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蒜颗 | suàn kē | 1.亦作“蒜果”。 2.蒜头。 | |
蒜酪 | suàn lào | 蒜酪是北方常食之物,因以指北方少数民族。 | |
蒜发 | suàn fā | 壮年人的花白头发。亦泛指斑白的头发。 | |
蒜毫 | suàn háo | 蒜薹。 蒜薹 | |
蒜瓣儿 | suàn bàn ér | 蒜的鳞茎成瓣状,每一部分叫“一个蒜瓣儿”。 | |
卭蒟 | qióng jǔ | 邛杖与蒟酱的并称。 | |
邛蒟 | qióng jǔ | 邛杖与蒟酱的并称。二者皆名著于时。 | |
蒟蒻 | jǔ ruò | 即“魔芋”蒻(ruò)。 | |
蒟酱 | jǔ jiàng | ①见〖蒌叶〗。②用蒌叶果实做的酱,有辣味,供食用。 | |
规蒦 | guī wò | 商度;谋划。 | |
棘蒬 | jí yuān | 即远志。药草名。 | |
染蒨 | rǎn qiàn | 染成大红色。蒨,即茜草,可作大红色染料。 | |
萋蒨 | qī qiàn | 荫蔽;深密。 | |
悄蒨 | qiāo qiàn | 草木鲜明貌。 | |
葱蒨 | cōng qiàn | 1.草木青翠茂盛貌。 2.青绿色。 3.华美,艳丽。 4.比喻才华横溢。 | |
彩蒨 | cǎi qiàn | 指秋冬不凋之草。 | |
香蒨 | xiāng qiàn | 美丽而鲜艳。 | |
妍蒨 | yán qiàn | 美丽,新颖。 | |
蒨巧 | qiàn qiǎo | 华丽工巧。 | |
蒨蒨 | qiàn qiàn | 1.鲜明;鲜艳。 2.茂盛。 | |
蒨璨 | qiàn càn | 鲜明貌。 | |
蒨练 | qiàn liàn | 鲜明貌。 | |
苾蒭 | bì chú | 见“苾刍”。 | |
生蒭 | shēng chú | 见“生刍”。 | |
蒩馆 | zū guǎn | 古代祭祀时盛草藉的筐。 | |
摴蒱锦 | chū pú jǐn | 1.亦作“摴蒲锦”。 2.蜀地织绫﹐其纹似摴蒱之形﹐两尾尖削﹑中间宽阔﹐称作“摴蒱锦”。 | |
摴蒱 | chū pú | 见“摴蒲”。 古代博戏。似后代的掷骰子博之流,为摴蒲,为握槊,为呼博,为酒令,体制虽不同,而行塞胜负取决于投,其理一也。——程大昌《演繁露》 | |
摊蒱 | tān pú | 1.亦作“摊铺”。 2.即摊钱。 | |
蒱戏 | pú xì | 樗蒱之戏。 | |
蒱卢 | pú lú | 即蒲且。 | |
蒱博 | pú bó | 摴蒱。古代的一种博戏。后亦泛指赌博。 | |
蒱酒 | pú jiǔ | 樗蒱和饮酒。 | |
麻蒯 | má kuǎi | 《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 |
菅蒯 | jiān kuǎi | 1.亦作“菅?”。 2.茅草之类。可编绳索。 3.喻微贱的人或物。 4.指草鞋。 | |
缑蒯 | gōu kuǎi | 即蒯缑。谓以草绳缠绕剑柄。战国时齐人冯驩,为孟尝君门客,甚贫,止有一剑,以蒯草绕缑,甚为人所轻。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遂以“缑蒯”表示怀才而受冷遇。 | |
二蒯 | èr kuǎi | 指汉末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 | |
袃蒯 | chài kuǎi | 刺鲠。 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 |
蒯剑 | kuǎi jiàn | 草绳缠柄的剑。 | |
緑蒲节 | lù pú jiē | 即端午节。民俗于端午节在门户上插绿色菖蒲与艾以祓除不祥,故称。 | |
摴蒲锦 | chū pú jǐn | 见“摴蒱锦”。 | |
昌蒲菹 | chāng pú zū | 1.亦作“昌蒲葅”。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 | |
菖蒲酒 | chāng pú jiǔ | 用菖蒲叶浸制的药酒。旧俗端午节饮之,谓可去疾疫。 | |
菖蒲节 | chāng pú jié | 指端午节。 | |
扁蒲秧 | biǎn pú yāng | 粗壮的秧苗。 | |
琐琐蒲桃 | suǒ suǒ pú táo | 见“琐琐葡萄”。 | |
伊蒲筵 | yī pú yán | 寺庙中的素席。 | |
伊蒲塞 | yī pú sāi | 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 | |
伊蒲供 | yī pú gòng | 1.素食供品。 2.泛指素食。 | |
伊蒲馔 | yī pú zhuàn | 斋供,素食。 | |
瞻蒲劝穑 | zhān pú quàn sè | 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 |
風蒲 | fēng pú | 指蒲柳。唐 杜牧《赴京初入汴江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宋 范成大《满江红》词:“罨画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清 厉鹗《召伯埭》诗:“稍喜湖天阔,风蒲舞鷾鴯。” | |
箑蒲 | shà pú | 编织扇子的蒲草。 | |
泥菖蒲 | ní chāng pú | 草本植物。白菖的别名。 | |
茅蒲 | máo pú | 斗笠,一种挡雨遮阳用的笠帽。 | |
柳蒲 | liǔ pú | 柳和水杨。二者皆易生而早凋,因以喻体弱。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 |
枯蒲 | kū pú | 枯干的蒲草。 | |
九节蒲 | jiǔ jié pú | 药草名。菖蒲的一种。茎节密,每寸达九节以上,故名。 | |
缣蒲 | jiān pú | 指书册。 | |
萑蒲 | huán pú | 1.两种芦类植物。 2.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 3.指盗贼;草寇。 | |
菰蒲 | gū pú | 1.菰和蒲。 2.借指湖泽。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