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心律不整 xīn lǜ bù zhěng  心脏搏动的速率或节律的异常,常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
如律令 rú lǜ lìng  谓按法令执行。
南山律宗 nán shān lǜ zōng  即律宗。我国佛教五大宗派之一。唐释道宣所创,弘扬《四分律》,撰《四分律行事钞》等。谓律戒是佛教之根本,解脱之要道。因道宣住终南山,创设戒坛,故称“南山律宗”。
纪律处分 jì lǜ chǔ fēn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法律文件 fǎ lǜ wén jiàn  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法律上有效的文件的总称。包括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前者即广义的法规;后者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效,如判决书、任命书、拘留证、公证书等。
法律部门 fǎ lǜ bù mén  将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调整方法所作的分类。如我国法律部门大致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军事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法律意识 fǎ lǜ yì shí  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表现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法律关系 fǎ lǜ guān xì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法律制裁 fǎ lǜ zhì cái  广义指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一般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狭义指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追究法律责任,实施法律制裁,必须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行,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律行为 fǎ lǜ xíng wéi  ①由法律所调整、能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如签订合同、婚姻登记等。行为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法律事实。其成立条件为:
法律解释 fǎ lǜ jiě shì  对法律规范的涵义、用语所作的说明。旨在统一理解和准确适用法律。法律解释必须以法律规范的条文本身为依据。按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有权解释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所作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规范 fǎ lǜ guī fàn  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各个行为规则。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法律效力 fǎ lǜ xiào lì  ①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波律香 bō lǜ xiāng  即波律膏。
波律膏 bō lǜ gāo  香料名,又名龙脑香。药用冰片即以此炼制而成。
必律不剌 bì lǜ bù là  象声词。形容说话﹑撞击等声音。
四律五论 sì lǜ wǔ lùn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宋伽
五言律诗 wǔ yán lǜ shī  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小律诗 xiǎo lǜ shī  绝句的别称。
郑律成 zhèng lǜ chéng  郑律成(1918-1976)作曲家。原籍朝鲜。1933年来中国。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及鲁艺音乐系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艺声乐教员。1945年回朝鲜。1950年起定居中国,并加入中国籍。后任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作有歌曲《延水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延安颂》、《
因果律 yīn guǒ lǜ  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的关系。
平均律 píng jūn lǜ  指尽管你无法知道一系列事件中哪一件会成功,但是根据平均律,可知如果某一件事情你做了数次,你就会实现你的目标。
風律 fēng lǜ  1.指音律。亦比喻风教律令。《管子·宙合》:“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三国 魏 曹丕《答繁钦书》:“然后修容饰粧,改曲变度,斯可谓声协鐘石,气应风律。”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余闻风律不同,视五土之宜,以分其刚柔、侈敛。”
他律 tā lǜ  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道德是自律,法律是~。
乾律 qián lǜ  即阳律。 指十二律中的黄鐘、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嶰律 xiè lǜ  1.嶰管吹奏的音律。 2.嶰竹所制的律管。对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
入律 rù lǜ  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戎律 róng lǜ  1.军机,军务。 2.军纪;军法。
秋律 qiū lǜ  古人以四季与十二律相配﹐因称秋季为秋律。
青律 qīng lǜ  1.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每一律管代表一个月﹐共十二律管﹐以十二律吕命名﹐如黄锺﹑太蔟等)﹐到某一月份﹐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青律﹐则指代表春天的律管。 2.借指春天。
青眼律 qīng yǎn lǜ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瞳子绀青色。因以“青眼律”指佛教教义或佛教戒律。
钤律 qián lǜ  军纪。
乞留曲律 qǐ liú qǔ lǜ  1.亦作“乞留曲吕”。弯弯曲曲的样子。 2.抑郁不乐的样子。 3.象声词。
七言律 qī yán lǜ  见“七言律诗”。
七律 qī lǜ  “七言律诗”的简称。见“七言诗”。 “七言律诗”的简称。一种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格律诗
桑律 sāng lǜ  采桑养蚕的时令。
婆律 pó lǜ  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排中律 pái zhōng lǜ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之一。其内容为:在必须作出判断的时候,要有所断定,不能无可无不可,无所断定;对于只有互相矛盾的两个可能的问题,要有所肯定,不能两不可,对两个可能全都否定。它和同一律、矛盾律都不同,从一个新的角度要求思维的确定性。因其要求排除两个矛盾判断之间的中间者,故
气律 qì lǜ  古代乐理术语。谓乐律和节气相应。
谋律 móu lǜ  谋略与纪律。
鸣律 míng lǜ  犹吹律。
暖律 nuǎn lǜ  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庙律 miào lǜ  朝廷的法制。
六律 liù lǜ  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论律 lùn lǜ  讨论乐律。
夔律 kuí lǜ  即夔乐。
宽律 kuān lǜ  放宽刑律。
劳动纪律 láo dòng jì lǜ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纪律。中国宪法有遵守劳动纪律的规定。维护劳动纪律主要靠思想教育和劳动者的自觉性,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奖惩办法。
乐律 yuè lǜ  ㄩㄝˋ ㄌㄩˋ 即音律。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 见“音律”
礼律 lǐ lǜ  谓礼法与刑律。
浄律 jìng lǜ  佛门清净的戒律。
军律 jūn lǜ  军纪。
酒律 jiǔ lǜ  行酒令的规章。
荆棘律 jīng jí lǜ  见“荆棘剌”。
经济规律 jīng jì guī lǜ  也称“经济法则”。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性。有对几个社会都发生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和仅在某一个社会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在某一个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称为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价值规律),并随着经济条件的丧失而退出历史舞台。经济规律
禁律 jìn lǜ  禁戒性的律条或法规。 禁止进行某种活动的法律或规章
金律 jīn lǜ  1.金代的法典。金熙宗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颁行《皇统制》﹐后经数次修订﹐迄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是金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传。 2.指黄金分割。谓各部分互成适当比例的规律。
戒律 jiè lǜ  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犯戒律ㄧ清规戒律。
谨律 jǐn lǜ  谨守戒律。
诫律 jiè lǜ  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