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诗师 | shī shī | 诗人。 | |
诗碑 | shī bēi | 刻有诗作的石碑。 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 |
诗孙 | shī sūn | 诗人后代。 | |
诗笔 | shī bǐ | 1.诗和散文。 2.写诗的笔。 | |
诗仙 | shī xiān | 1.指诗才飘逸如神仙的诗人。 2.指唐代诗人李白。由于李白诗‘笔落惊风雨’的独特风格﹐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故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 |
诗痴 | shī chī | 犹诗颠。 | |
诗颂 | shī sòng | 1.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 2.泛指诗歌。 | |
诗狱 | shī yù | 因所作之诗而引起的讼案。 | |
诗謡 | shī yáo | 歌谣。 | |
诗才 | shī cái | 做诗的才情。 写诗的能力 | |
诗柄 | shī bǐng | 概括介绍《诗经》诗篇大意的文字。 | |
诗思 | shī sī | 做诗的思路﹑情致。 | |
诗致 | shī zhì | 诗情。 | |
诗题 | shī tí | 1.诗的题目。 2.诗的题材。 | |
诗艹 | shī cǎo | 见“诗草”。 | |
诗商 | shī shāng | 1.诗章。商﹐通“章”。 2.像商人一样的诗人。 | |
诗眼 | shī yǎn | 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2.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采诗句。 | |
诗义 | shī yì | 诗的含义。 | |
诗意 | shī yì | ㄕㄧ ㄧˋ | 1.诗思﹔诗情。 2.诗的内容和意境。 3.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4.指作诗的方法。 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富有诗意 |
诗标 | shī biāo | 指独树一帜的诗作。 | |
诗债 | shī zhài | 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 | |
诗燕 | shī yàn | 吟诗作诗的宴会。 | |
诗轴 | shī zhóu | 题上诗的卷轴。 | |
诗舌 | shī shé | 吟诗之口。舌﹐借指口。 | |
诗手 | shī shǒu | 指诗人。 | |
诗贴子 | shī tiē zǐ | 即诗帖。 | |
诗伯 | shī bó | 诗坛宗伯﹔诗坛领袖。 | |
诗雄 | shī xióng | 杰出的诗人。 | |
诗兵 | shī bīng | 喻指写诗的才能等。 | |
诗心 | shī xīn | 作诗之心﹔诗人之心。 | |
诗抄 | shī chāo | 同“诗钞”。 | |
诗囿 | shī yòu | 诗的园地。 | |
诗学 | shī xué | 做诗论诗的学问﹔研究诗歌创作规律的著作。 | |
诗佣 | shī yōng | 专为应酬上官或主人需索而写诗的人。 | |
诗彩 | shī cǎi | 诗的文采。 | |
诗兴 | shī xìng | 作诗﹑吟诗的兴致或情绪。做诗的兴致诗兴大发这种奇景,古时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海市》 | |
诗瘢 | shī bān | 诗作中的瑕疵。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有“索诗瘢”条。 | |
诗斑 | shī bān | 指因作诗辛苦而生出的花白头发。 | |
诗书 | shī shū | 1.《诗经》和《尚书》。 2.泛指书籍。 3.诗作和书法。 4.诗作和书信。 | |
诗式 | shī shì | 诗论。唐僧皎然撰。五卷。书中对诗歌风格作了分类,重视诗的意境的高远玄妙,轻视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用禅理论诗的方法对后世司空图、严羽的诗论有一定影响。 | |
诗宰相 | shī zǎi xiàng | 1.诗人领袖。 2.指杜甫。 | |
诗侠 | shī xiá | 具豪侠之气的诗人。 | |
诗室 | shī shì | 诗人所居之室。 | |
诗体 | shī tǐ | 诗的样式和风格。 | |
诗传 | shī chuán | 1.《诗经》的注解。 2.《诗经》的注本。 3.指《诗经》和《春秋三传》。 4.诗的总集。清王昶有《湖海诗传》四十六卷。 | |
诗竹 | shī zhú | 竹名。因叶大而坚厚﹐可代笺写诗﹐故名。 | |
诗业 | shī yè | 诗歌创作的成就。 | |
诗词 | shī cí | 1.诗的词句。 2.诗和词。 | |
诗壁 | shī bì | 被诗人题上诗的墙壁﹐或专供诗人题诗的墙壁。 | |
诗病 | shī bìng | 1.谓好诗成癖。 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 |
诗毫 | shī háo | 写诗之笔。 | |
诗力 | shī lì | 1.诗的工力。 2.诗的力量。 | |
塞诘 | sāi jié | 回答问题。 | |
乔诘 | qiáo jié | 意气不平。《庄子.在宥》:“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郭庆藩集释:“崔云:乔诘,意不平也。”一说,诈伪诘责。成玄英疏:“乔,诈伪也。诘,责问也。” | |
睨诘 | nì jié | 傲视并盘问。 | |
盘诘 | pán jié | ㄆㄢˊ ㄐㄧㄝ ˊ | 进行反覆仔细地追问:对来人进行仔细盘诘。 |
摩诘 | mó jié | 1.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2.指唐王维。维字摩诘。 | |
面诘 | miàn jié | 亲自讯问﹑查究。 | |
密诘 | mì jié | 秘密盘问﹑打听。 | |
难诘 | nán jié | 诘问辩难﹔质询。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