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掩秘 | yǎn mì | 隐瞒,秘而不宣。 | |
掩妆 | yǎn zhuāng | 谓卸妆。 | |
掩闭 | yǎn bì | 1.关闭。 2.隐瞒,包庇。 | |
掩赴 | yǎn fù | 乘其不备而至。 | |
掩护 | yǎn hù | ㄧㄢˇ ㄏㄨˋ | ①采用某种措施保护队伍或人员的行动安全:掩护机关后撤|掩护政工人员过敌人防线。②采用某种方式暗中保护:打掩护。③指作战用的工事、障蔽物等:利用山岗做掩护,防御敌人的进攻。 |
掩覆 | yǎn fù | 1.遮蔽。 2.埋葬。 3.掩盖;掩饰。 4.躲藏。 5.倾覆,倒塌。 | |
掩踔 | yǎn chuō | 盖过;超越。 | |
掩食 | yǎn shí | 遮盖之使发生亏蚀现象。 | |
掩人 | yǎn rén | 掩盖别人的优点。 | |
掩缛 | yǎn rù | 谓光彩掩映。 | |
掩亚 | yǎn yà | 关闭。 | |
掩旋 | yǎn xuán | 1. 生物学名词略称,螺壳类的掩体和旋纹。2.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生物学名词略称,螺壳类的掩体和旋纹掩旋尚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
掩耳 | yǎn ěr | 1.捂住耳朵不听。 2.指不闻不问。 3.御寒护耳的用品。 | |
那壁厢 | nà bì xiāng | 哪边;何处。 | |
留军壁邺 | liú jūn bì yè | “留”,使…停留;“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邺”,魏地名,近赵境,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如: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留”,使…停留;“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邺”,魏地名,近赵境,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使人止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 |
灵壁石 | líng bì shí | 石名。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的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泗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 |
挂壁鱼 | guà bì yú | 《后汉书.羊续传》载: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府丞馈送给他一条鱼,他收下后悬挂在庭中。后来这人又送鱼来,羊续指挂着的鱼给他看,示意他不要再送。后以“挂壁鱼”作为为官清廉的象征。 | |
高壁清野 | gāo bì qīng yě | 作战时采用的一种策略:高筑壁垒,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清除附近房屋﹑树林等,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也抢不到东西。 | |
戳壁脚 | chuō bì jiǎo | 方言。在背后说坏话,拆台。 〈方〉∶背后议论;背后说人坏话 | |
赤壁矶 | chì bì jī | 见“赤鼻矶”。 | |
生地壁画 | shēng dì bì huà | 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所作的画。 | |
四壁厢 | sì bì xiāng | 四面,四周。 | |
听壁脚 | tīng bì jiǎo | 1.偷听别人的私语。 2.犹听房。 | |
一壁厢 | yī bì xiāng | 见“一壁”。 一面;一边 | |
右壁厢 | yòu bì xiāng | 右边;右侧。 | |
炤壁 | zhāo bì | 即照壁。 | |
闭壁 | bì bì | 关闭城门。谓只守不战。《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梁 军围之逾年,茂贞 每战輒败,闭壁不敢出。”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尝中夜有白虹自 淝水 起,亘数丈,下贯城中,数刻方没,自是 吴 人闭壁踰年,殍殕者甚众。” | |
碰壁 | pèng bì | ㄆㄥˋ ㄅㄧˋ |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
秦壁 | qín bì | 战国时秦军筑的防御工事。唐时名秦长垒。 | |
破壁 | pò bì | 1.破损颓坏的墙壁。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遂以“破壁”为龙或画龙的典故。 3.以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 |
面壁 | miàn bì | ①佛教指面向墙壁,静坐参禅: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禅面壁。②表示无所用心或潜心学习等:杜门面壁|苦吟面壁。 | |
鸣壁 | míng bì | 谓在壁根鸣叫。 | |
鲁壁 | lǔ bì | 1.《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孔子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2.指蝌蚪文书法。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 |
龙壁 | lóng bì | 1.斑斓的山壁。 2.山壁名。在广西柳州附近。 | |
灵壁 | líng bì | 1.亦作“灵璧”。 2.地名。秦末项羽破汉军于此。唐为零壁镇﹐宋元佑间改为县﹐政和间又改零壁为灵壁。明清属凤阳府。今称灵璧县﹐属安徽省﹐县治在灵城镇。 3.即灵壁石。 | |
留壁 | liú bì | 指驻军设防。壁,军垒。 | |
邻壁 | lín bì | 指邻家。 | |
犂壁 | lí bì | 见“犁镜”。 | |
匡壁 | kuāng bì |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汉匡衡凿壁偷光故事。 | |
列壁 | liè bì | 1.陡立的石壁。 2.谓四周之壁。 | |
孔壁 | kǒng bì | 1.孔子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着称。 2.指孔壁古文经书。 | |
绝壁 | jué bì | ㄐㄩㄝˊ ㄅㄧˋ |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悬崖绝壁。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至绝壁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泊绝壁之下。悬崖绝壁 |
军壁 | jūn bì | 军营壁垒。 | |
九龙壁 | jiǔ lóng bì | 1.在 北京。 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北海 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娇健、生动,为 清 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 |
九壁 | jiǔ bì | 犹九垒。 | |
空壁 | kōng bì | 1.空荡荡的墙壁。 2.谓守兵尽出营垒。 | |
疥壁 | jiè bì | 谓壁上所题书画如疥瘢﹐令人厌恶。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大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张璪尝画古松于斋壁﹐符载赞之﹐卫象诗之﹐亦一时三絶。览悉加垩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宋陈造《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 | |
桀壁 | jié bì | 峭壁。 | |
江壁 | jiāng bì | 江边峭崖。 | |
剑壁 | jiàn bì | 峭壁。 | |
坚壁 | jiān bì | 藏起来使不落到敌人的手里(多指藏物资):把粮食坚壁起来。 | |
间壁 | jiān bì | ①隔壁。②〈方〉把房间隔开的简易墙壁。 | |
回音壁 | huí yīn bì | 一种能将声音沿墙面传送的环形墙壁。因声波的波长比围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故靠墙轻声细语,在远处贴近墙面仍能听清。北京天坛南部的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砖砌圆形光滑的大围墙,高6米,直径65米。 | |
呵壁 | hē bì | 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 |
护壁 | hù bì | 墙裙。 | |
固壁 | gù bì | 犹固垒。 | |
皓壁 | hào bì | 白色的墙壁。 | |
高壁 | gāo bì | 1.高筑壁垒。 2.高的山崖。 | |
戈壁 | gē bì | ㄍㄜ ㄅㄧˋ |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
复壁 | fù bì | 1.夹墙,两重而中空,可藏物或匿人。 2.重叠的石壁。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