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香藭 | xiāng qióng | 即芎?。叶香,故称。 | |
蛇藨 | shé pāo | 蛇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 | |
栽秧藨 | zāi yāng biāo | 覆盆子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覆盆子》。 | |
三藩之乱 | sān fān zhī luàn | 清初南方三藩的反清叛乱。三藩是清政府封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继茂。1673年,吴三桂首先反叛,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继茂子)继而响应。清廷采取剿抚并用方针,至1681年平定叛乱。 | |
飘藩坠混 | piāo fān zhuì hùn | 同“飘茵堕混”。 | |
触藩羝 | chù fān dī | 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后因以“触藩羝”比喻处于困境的人。 | |
钜藩 | jù fān | 重要的屏障。 | |
强藩 | qiáng fān | 强大有力的藩镇。 | |
墙藩 | qiáng fān | 1.围墙和篱笆。 2.喻边境重臣。 | |
潜藩 | qián fān |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2.指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 | |
门藩 | mén fān | 指门庭;门下。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 |
名藩 | míng fān | 指地方重镇。 | |
笼藩 | lóng fān | 牢笼。 | |
邻藩 | lín fān | 谓封地相邻接。 | |
列藩 | liè fān | 诸藩镇。 | |
款藩 | kuǎn fān | 犹款塞。 | |
溷藩 | hùn fān | 厕所。 | |
棘藩 | jí fān | 棘刺的藩篱。 | |
典藩 | diǎn fān | 镇守偏远地方。 | |
羝触藩 | dī chù fān | 见“羚羊触藩”。 | |
称藩 | chēng fān | 1.亦作“称蕃”。 2.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 | |
车藩 | chē fān | 见“车轓”。 | |
三藩 | sān fān |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 | |
戎藩 | róng fān | 军府,幕府。 | |
殊藩 | shū fān | 边远的属国或属地。 | |
四藩 | sì fān | 见“四番”。 | |
推恩削藩 | tuī ēn xuē fān |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汉初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27年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领地小了,就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了。 | |
外藩 | wài fān | 原指有封地的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起自外藩,入继大统。 | |
韦藩 | wéi fān | 皮制的车篷。古代无爵禄者所用。 | |
下藩 | xià fān | 1.亦作“下蕃”。 2.王公的封地。 3.指州郡。 | |
维藩 | wéi fān |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藩,屏也。”后以“维藩”喻保卫疆土的重任。 | |
惟藩 | wéi fān |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维,一本作“惟”。王莽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 | |
西藩 | xī fān | 见“西蕃”。 | |
削藩 | xuē fān | 削夺藩王封地。汉晁错有《削藩策》。 | |
杝藩 | yí fān | 藩篱。 | |
游藩 | yóu fān | 1.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言虽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篱。” 2.谓仕于诸侯王府。 | |
重藩 | zhòng fān | 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藩镇。 | |
藩戚 | fān qī | 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 | |
藩宣 | fān xuān |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 | |
藩辅 | fān fǔ | 1.捍卫;辅佐。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喻指藩国﹑藩镇。 4.喻指诸侯;藩王。 | |
藩镇 | fān zhèn |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 |
藩王 | fān wáng | 藩国之王。 | |
藩车 | fān chē | 有帷遮蔽的车子。 | |
藩翰 | fān hàn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
藩柴 | fān chái | 篱笆。 | |
藩盾 | fān dùn |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 |
藩国 | fān guó |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藩属的国家。 古代王朝的属国;诸侯国 | |
藩屏 | fān píng |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2.捍卫。 3.比喻卫国的重臣。 4.比喻边防重镇。 | |
藩维 | fān wéi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2.边防要地。 | |
藩篱 | fān lí |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篱笆羝羊触藩。——《易.大壮》。疏:“藩,藩篱也。” | |
藩服 | fān fú | 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 | |
藩扞 | fān gǎn | 见“藩捍”。 | |
藩饰 | fān shì | 装饰;文饰。 | |
藩岳 | fān yuè | 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2.指边防重镇。 | |
藩墙 | fān qiáng | 1.篱落,垣墙。 2.比喻艺术境界或学术门径。 | |
藩房 | fān fáng | 犹藩邸。 | |
藩援 | fān yuán | 谓屏卫之助。 | |
藩臬 | fān niè | 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 |
藩捍 | fān hàn |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 | |
藩衍 | fān yǎn | 繁育滋生。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