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采絺 | cǎi chī | 犹彩绣。 | |
暑絺 | shǔ chī | 暑天穿的细葛布衣。 | |
绤絺 | xì chī | 葛布的统称。 | |
纤絺 | xiān chī | 1.亦作“纎絺”。 2.细葛布;细葛布衣。 | |
绉絺 | zhòu chī | 细葛布。 | |
絺綌 | chī xì | 葛布衣服。 | |
絺绤 | chī xì | 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綌。引申为葛服。 | |
絺绣 | chī xiù | 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刺绣。引申为辞采,文采。 | |
絺素 | chī sù | 细白葛布。 | |
絺裘 | chī qiú | 指夏衣与冬衣。 | |
絺绘 | chī huì | 见“絺句绘章”。 | |
絺衣 | chī yī | 1.细葛布衣。 | |
絺纻 | chī zhù | 麻织物;细葛布。 | |
絺褐 | chī hè | 麻布短衣。 | |
絺纩 | chī kuàng | 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唐 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 |
絺索 | chī suǒ | 纷乱貌。 | |
絺冕 | chī miǎn | 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 | |
綀子 | shū zǐ | 粗麻织物。 | |
綀裳竹笥 | shū cháng zhú sì | 粗麻之裳与竹制之箱。 | |
綀服 | shū fú | 粗麻服。 | |
拖綉毬 | tuō tòu qiú | 见“拖绣毬”。 | |
刺綉 | cì tòu | 1.一种美术工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冰心《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 | |
玄緆 | xuán xī | 黑色的细布。 | |
阿緆 | ā xī | 见“阿锡”。 | |
五緉 | wǔ liǎng | 见“五两”。 | |
情緒 | qíng xù | ㄑㄧㄥˊ ㄒㄩˋ | 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
九緎 | jiǔ yù | 即九罭。 | |
绿綟绶 | lǜ lì shòu |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 | |
綟绶 | lì shòu | 即绿綟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绶。《东观汉记·百官表》:“印綬: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建武 元年,復设诸侯王金璽綟綬。”明 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 | |
贯綢 | guàn chóu | 编排缀辑。 | |
绎綢 | yì chóu | 寻绎义理,理其端绪。 | |
綫香 | xiàn xiāng | 1.用香料末制成的细长如线的香。明 叶盛《水东日记·于节庵遗事》:“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老残游记》第六回:“于是站起来,桌上摸了个半截线香,把灯拨了拨。”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在坟堆前,阿兴 点着两支素烛和三根线香,插在坟前。” | |
綫符 | xiàn fú | 亦作“线符”。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 | |
綫穗子 | xiàn suì zǐ | 纺纱时绕在锭子上成团的纱线。 | |
綫材 | xiàn cái | 断面周长很小,可以卷起来的金属材料。如铅丝等。 | |
綫圈 | xiàn quān | 用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制成的圈状物或筒状物。 在电机、变压器、电讯上用途极广。 | |
綫坯子 | xiàn pī zǐ | 粗制的棉线,质地松,可捻成合股儿线。 | |
綫民 | xiàn mín | 亦作“线民”。做眼线的百姓。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随经 关天培 委令副将 李贤 ……等,密授机宜,相度形势,分带兵勇四百餘名,暗伏岛澳,并多雇素諳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水上有水勇、但民、渔户、引水及‘素谙夷语线民 | |
綪画 | qiàn huà | 在红色缯帛上的彩绘。 | |
綪斾 | qiàn pèi | 红色旌旗。 | |
綪缴 | qiàn jiǎo | 指卷收弋射的绳索。 | |
硬綳綳 | yìng bēng bēng | 坚挺结实。明 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奉化 应方伯 履平 ……题诗部门之前云:‘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鬍鬚及胖长。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糨得硬綳綳。’” | |
硬綳 | yìng bēng | 强硬;坚硬。 《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怎么?他这箇知州腰把子可是比别人硬綳些?就把我本府不放在眼里?”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我一锄头送你见阎王!’在武器上 张桂贞 略占上风,话也硬绷些。” | |
直綳綳 | zhí bēng bēng | 僵直、绷直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抚院甚是谦恭,一路走出来,还朝着他们呵呵腰儿;他们却还直綳綳的一动不动。” | |
火綳綳 | huǒ bēng bēng | 见“火崩崩”。 | |
綳瓷 | bèng cí | 釉子里面有不规则碎纹的瓷器。 这种碎纹是由于坯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 | |
綳子 | bēng zǐ | 1.束负小儿的宽布带。唐 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綳子绣初成。” | |
綳冬 | bēng dōng | 象声词。《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当街爬下,綳冬綳冬的磕了三个头。”《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睏在地下,又趁势打了几个滚,两隻手在地下乱抓,两隻脚却蹬在地板上綳冬綳冬的响。” | |
綳扒 | bēng bā | 剥去衣服,用绳子绑缚起来。元 曾瑞《留鞋记》第二折:“我则索从头儿认下,禁不的这吊拷与綳扒。”明 沉自徵《鞭歌妓》:“但轻呵跪罚,重呵便綳扒,休使您巧搊扎。”参见“綳扒弔拷”。 | |
綳定 | bēng dìng | 犹固定。《朱子语类》卷七十:“缘《易》本不是箇綳定底文字,所以曰‘不可为典要’。” | |
青緑山水 | qīng lǜ shān shuǐ | 指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 |
柔緑 | róu lǜ | 嫩绿,也指嫩绿的叶子。 | |
轻緑 | qīng lǜ | 嫩绿。 | |
柳緑 | liǔ lǜ | 颜色名。 | |
结緑 | jié lù | 美玉名。 | |
花花緑緑 | huā huā lǜ lǜ | 形容色彩鲜艳而繁杂。 | |
花红柳緑 | huā hóng liǔ lǜ | 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 | |
桂緑 | guì lǜ | 1.喻才能杰出者。 2.似桂一样的绿色。 | |
官緑 | guān lǜ | 正绿色,纯绿色。 | |
挂緑 | guà lǜ | 1.身披绿袍。指做官。 2.广东产的上等荔枝名。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