼上》:“以脯脩置者,左胊右末。”孔颖达 疏:“脩亦脯也。”宋 陆游《鸱鸦》诗:“巡檐攫脯脩,入舍掠膾炙。”《明史·后妃传一·太祖孝慈高皇后》:“居常贮糗糒脯脩供帝,无所乏絶,而己不宿饱。” | |
段脩 | duàn xiū | 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礼记·昏义》:“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陆德明 释文:“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 |
贞脩 | zhēn xiū | 见“贞修”。 | |
孔脩 | kǒng xiū | 见“孔修”。 | |
慎脩 | shèn xiū | 见“慎修”。 | |
狼牙脩 | láng yá xiū | 亦作“狼牙须”。 亦作“狼牙修”。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锡兰山,或云即古 狼牙修。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
不脩 | bù xiū |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三国 吴 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 |
束脩 | shù xiū | 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 |
脩实 | xiū shí | 谓务实而不图虚名。 | |
脩谒 | xiū yè | 犹晋谒,拜见。 《三国志·陈武传》:“陈武 字 子烈,庐江 松滋 人。孙策 在 寿春,武 往脩謁。”元 麻革《游龙山记》:“今年夏,因赴试 武川,归道 浑水,脩謁于 玉峰先生 魏公。”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陆相扆 有士子脩謁,命酌,辞以不饮。” | |
脩除 | xiū chú | 1.也写作“脩涂”。 | |
脩定 | xiū dìng | 修改确定。《新唐书·于志宁传》:“初,志寧 与司空 李勣 脩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礼坏乐缺,实宜以时脩定。” | |
脩营 | xiū yíng | 1.音声清亮和谐。 | |
脩股 | xiū gǔ |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民皆长腿,故名。 | |
脩薄 | xiū báo | 指长长的丛生的草木。 | |
脩脯 | xiū fǔ | 1.干肉。 | |
脩扈 | xiū hù | 高大。 | |
脩备 | xiū bèi | 周到完备。 | |
脩名 | xiū míng | 1.美好的名声。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洪兴祖 补注:“脩名,脩洁之名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微感心攸通脩名,周流常羊思所并。”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八:“他年卧听除书罢,冉冉脩名独愴神。” | |
脩辞 | xiū cí | 《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本谓整顿文教,后多指撰文。 | |
脩古 | xiū gǔ | 1.遵循古道。 | |
脩德 | xiū dé | 修养德行。 | |
脩茂 | xiū mào | 高大茂密。 | |
脩作 | xiū zuò | 兴办。 | |
脩能 | xiū néng | 卓越的才能。 | |
脩士 | xiū shì | 操行纯洁的人。 | |
脩谨 | xiū jǐn |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 | |
脩整 | xiū zhěng | 检点,约束。 | |
脩文 | xiū wén | 兴修文德。《汉书·匈奴传赞》:“自 汉 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 春秋,其与 匈奴,有脩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 | |
脩短 | xiū duǎn | 1.长短。指物的长度。 | |
脩立 | xiū lì | 举办;创立。 | |
脩完 | xiū wán | 修缮完备。 《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 | |
脩饬 | xiū chì |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 | |
脩脩 | xiū xiū | 1.鸟羽尾疲敝貌。《诗·豳风·鸱鸮》:“予羽譙譙,予尾脩脩。” | |
脩睦 | xiū mù | ㄒㄧㄡ ㄇㄨˋ | 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之亲密和睦。 |
脩好 | xiū hǎo | ㄒㄧㄡ ㄏㄠˇ | 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 《左传·成公九年》:“楚子 使 公子辰 如 晋,报 钟仪之 使,请脩好、结成。”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吾等张旜拭玉,脩好寻盟。”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任将》:“契丹 脩好之使,数至于闕庭。” |
脩补 | xiū bǔ | ㄒㄧㄡ ㄅㄨˇ | 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
脩慝 | xiū tè | 谓改正过错。 | |
脩永 | xiū yǒng | 悠长。 | |
脩祠 | xiū cí | 祭祀。 | |
脩礼 | xiū lǐ | 实行并加强礼教。 | |
脩明 | xiū míng | ㄒㄧㄡ ㄇㄧㄥˊ | 1.发扬光大。《淮南子·诠言训》:“由此观之,贤明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脩明矣。”明 方孝孺《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大举废政而脩明之,如是者十餘年而始定。” |
脩敕 | xiū chì | 谨慎不逾矩。《新唐书·外戚传序》:“玄宗 初年,法行近亲,里表脩敕。天宝 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 | |
脩森 | xiū sēn | 高大繁茂。 | |
脩长 | xiū cháng | ㄒㄧㄡ ㄔㄤˊ | 长远。 |
脩煮 | xiū zhǔ | 犹煎煮。 | |
脩然 | xiū rán | 整饬貌;整齐貌。 | |
脩赋 | xiū fù | 制定赋税之法。 | |
脩学 | xiū xué | 研习学业,治学。 | |
脩复 | xiū fù | ㄒㄧㄡ ㄈㄨˋ | 谓整治而恢复之。 |
脩慎 | xiū shèn | 谓注重修养,处世谨慎。 | |
脩尚 | xiū shàng | 研习崇尚。 | |
脩缮 | xiū shàn | ㄒㄧㄡ ㄕㄢˋ | 1.修整装饰建筑物。北魏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是以无代不加脩缮,謶亿载以寧神。”《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燕 以 长乐公 盛 镇 蓟城,脩缮旧宫。”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