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毛豆节 máo dòu jié  福州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毛烘烘 máo hōng hōng  毛多貌。 毛很密很多的样子
毛骨 máo gǔ  1.毛发与骨骼。 2.谓人的骨相容貌。
毛施 máo shī  古代美女毛嫱﹑西施的并称。
毛民 máo mín  古传说中的毛民国。其人体上长有长毛。
毛丫头 máo yā tou  见“毛鸦头”。 ∶小女孩
毛尾 máo wěi  1.有毛的尾巴。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
毛焦火辣 máo jiāo huǒ là  ㄇㄠˊ ㄐㄧㄠ ㄏㄨㄛˇ ㄌㄚˋ 形容酷热。
毛圊 máo qīng  厕所。
毛货 máo huò  1.指毛料﹐毛织品。 2.指未经加工的粗货。 3.指兽皮。
毛角 máo jiǎo  1.毛和角。 2.借指禽兽。
毛草纸 máo cǎo zhǐ  用稻草或破布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纸。质地粗糙。
毛大户 máo dà hù  明代北京方言。指狐。
毛燕 máo yàn  一种质量较差的燕窝。色灰﹐中多羽毛。
毛皮 máo pí  1.带毛的兽皮。 2.指皮毛的色彩光泽。 3.比喻虚礼﹑客套。 动物(如貂、兔、海貂)的加工处理过的生皮,作为一种材料用来制做穿着、装饰或衬里穿着服饰或其他物件
毛褐 máo hè  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毛戴 máo dài  1.寒毛竖立。形容恐惧震惊。 2.形容愤怒。
毛拉 máo lā  阿拉伯文maul的音译,原意为“先生”、“主人”。某些国家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中国新疆部分穆斯林称阿訇为毛拉。
毛炰 máo páo  1.亦作“毛炮”。 2.将整个牲畜(多为小猪)连毛投置火中去毛烤炙致熟。
毛坯 máo pī  ㄇㄠˊ ㄆㄧ 需作再加工的制造品或半成品:零件毛坯。也比喻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完成的事物。
毛小子 máo xiǎo zi  对小孩子﹑年轻人的贬称。
毛纺 máo fǎng  指用兽毛(主要是羊毛)或化学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纺成纱线﹐制成织品的工艺。 用羊毛、兔毛等动物纤维为原料纺纱
毛刺 máo cì  动植物外表所丛生的尖细的毛。
毛毛毛 máo máo máo  犹言丑丑丑。元曲中用于羞辱和嘲弄对方的语气。
毛兵 máo bīng  “毛葫芦兵”的省称。
毛啬 máo sè  即毛嫱。
毛牛 máo niú  1.指祭祀用的活牛。 2.即牦牛。
毛扇 máo shàn  羽毛扇。
毛乱 máo luàn  1.散乱不齐。 2.形容心中烦躁。
毛本 máo běn  明藏书家毛晋所刻的书。又称汲古阁本。
毛儿八分 máo ér bā fēn  一角或一角以下。借指数目极微小的钱。
毛犀 máo xī  1.即披毛犀。古哺乳动物。大小和现代犀牛相似﹐全身披着长毛﹐生活于第四纪时的寒冷地带﹐已绝种。 2.即牦牛。
毛孔 máo kǒng  1.小孔。喻极微小。 2.汗孔。
毛举 máo jǔ  ①粗略地列举:毛举数事,不胜委曲。②烦琐地列举:毛举细故。
毛粟 máo sù  1.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2.形容众多。
毛坑 máo kēng  茅坑。指简陋厕所内的粪坑。
毛中书 máo zhōng shū  对毛笔的戏称。唐韩愈有寓言《毛颖传》﹐以毛笔拟人﹐谓毛颖“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故称。
毛猪 máo zhū  生猪﹐活猪。 商业上指活猪
毛挚 máo zhì  1.亦作“毛鸷”。 2.指猛禽捕食小鸟。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毛宗 máo zōng  指兽类。
毛子 máo zǐ  1.清末河北﹑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 2.方言。旧时指土匪。 3.方言。细碎的毛。
油毡纸 yóu zhān zhǐ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
油毡 yóu zhān  用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做的厚纸坯或毡浸透沥青后制成的建材,有隔水性,有韧性,可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等的防水、防潮层。 用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做的厚纸坯或毡浸透沥青后制成的建材,有隔水性,有韧性,可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等的防水、防潮层
戎毡 róng zhān  西域出产的用鸟兽细毛制的毡子。
青毡 qīng zhān  1.青色毛毯。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3.见“青毡故物”。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旄毡 máo zhān  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毛毡 máo zhān  ㄇㄠˊ ㄓㄢ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寒毡 hán zhān  1.亦作“寒氊”。1.《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郑虔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 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明 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
地毡 dì zhān  室内铺地的毡。
无毡 wú zhān  没有毡子。唐郑虔为国学广文馆博士,在官贫约,杜甫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油毛毡 yóu máo zhān  用地沥青或焦油沥青将浸透地沥青的石棉毡或精制毡粘结在一起而成的屋面铺料。 用地沥青或焦油沥青将浸透地沥青的石棉毡或精制毡粘结在一起而成的屋面铺料
针毡 zhēn zhān  亦作“针氊”。亦作“鍼毡”。置针于其中的毡。坐于其上,令人片刻难安。语出《晋书·杜锡传》:“﹝ 杜锡 ﹞屡諫 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宋 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鍼毡无稳坐。”清 李渔《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氊强坐,当
毡子 zhān zǐ  即毡。多指用于铺垫的块片毡。 兽毛蹂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
毡包 zhān bāo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毡房 zhān fáng  即毡帐。 圆顶帐篷,用木条做骨架,上蒙毡子
毡屋 zhān wū  即毡帐。
毡炉 zhān lú  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毡墨 zhān mò  毡与墨。模拓碑或古器物上字与图形的用具。亦用以借指拓本。
毡笠 zhān lì  毡制的笠帽。
毡邸 zhān dǐ  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