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玉版师 | yù bǎn shī | 见“玉板师”。 | |
龟版 | guī bǎn | 见“ 龟板 ”。 | |
儿版 | ér bǎn | 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 |
三版 | sān bǎn | 见“三板”。 | |
木版 | mù bǎn | 见“木板”。 用来印刷的刻上文字或图画的木板 | |
摹版 | mó bǎn | 翻刻的版本。 | |
墨版 | mò bǎn | 1.亦作“墨板”。 2.印书的木版。因印刷时须在版上刷墨,故名。 | |
露版 | lù bǎn | 见“露板”。 | |
懒版 | lǎn bǎn | 斜置床榻上的靠背。 | |
老版 | lǎo bǎn | 见“老板”。 | |
刊版 | kān bǎn | 1.亦作“刊板”。 2.刻版或排版。 | |
扩版 | kuò bǎn | 报刊扩大版面或增加版数:晚报将于7月1日扩版,由四版增为八版。 | |
绝版 | jué bǎn | ㄐㄩㄝˊ ㄅㄢˇ | 书籍毁版不再印行。 书籍已毁版不再印行绝版书 |
刻版 | kè bǎn | 见“刻板”。 | |
计版 | jì bǎn | 指州郡上计的簿书。 | |
户版 | hù bǎn | 户籍;户口。 | |
贺版 | hè bǎn | 即贺表。 | |
更版 | gēng bǎn | 改授官职。 | |
负版 | fù bǎn | 1.手持国家图籍。 2.指国家版图。 3.见“负板”。 4.身负版臿的人。指体力劳动者。 5.见“负蝂”。 | |
复版 | fù bǎn | 指套色版。 | |
饾版 | dòu bǎn | 木刻水印的旧称。因为是由若干块版拼凑而成,有如饾饤,故名饾版。 | |
初版 | chū bǎn | ㄔㄨ ㄅㄢˇ | 谓图书的第一版。 |
撤版 | chè bǎn | 撤除印版。 | |
白版 | bái bǎn | 见“白板”。 | |
书版 | shū bǎn | 见“书板”。 | |
套版 | tào bǎn | 1.亦作“套板”。 2.按印刷页折叠的顺序﹐将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机上。 3.分色套印。 | |
桃版 | táo bǎn | 见“桃板”。 | |
宋版 | sòng bǎn | 指宋代雕板印刷的书本。 | |
图版 | tú bǎn | 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图片﹑插图或表格的一种印刷版,用铜﹑锌等金属制成。 | |
缩版 | suō bǎn | 1.亦作“缩板”。 2.谓以索束墙板。版,墙版。 | |
投版 | tóu bǎn | 喻弃官。版,即笏。 | |
乡版 | xiāng bǎn | 指乡试中式的名单。 | |
心版 | xīn bǎn | ㄒㄧㄣ ㄅㄢˇ | 心。 心司记忆,如留痕于版上,故称。 |
一版 | yī bǎn | 1.见“一板”。 2.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一版还可包括多次印刷。 | |
洋版 | yáng bǎn | 用铅字排版印刷。区别于木版﹑铜版。 | |
原版 | yuán bǎn | ㄧㄨㄢˊ ㄅㄢˇ | 1.印刷品的最初版本。 2.特指未经翻译的原作。 |
元版 | yuán bǎn | 指元代刊印的书籍。 | |
云版 | yún bǎn | 1.亦作“云板”。 2.绘有云形图案的小板。古代用为车饰。 3.一种两端作云头形的铁质(或木质)响器。旧时官府﹑富贵人家和寺院用作报事﹑报时或集众的信号。 | |
斩版 | zhǎn bǎn | 见“斩板”。 | |
制版 | zhì bǎn | 制作各种印刷上用的版子。 制作印刷用的底版制版工艺 | |
重版 | chóng bǎn | ㄔㄨㄙˊ ㄅㄢˇ | 谓书籍重新出版。指书籍从第二版起的各版次。 书刊再次出版 |
版主 | bǎn zhǔ | 指对网站的主页或某个栏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 | |
版子 | bǎn zǐ | 1.即业。古代悬挂钟磬类打击乐器的支架上的横木。 2.用以印刷书刊的底板。 | |
版章 | bǎn zhāng | 1.帐簿。亦借指登记在簿册上的财物。 2.版图﹐疆域。 | |
版辕 | bǎn yuán | 板车。 | |
版谒 | bǎn yè | 持名帖进见。 | |
版屋 | bǎn wū | 1.用木板建造的房屋。晋左思《三都赋》序:“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诗.秦风.小戎》作“板屋”。以板为屋﹐为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习尚。因亦借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2.指简陋住宅。亦用作谦词﹐犹茅舍。 | |
版瓦 | bǎn wǎ | 大瓦。 | |
版图 | bǎn tú | ㄅㄢˇ ㄊㄨˊ | 原指户籍和地图,今泛指国家的领土、疆域:我国版图辽阔。 |
版式 | bǎn shì | 版面的格式。 指书刊的版面格式双栏版式 | |
版纳 | bǎn nà |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 |
版齿 | bǎn chǐ | 门牙阔而整齐。 | |
版缠 | bǎn chán | 牵扯。 | |
版本 | bǎn běn | ㄅㄢˇ ㄅㄣˇ | 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 出版印行的图书;表明书籍编辑、印制等方面的特点一部《红楼梦》就不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版本 |
牉合 | pàn hé | 1.两性相配合。 2.特指兵符的两半。 3.交缠纠结。 | |
化化牋 | huà huà jiān | 指粗劣不洁只可供杂用的纸。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记余未冠时,游 龙门山 寺,欲留诗,求纸。僧以皱纸进。余题大字曰‘化化牋’,还之。僧惭惧躬揖,请其故,答曰:‘纸之麄恶,则供溷材,一化也;丐徒取诸圊厠,积之家,匠买别抄麩麪,店肆收苞果药,遂成此纸,二化也。故曰化化牋。备 | |
拜牋 | bài jiān | 犹言上书。《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甲子,南平王 恪 帅文武拜牋推 湘东王 绎 为相国,总百揆;绎 不许。” | |
奏牋 | zòu jiān | 汉 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牋。”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於郡将曰奏牋。” | |
短牋 | duǎn jiān | 亦作“短笺”。简短的信函。唐 刘禹锡《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曾忝 扬州 荐,因君达短牋。”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随同许多珍物,包括几封 鲁迅 先生的短笺,悉数毁于 汉口 法 租界的战火中了。” | |
杏牋 | xìng jiān | 杏黄色的精美纸张。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