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定鼎门 dìng dǐng mén  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三鼎甲 sān dǐng jiǎ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五鼎食 wǔ dǐng shí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五鼎烹 wǔ dǐng pēng  1.亦作“五鼎亨”。 2.古代的一种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
钟鼎文 zhōng dǐng wén  即“金文”。 上古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贋鼎 yàn dǐng  ㄧㄢˋ ㄉㄧㄥˇ 《韩非子·说林下》:“齐 伐 鲁,索谗鼎,鲁 以其鴈往,齐 人曰:‘鴈也。’鲁 人曰:‘真也。’”后因以“贋鼎”指仿造或伪托之物。明 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贋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你那里是甚么金石家,竟
汾鼎 fén dǐng  象征国祚的宝鼎。
鏏鼎 wèi dǐng  小鼎。
镵鼎 chán dǐng  刻姓名于其上的鼎。为使流传长远。
燃鼎 rán dǐng  谓烧锅做饭。
染鼎 rǎn dǐng  染指于鼎。指尝味。
饪鼎 rèn dǐng  1.亦作“餁鼎”。 2.烹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
迁鼎 qiān dǐng  1.犹迁都。 2.易代;亡国。
铅鼎 qiān dǐng  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破鼎 pò dǐng  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因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因以“破鼎”借指亡国。
陪鼎 péi dǐng  加鼎。即宴会时正菜之外的加菜。
盘鼎 pán dǐng  盘和鼎的并称。古代建功立业,常刻辞于盘鼎以记之。因以指功勋的记载。
拿鼎 ná dǐng  见“拿大顶”。
铭鼎 míng dǐng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毛公鼎 máo gōng dǐng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厝的事情。是中国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炉鼎 lú dǐng  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2.借指炼丹。 3.指庐山香炉峰。
龙鼎 lóng dǐng  1.以龙为饰之鼎。 2.《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后因以“龙鼎”为帝王崩殂之典。
梁鼎 liáng dǐng  谓南朝梁江山。鼎,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因以象征国家。
窥鼎 kuī dǐng  犹问鼎。谓阴谋篡国。
孔鼎 kǒng dǐng  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预注:“考父庙之鼎。”
九三鼎 jiǔ sān dǐng  炼丹的鼎。
九转鼎 jiǔ zhuàn dǐng  炼丹的鼎。
九鼎 jiǔ dǐng  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金鼎 jīn dǐng  1.黄金炊具。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5.指九鼎。古代传说夏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夏铸九牧之金鼎﹐周勒肃慎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晋鼎 jìn dǐng  鲁昭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
璜鼎 huáng dǐng  古鼎名。
曶鼎 hū dǐng  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原器已亡,今仅存铭文四百零三字。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与其他贵族进行奴隶交易和诉讼事。见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
鸿鼎 hóng dǐng  大鼎。
槐鼎 huái dǐng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
汉甘露鼎 hàn gān lù dǐng  汉宣帝所铸之鼎。
汉鼎 hàn dǐng  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
观鼎 guān dǐng  谓觊觎王位。
鹄鼎 hú dǐng  《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汉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鹄鼎”指佳肴。
雊雉升鼎 gòu zhì shēng dǐng  殷高宗祭成汤﹐野雉飞登祭鼎而鸣的故事。古代认为是变异之兆。
赴鼎 fù dǐng  谓跳入汤镬而死。
负鼎 fù dǐng  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于王道。”唐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 期负鼎,汶水 起垂竿。”宋 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
郜鼎 gào dǐng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分鼎 fēn dǐng  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三分鼎足”、“鼎
沸鼎 fèi dǐng  1.盛着滚水的鼎。 2.比喻动乱的时局。 3.形容喧闹。 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方鼎 fāng dǐng  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
定鼎 dìng dǐng  〈书〉相传禹铸九鼎,为古代传国之宝,保存在王朝建都的地方。后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
调九鼎 diào jiǔ dǐng  喻执掌大政。
丹鼎 dān dǐng  炼丹用的鼎。
爨鼎 cuàn dǐng  犹沸鼎。
铛鼎 chēng dǐng  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有时用作烧杀人的刑器。
毚鼎 chán dǐng  鼎名。即春秋时鲁国所铸谗鼎。
宝鼎 bǎo dǐng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三鼎 sān dǐng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足鼎 sān zú dǐng  1.三足之鼎。古为国家之重器。 2.如鼎之三足。
桑杯石鼎 sāng bēi shí dǐng  指木碗瓦锅。形容生活俭朴。
沙鼎 shā dǐng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
神鼎 shén dǐng  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禅。”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
司鼎 sī dǐng  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舐鼎 shì dǐng  《太平广记》卷八引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台鼎 tái dǐng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