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榛苓 | zhēn líng |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 |
猪苓 | zhū líng | 菌类植物。菌核中医入药,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 |
竹苓 | zhú líng | 雷丸的别称。 | |
苓龟 | líng guī | 即茯苓。因其状似龟,故名。 | |
苓通 | líng tōng | 猪屎与马粪。比喻卑贱。 | |
苓落 | líng luò | 1.凋零衰败。苓,通“零”。 2.乐名。 | |
苓耳 | líng ěr | 即“卷耳”。 草名,亦名卷耳 | |
苘麻块 | qǐng má kuài | 苘麻丝搅成一团。喻头绪纷乱。 | |
苘麻 | qǐng má | 俗称“青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心脏形,密生柔毛。花钟形,黄色。种子肾形,黑灰色。在中国分布广泛。韧皮纤维可供制绳索和麻袋用。种子供药用。 一种高的一年生草本苘麻属植物,茎长而直,叶心形,被茸毛,花黄色,茎皮产生一种长而强韧的纤维,可用来制 | |
青苔篇 | qīng tái piān | 即青词。因其书于苔纸(用水藻类制成之纸)﹐故称。 | |
青苔巷 | qīng tái xiàng | 长了青苔的巷道。喻指闲静﹑冷落的地方。 | |
狗尿苔 | gǒu niào tái | 方言。即鬼笔。真菌的一种。参见“鬼笔”。 | |
点苔 | diǎn tái | 1.飞落苔上。 2.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 |
春苔 | chūn tái | 春日的苔藓。 | |
苍苔 | cāng tái | ㄘㄤ ㄊㄞˊ | 青色苔藓。 |
菜苔 | cài tái | 某些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茎。如:油菜苔,芥菜苔。 | |
醭苔 | bú tái | 东西发霉时表面生的白毛。 | |
石苔 | shí tái | 石上滋生的苔藓。 | |
瓦苔 | wǎ tái | 即瓦衣。中药屋游的别名。参见“瓦衣”。 | |
银苔 | yín tái | 树枝状或纤维状的银。 树枝状或纤维状的银 | |
苔牋 | tái jiān | 以苔纸制成的笺纸。 | |
苔蘚 | tái xiǎn | 苔藓植物,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
苔原 | tái yuán | 终年气候寒冷,地表只生长苔藓、地衣等的地区,多指北冰洋沿岸地区。也叫冻原。 | |
苔絮 | tái xù | 水中青苔。 | |
苔藓 | tái xiǎn | ㄊㄞˊ ㄒㄧㄢˇ | 苔和藓同属隐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类,有很多种,大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一般不细加分别,统称苔藓。 |
苔藓植物 | tái xiǎn zhí wù | 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植株矮小,一般不超过10厘米。生殖过程已出现胚。可分苔类和藓类。苔类通常无茎、叶的分化,只有扁平的叶状体,如角苔、地钱和叶苔;藓类已有茎、叶的分化,如泥炭藓。大多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对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 | |
苔纸 | tái zhǐ | 用水苔(藻类)制成的纸。亦名侧理纸或陟里纸。 | |
苔晕 | tái yūn | 苔藓的模糊痕迹。 | |
苔茸 | tái róng | 丛生的苔藓。 | |
苔网 | tái wǎng |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南人以海苔为纸。”苔﹑网均为造纸的原料,故用为纸的代称。 | |
苔发 | tái fā | 谓其状如发之苔。 | |
苔斑 | tái bān | 苔藓丛生如斑点之状。 | |
苔痕 | tái hén | 苔藓滋生之迹。 | |
苔锦 | tái jǐn | 形容苔藓丛生,如锦绣铺地。 | |
苔阶 | tái jiē | 生有苔藓的石阶。 | |
连苕 | lián tiáo | 1.连翘的别名。 2.指连翘之根。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连翘》。 | |
兰苕 | lán tiáo | 兰花。 | |
苇苕 | wěi tiáo | 芦苇。 | |
玉苕 | yù tiáo | 植物嫩芽的美称。 | |
折苕 | shé tiáo | 苇苕断折。喻危险的处境。语本《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 |
苕嶢 | tiáo yáo | 高陡貌;远高貌。三国 魏 曹植《九愁赋》:“践蹊径之危阻,登苕嶢之高岑。”《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吕延济 注:“茗邈苕嶢,远高貌。”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 |
苕苕 | tiáo tiáo | 1.高貌。 2.远貌。 | |
苕亭 | tiáo tíng | 高峻貌。 | |
苕峣 | tiáo yáo | 高陡貌;远高貌。 | |
苕华 | tiáo huá | 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癸命扁伐山民,山民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 | |
苕颖 | tiáo yǐng | 1.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2.《文选.陆机》:“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吕向注:“谓思得妙音,辞若苕草华发,颖禾秀竖,与众辞离絶,致于精理。”后因以“苕颖”比喻意旨文辞之精妙特出者,或特出之事物。 | |
苕水 | tiáo shuǐ | 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2.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
苕霅 | tiáo zhá | 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 |
苕溪 | tiáo xī | 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 |
拔苗助長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
青苗法 | qīng miáo fǎ | 也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其法以诸路常平﹑广惠仓所积钱粮为本﹐在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出贷给民户。春贷夏收﹐夏贷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限制豪强盘剥﹐减轻百姓负担﹐但因在施行中弊端层出﹐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而废止。以后兴废无常﹐原意也渐丧失。 | |
牛痘苗 | niú dòu miáo | 痘苗。 | |
狆苗 | zhòng miáo | 布依族 的旧称。 | |
秋苗 | qiū miáo | 1.秋日的禾苗。 2.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 | |
青苗 | qīng miáo | 1.青色的禾苗。 2.见“青苗法”。 3.见“青苗钱”。 处于生命、发育、生长的最初或相对较早阶段的没有成熟的庄稼 | |
情苗 | qíng miáo | 情爱的根苗。 | |
露苗 | lòu miáo | 1.带露的草木幼苗。 2.(露lòu)种子萌发后﹐幼苗露出土地表面。也叫出苗。 种子发芽,小苗钻出地表 | |
买青苗 | mǎi qīng miáo | 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 |
昆苗 | kūn miáo | 后代,后裔。 | |
枯苗 | kū miáo | 枯萎的禾苗。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