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如来佛 | rú lái fó | 佛祖释伽牟尼。 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 | |
燃灯佛 | rán dēng fó | 梵语的意译。过去世诸佛之一。佛经说他生时周身光明如灯,故名。 | |
三世佛 | sān shì fó |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 |
七佛 | qī fó | 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 |
木佛 | mù fó | 木雕的佛像。 | |
念佛 | niàn fó | ㄋㄧㄢˋ ㄈㄛˊ | 1.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nāmó)阿弥陀佛”。 2.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 |
空王佛 | kōng wáng fó | 佛教语。过去世千佛之一。 | |
礼佛 | lǐ fó | 拜佛:烧香礼佛。 | |
贾岛佛 | jiǎ dǎo fó | 对唐贾岛的仰慕之称。 | |
见在佛 | jiàn zài fó | 现在佛。三世佛之一。亦用作调侃语。 | |
即心即佛 | jí xīn jí fó | 1.亦作“即心是佛”。 2.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 |
活佛 | huó fó | ㄏㄨㄛˊ ㄈㄛˊ | ①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②旧小说中称济世救人的僧人。 |
护身佛 | hù shēn fó | 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 |
灌佛 | guàn fó | 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 | |
番佛 | fān fó | 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 |
得佛 | de fó | 成佛。 | |
成佛 | chéng fó |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 |
辟支佛 | pì zhī fó | 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 | |
报佛 | bào fó | 见“报身”。 | |
报身佛 | bào shēn fó | 见“报身”。 | |
神佛 | shén fó | 1.神和佛。 2.指喇嘛教中的活佛。 | |
睡佛 | shuì fó | 即卧佛。 | |
赕佛 | dǎn fó | 傣族向庙宇奉献财物以求消灾赐福的一种祈神仪式。 | |
无量佛 | wú liàng fó | 见“无量寿佛”。 | |
威音王佛 | wēi yīn wáng fó | 劫初之佛。 | |
心佛 | xīn fó | 1.佛教语。心中之佛。 2.佛教语。心与佛。 | |
学佛 | xué fó |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 |
绣佛 | xiù fó | 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 |
盐水佛 | yán shuǐ fó | 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 |
玉佛 | yù fó | 玉制的佛像。 | |
转佛 | zhuǎn fó | 谓诵读佛经。 | |
佛塲 | fó shāng | 见“佛场”。 | |
佛头石 | fó tóu shí | 即玉髓。一种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的矿石,光泽如蜡,成分与石英同,但较石英为轻。常用作饰石,其不透明者通常称为玛瑙。 | |
佛手柑 | fó shǒu gān | 1.果树名。为枸橼之变种。系常绿小乔木,高丈余。叶呈长圆形,花白色。果实色黄而香,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之手,中医以之入药。 2.指此种植物或其果实。 | |
佛宇 | fó yǔ | 佛寺。 | |
佛门 | fó mén | ㄈㄛˊ ㄇㄣˊ | 指佛教:佛门弟子ㄧ佛门规矩ㄧ皈(guī)依佛门。 |
佛腊日 | fó là rì |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 | |
佛戒 | fó jiè |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 |
佛手麦 | fó shǒu mài | 小麦的一种。又称分枝小麦﹑手儿麦﹑五穗麦。麦穗分枝似佛手,故名。一般成熟较晩,品质较差。 | |
佛经 | fó jīng |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参看〖释藏 〗。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 | |
佛男 | fó nán | 宋时吐蕃别族青堂羌人首领唃厮啰的自称,意为“天子”。 | |
佛历 | fó lì | 历法的一种。以释迦牟尼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 | |
佛曲 | fó qǔ | 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 |
佛眼 | fó yǎn |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参见“佛眼相看”,“佛眼佛心”。 | |
佛牙 | fó yá | 佛教徒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牙齿。 指释迦牟尼火化后遗留下来的牙齿,佛教徒视为珍宝 | |
佛氏 | fó shì | 犹佛家,佛门。 | |
佛郎嵌 | fó láng qiàn | 即珐琅。 | |
佛家 | fó jiā | 1.诸佛之净土。 2.谓属于佛教者。如佛教的学术思想﹑佛教僧侣等。 | |
佛袈裟 | fó jiā shā | 胞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 |
佛螺 | fó luó | 相传释迦牟尼佛的头发,旋屈为螺文状。故以“佛螺”借指盘旋高耸的峰峦。 | |
佛庐 | fó lú | 指佛寺。 | |
佛山市 | fó shān shì | 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部、广三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与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合称中国四大镇。1949年设市。人口44.1万(1995年)。以产香云纱、陶瓷器和木版年画著名。名胜古迹有佛山祖庙、梁园等。 | |
佛火 | fó huǒ | 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 |
佛手蕉 | fó shǒu jiāo | 植物名。甘蕉的一种。 | |
佛塔 | fó tǎ | 佛教建筑形式。简称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 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 |
佛母 | fó mǔ |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2.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 |
佛人 | fó rén | 佛教徒。 | |
佛罗安国 | fó luó ān guó |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半岛西岸。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贸易繁盛。亦译作佛来安。 | |
佛髻 | fó jì | 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故称。 | |
佛老 | fó lǎo | ㄈㄛˊ ㄌㄠˇ | 佛和老子。也指佛教和道教。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