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定都 | dìng dū | ㄉㄧㄥˋ ㄉㄨ | 把首都设在(某地)。 |
东都 | dōng dōu |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 |
二都 | èr dōu | 1.西周都城镐京与东周都城洛邑的合称。《诗.王风.王城谱》孔颖达疏:“《车攻序》云‘复会诸侯于东都’,谓王城也。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后因沿以称长安和洛阳。长安为西汉都城,镐京在其西南;洛阳为东汉都城,即东周的洛邑。 2.两个都邑。 | |
大都 | dà dū | ㄉㄚˋ ㄉㄨ |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 |
本都 | běn dōu | 本来建都之境。 | |
山都 | shān dōu | 兽名。又称豚尾狒狒,是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 | |
首都 | shǒu dū | ㄕㄡˇ ㄉㄨ | 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通常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 |
蜀都 | shǔ dōu | 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 |
王都 | wáng dōu | 天子的都城。 | |
下都 | xià dū |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 | |
星都 | xīng dōu | 指汉长安故城。 | |
燕都 | yàn dōu | 指燕京。即今之北京。 | |
移都 | yí dōu | 搬迁京都。 | |
幽都 | yōu dōu | 1.北方之地。 2.谓阴间都府。 | |
中都 | zhōng dōu | 1.京都。 2.指一般城市。 | |
紫都 | zǐ dōu | 帝都。 | |
都竈 | dōu zào |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元凤 元年,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 |
都邑簿 | dū yì bù | 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 | |
都辇 | dū niǎn | 京城,国都。 | |
都柱 | dū zhù | 汉张衡所制地动仪中央的铜柱。 粗大的柱子。都,大。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 |
都统 | dū tǒng | 武官名。始置于十六国时期,为统兵之将官。唐代沿用,至后期因诸道行营统兵长官皆称都统,又在其上加置都都统。宋辽金时皆为统兵主帅。清代时为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清末实行军衔制,上等军官(将官)皆称都统,有正、副、协三级。 | |
都城 | dū chéng | ㄉㄨ ㄔㄥˊ | 首都。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
都江堰 | dū jiāng yàn |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无坝引水枢纽。在四川省岷江中游。渠首工程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战国时,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后代屡有扩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 | |
都梁 | dōu liáng | 1.亦称“都梁香”。 2.泽兰的别名。 3.香名。 | |
都统笼 | dū tǒng lóng | 贮藏各种茶具的大笼子。 | |
都人士 | dōu rén shì | 指居于京师有士行的人。 | |
都鄙 | dū bǐ | 1.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2.京城和边邑。 3.美好和丑陋。 | |
都护 | dū hù | 1.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 |
都甸 | dū diàn | 都邑郊外之地。 | |
都中 | dōu zhōng | 京都,京城。 | |
都图 | dōu tú | 《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后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 |
都下 | dū xià | 京都。 | |
都邑 | dū yì | ㄉㄨ ㄧˋ | 1.城市。 2.指京城,京都。 |
都丽 | dōu lì | ㄉㄡ ㄌㄧˋ | 华丽;美丽。 |
都督 | dū du | 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
都畿 | dū jī |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2.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 | |
都头 | dū tóu | 1.军职名。都将的别称。唐末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五代沿之。宋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 2.旧时称衙役﹑捕快头目。 3.泛指头领,头脑。 | |
谩都謌 | màn dōu gē | 痴呆。 | |
三都赋 | sān dōu fù | 晋左思作。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后因以“三都赋”指广为流传的名篇。 | |
盘都丞 | pán dōu chéng | 对文具盒的戏称。 | |
鸿都学 | hóng dōu xué | 见“鸿都门学”。 | |
鸿都客 | hóng dōu kè | 神仙中人。 | |
痕都斯坦 | hén dōu sī tǎn | 即印度。 | |
夫甘都卢 | fū gān dōu lú | 古国名。其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西域传赞》及张衡《西京赋》省译作“都卢”。唐代称为骠国。 | |
低都儿低 | dī dōu ér dī | 低而又低,很低。 | |
的历都卢 | de lì dōu lú | 方言。形容眼睛看物不定。 | |
把都儿 | bǎ dōu ér | 1.亦作“把都”。 2.蒙古语勇士﹑武士的音译。 | |
八都鲁 | bā dōu lǔ | 蒙古语baatur音译﹐义为勇士﹐即满语之“把图鲁”。多见于元代史籍﹑戏剧等。 | |
巴都儿 | bā dōu ér | 即巴图鲁。 | |
玄都观 | xuán dōu guān | 1.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见宋宋敏求《长安志》。后废。 2.泛指道观。 | |
云都赤 | yún dōu chì | 蒙古语音译。意为带刀的人,元代用以名皇帝的侍卫官。 | |
中都官 | zhōng dōu guān | 汉代京师各官署的统称。 | |
郅都鹰 | zhì dōu yīng | 汉郅都,孝景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苍鹰”。见《史记.酷吏列传》。后因以“郅都鹰”形容威仪慑人。 | |
琼都 | qióng dōu | 1.京都。 2.指仙都。 | |
清都 | qīng dōu |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2.帝王居住的都城。 | |
邛都 | qióng dōu |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汉通西南夷,以邛都为越嶲郡。 | |
末都 | mò dōu | 酱的一种。一说即榆子酱。 | |
媚川都 | mèi chuān dōu | 五代南汉刘鋹据岭南,于海门镇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号为“媚川都”。至宋开宝五年诏罢置。 | |
碌都 | lù dōu | 颤动;哆嗦。 | |
卢都 | lú dōu | 嘴唇鼓翘貌。表示不满。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