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率募 | lǜ mù | 征集,招募。 | |
捐募 | juān mù | ㄐㄨㄢ ㄇㄨˋ | 犹募集。 募捐;募集捐募资金 |
鸠募 | jiū mù | 招募。 | |
简募 | jiǎn mù | 谓简选招募兵员。 | |
构募 | gòu mù | 购募,悬赏征募。 | |
雇募 | gù mù | 出钱招募。 | |
顾募 | gù mù | 雇佣征募。 | |
垛募 | duǒ mù | 1.亦作“垜募”。 2.谓垛兵和募兵。 | |
筹募 | chóu mù | 计划募集。 筹措募集 | |
榜募 | bǎng mù | 张榜招募。 | |
收募 | shōu mù | 招募。 | |
宣募 | xuān mù | 公开招募。 | |
延募 | yán mù | 招聘,招募。 | |
养募 | yǎng mù | 招募蓄养。 | |
应募 | yìng mù | ㄧㄥˋ ㄇㄨˋ | 1.响应招募。 |
用募 | yòng mù | 谓出钱雇人服役。 | |
招募 | zhāo mù | ㄓㄠ ㄇㄨˋ | 募集人员。 征召募集招募贤士 |
占募 | zhàn mù | 1.招募;募集。 2.报名应募。 | |
重募 | zhòng mù | 悬重赏招募。 | |
募股 | mù gǔ | 募集股金。 | |
募格 | mù gé | 1.亦作“募征格”。 2.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 |
募缘疏 | mù yuán shū | 文体名。佛﹑道用以募化财物的文字,多用对偶文。 | |
募集 | mù jí | ㄇㄨˋ ㄐㄧˊ | 广泛征集:募集资金|募集作品。 |
募款 | mù kuǎn | 筹集款项。 募集款项 | |
募役 | mù yì | 谓募人充任官役。 | |
募兵制 | mù bīng zhì | 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 |
募捐 | mù juān | ㄇㄨˋ ㄐㄨㄢ | 募集帮助别人的钱、物:为灾区募捐衣物。 |
勜劜 | wěng yà | 倔强。 | |
勝負 | shèng fù | ㄕㄥˋ ㄈㄨˋ | 1.胜败;高下。《孙子·计》:“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於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后汉书·刘盆子传》:“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宋 陈从古《蝶恋花·芍药》词:“不共铅黄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只有你们,才是决定胜负 |
勝狀 | shèng zhuàng | 胜境,佳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 巴陵 胜状,在 洞庭 一湖。”宋 翁卷《题武义赵提干林亭》诗:“武陵 诸胜状,如列在簷前。” | |
勝處 | shèng chù | 美好的地方。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南峰北岭,多结禪栖之士,东巖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承供养者,现世福资,为亡者转生于胜处。”明 唐顺之《石屋山志序》:“石屋 者,安成 山水之 | |
勝冠 | shèng guān | 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六状》:“臣自胜冠以来,投牒应举,入朝求仕,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参见“弱冠 | |
勝仗 | shèng zhàng | ㄕㄥˋ ㄓㄤˋ | 获得胜利的战役或斗争。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 三年癸丑二月十二日:入署后,闻 南京 有胜仗,未确。”茅盾《子夜》十七:“老赵 是想学 拿破仑,打了一个胜仗,就提出外交公文来了。” |
勝筭 | shèng suàn | 见“胜算”。 | |
勝似 | shèng sì | 胜过,超过。 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这酒更胜似酿葡萄紫駞银瓮。”清 陈维崧《风流子·月夜感忆》词:“冰蟾飞皓彩。今宵月,胜似昨宵圆。”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閒庭信步。” | |
勝日 | shèng rì | 1.古代五行家谓金、木、土、水、火五行相克之日为“胜日”。《史记·孝武本纪》:“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如火胜金,用丙与丁日,不用庚辛。” | |
勝概 | shèng gài | 亦作“胜槩”。美景;美好的境界。唐 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此亭跨 姑熟 之水,可称为 姑熟亭 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清 魏源《武夷九曲诗》之三:“精舍第五曲,亦復少胜概。” | |
勝殘 | shèng cán | 遏制残暴的人,使之不能作恶。南朝 梁 何逊《七召·治化》:“覩胜残於朞月,见成俗於浹辰。”《旧唐书·宪宗纪上》:“为君之体,义在胜残,命将兴师,盖非获已。”宋 沉遘《彭州使君郎中寄示怀旧之篇》:“昔下 承明 得善藩,初无佳政可胜残。”参见“胜残去杀”。 | |
勝母 | shèng mǔ | 古地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 胜母 而 曾子 不入,邑号 朝歌 而 墨子 回车。”司马贞 索隐:“《淮南子》及《盐铁论》并云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昔者,邑号 朝歌,颜渊 不舍 | |
勝緣 | shèng yuán | 佛教语。善缘。南朝 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驾言追善友,迴舆寻胜缘。”唐 王维《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时若不加兵而贼破,不扰物以人和,緇侣胜缘,苍生厚幸。”宋 秦观《法云寺长老然香会疏文》:“肆求善友,同结胜缘。”《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两个都 | |
勝士 | shèng shì | 1.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序》:“豫章 黄子耕,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明 方孝孺《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 | |
勝談 | shèng tán | 高明的议论。《晋书·孙绰传》:“今作胜谈,自当任道而遗险;校实量分,不得不保小以固存。”元 张雨《缉熙殿御制墨梅诗帖》诗:“宣和 妙赏緇衣句,传在 夷门 作胜谈。” | |
勝邪 | shèng xié | 古剑名。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 |
勝卻 | shèng què | 胜过。宋 秦观《鹊桥仙》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明 李贽《聊城怀古》诗之一:“谁言胜却百夫长,我道万夫终不如。” | |
勝兵 | shèng bīng | 1.打胜仗的部队。 《孙子·形》:“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张绣 ﹞问 詡 曰:‘绣 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 |
勝民 | shèng mín | 犹言前朝遗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今者古国胜民,素为吾志士所鄙夷不屑道者,则咸入自觉之境矣。”参见“胜朝”。 | |
勝事 | shèng shì | 1.美好的事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 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唐 刘长卿《送孙逸归庐山》诗:“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佇开缄。”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诗:“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茅盾《子夜》十七: | |
痛勦穷追 | tòng jiǎo qióng zhuī | 竭尽全力剿灭追杀。 | |
腐勦 | fǔ jiǎo | 辗转抄袭,毫无新意。明 艾南英《<重刻罗文肃公集>序》:“太仓、歷下 两生,持北地之説而又过之,持之愈坚,流弊愈广,后生相习为腐勦,至於今而未已。” | |
屠勦 | tú jiǎo | 诛杀剿灭。 | |
捕勦 | bǔ jiǎo | 捕捉剿除。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败残军尽捕勦,擒贼首献皇朝。” | |
勦絶 | jiǎo jué | 消灭,灭绝。《书·甘誓》:“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孔 传:“勦,截也;截絶,谓灭之。”晋 左思《魏都赋》:“与先世而常然,虽信险而勦絶。” | |
勦取 | jiǎo qǔ | 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 | |
勦民 | jiǎo mín | 犹劳民。劳扰百姓。《左传·昭公九年》:“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汉 张衡《东京赋》:“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 | |
勠力 | lù lì | 1.勉力;尽力。 2.并力,合力。 | |
風風勢勢 | fēng fēng shì shì | 形容颠狂的情态和动作。 《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俺三婶老人家,风风势势的,干出甚么事!”《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那 金沙滩 上之人见了这个絶色女子,惹得大家七颠八倒,风风势势,都来问这女子买鱼。”亦作“风风世世”。明 朱有燉《继母大贤》:“孩儿你这等风风世世的,休出 | |
風風勢 | fēng fēng shì | 见“风风势势”。 | |
風勢 | fēng shì | 1.风向。唐 李咸用《咏柳》:“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紆。”《宋史·袁抗传》:“逆战海中,值大风,有告 邻 溺死者,抗 独曰:‘是日风势趣 占城,邻 未必死。’后果得 邻 於 占城。” | |
懋勤殿 | mào qín diàn | 明清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南,与端凝殿相对。皇帝常在此读书,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今博物院藏书画每有“懋勤殿鉴赏章”。参见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清会典事例.工部.宫殿》。 皇帝在皇宫里读书、研究学问的地方 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
考勤簿 | kǎo qín bù | 记录出勤情况的簿册。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