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冰海 | bīng hǎi | 1.比喻剑鞘。 2.长年结冰的海洋。 | |
暗海 | àn hǎi | 传说中的海名。 | |
三海 | sān hǎi | 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海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 |
桑海 | sāng hǎi | “桑田沧海”的略语。 | |
榕海 | róng hǎi |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 | |
山海 | shān hǎi | 1.山与海。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4.指山珍海味。 | |
沙海 | shā hǎi | 1.指大沙漠。 2.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 | |
生死海 | shēng sǐ hǎi | 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 |
十刹海 | shí shā hǎi | 湖名。北京名胜之一。 | |
四海 | sì hǎi | 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6.神祇名。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 | |
台海 | tái hǎi | 台湾海峡的简称。 | |
腾海 | téng hǎi | 升于海上。 | |
天海 | tiān hǎi | 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极远。 3.星名。在牵牛星南坎星间。不在二十八宿之列。 | |
西海 | xī hǎi |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 3.西方日落处。 4.郡名。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的别名。 5.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6.指西洋。 | |
雾海 | wù hǎi | 雾的海洋。 | |
下海 | xià hǎi | 1.谓出海。 2.旧时戏曲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 3.指充当娼妓。 4.指***第一次接客伴宿。 | |
小海 | xiǎo hǎi | 1.见“小海唱”。 2.海洋近陆地边缘部分或内陆广阔的湖泊。 3.中医针灸穴位名。 | |
冼星海 | xiǎn xīng hǎi |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 | |
鲜水海 | xiān shuǐ hǎi | 见“鲜水”。 | |
玄海 | xuán hǎi | 1.北方之海。 2.深渊,苦海。 | |
香海 | xiāng hǎi | 1.佛经指须弥山周围的海。 2.借指佛门。 3.指香港。 | |
星海 | xīng hǎi | 1.星与海。 2.星的海洋。多形容发光体分布得广而多。 | |
心海 | xīn hǎi | ㄒㄧㄣ ㄏㄞˇ | 指心。以思绪翻滚如海之扬波,故称。 |
星宿海 | xīng xiù hǎi | 地名。在青海省。古人以之为黄河的发源地。 | |
炎海 | yán hǎi | 1.泛指南海炎热的地区。 2.喻酷热。 | |
学海 | xué hǎi | 1.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动,所以不至于山。谓做学问当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已。 2.谓学问渊博。亦指学问渊博的人。 3.喻指学术界。 4.比喻广阔无边的学问领域。 | |
瑶海 | yáo hǎi | 1.月夜天空的美称。 2.指瑶池。 | |
亚海 | yà hǎi | 古时女真族对男奴的称呼。 | |
砚海 | yàn hǎi | 即砚台。 | |
业海 | yè hǎi | 佛教语。谓世间种种恶因如大海﹑故称“业海”。 | |
饮海 | yǐn hǎi | 饮马于海。谓军队进攻达到海边。 | |
银海 | yín hǎi | ㄧㄣˊ ㄏㄞˇ | 1.银色的海洋。云﹑水﹑冰雪与日﹑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银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乃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3.道家﹑医家称人的眼睛。唐孙思邈撰眼科书《银海精 |
营四海 | yíng sì hǎi | 形容瞻视高远。 | |
粤海 | yuè hǎi | 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 | |
运海 | yùn hǎi | 谓鹏鸟在海上天空中飞行。语本《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王先谦集解:“《玉篇》:‘运,行也。’案行于海上,故曰海运,下云水击是也。”郭庆藩集释:“庄子言鹏之运行不息于海,则将徙天池而休息矣。” | |
涨海 | zhǎng hǎi | 南海的古称。 | |
棹海 | zhào hǎi | 谓航海。 | |
智慧海 | zhì huì hǎi | 佛教语。比喻智慧广大,佛法无边。 | |
中国海 | zhōng guó hǎi |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 |
油海 | yóu hǎi | 指特大油田。 | |
遵海 | zūn hǎi | 沿着海岸。 | |
爱海 | ài hǎi | 佛教用以称情。海,极言其深。 | |
海狸鼠 | hǎi lí shǔ | 哺乳动物,外形像水獭,毛灰褐色。 生活在水边,善于游泳,吃植物的茎叶等。原产南美洲。 | |
海狸 | hǎi lí | 河狸的旧称。 | |
海水 | hǎi shuǐ | ㄏㄞˇ ㄕㄨㄟˇ | 1.来自海中的水。 2.海洋中的水。 3.海。 |
海脊 | hǎi jǐ | 又称“海岭”、“海底山脉”。大洋底部狭而长的高地。如大西洋海脊,长达数千千米。两侧坡度较陡。一般在海面以下,有的峰顶露出海面,形成断续分布的岛屿,如阿留申群岛、琉球群岛等。 | |
海郎 | hǎi láng | 酒名。 | |
海牛 | hǎi niú | 1.哺乳动物,多生活在海洋中。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尾巴圆形,全身光滑无毛,皮厚,灰黑色,有很深的皱纹。以海藻或其他水生食物为食。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2.腹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成体无壳,体扁,椭圆形,前端有触角一对,呈折叶状。色彩因种而异,多数美丽。 | |
海蛇 | hǎi shé | 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
海椶 | hǎi zōng | 1.亦作“海棕”。 2.树名。椰木的一种。 | |
海棠果 | hǎi táng guǒ | 1.又名“海红”。又名“秋子”。又名“柰子”。 2.落叶小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果圆形或卵圆形。树性强健﹑适应性强,耐涝﹑耐盐,抗寒力强。果实除生食外,大多供加工用。 | |
海区 | hǎi qū | 海洋上的一定区域。根据军事需要划定的海区,范围一般用坐标标明。 | |
海航 | hǎi háng | 1.海船。 2.海上航行。 | |
海浦 | hǎi pǔ | 海湾,海滨。 | |
海北 | hǎi běi | 泛指僻远的北方。 | |
海蟹 | hǎi xiè | 螃蟹的一种。比河蟹大,生长在海滨。常见的一种甲壳扁,略呈菱形,褐色,腹部白色,螯上有锯齿,没有毛,最后一对脚扁,适于游泳。 海产螃蟹,较河蟹大 | |
海师 | hǎi shī | 1.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 2.指水军。 | |
海上之盟 | hǎi shàng zhī méng |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朝于1118年和1120年两次遣使渡海赴金,约定:双方联合攻辽,灭辽后,宋收回后晋以后割弃给辽的燕、云诸府州,并将每年给辽的岁币给金国。 | |
海岭 | hǎi lǐng | 海底的山脉。一般较陆地的山脉高而长,而侧较陡。也叫海脊。 | |
海寇 | hǎi kòu | 海盗。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