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银字笙 yín zì shēng  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
玉笙 yù shēng  1.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 2.指笙的吹奏声。
钟笙 zhōng shēng  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
笙煖 shēng xuān  1.谓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
笙乐 shēng lè  吹笙的乐声。
笙钥 shēng yào  笙和钥。钥﹐古管乐器。吹钥形似笛而短小﹐三孔;舞钥长而六孔﹐可执作舞具。
笙管乐 shēng guǎn yuè  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笙磬 shēng qìng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
笙竽 shēng yú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
笙诗 shēng shī  《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
笙暖 shēng nuǎn  1.谓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 2.指经烤热过的笙。
笙镛 shēng yōng  1.亦作“笙庸”。 2.古乐器名。镛﹐大钟。
笙歌 shēng gē  ㄕㄥ ㄍㄜ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2.泛指奏乐唱歌。
笙钟 shēng zhōng  谓陈于东方之钟乐。
笙丛 shēng cóng  形容笙管排列密集﹐发音和谐。喻人之相协﹐感情融洽。
笙舞 shēng wǔ  古骠国乐曲名。
鼓笛曲 gǔ dí qǔ  乐曲名。
长笛邻家 cháng dí lín jiā  晋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用“长笛邻家”为感旧兴怀之典。
擪笛 yè dí  按笛奏曲。
羌笛 qiāng dí  羌族民间吹奏乐器。流传于四川羌族地区。古老的六声阶双管竖笛。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故名。初用羊腿骨或鸟骨制成。今用当地油竹制成,方筷形,长约15羌笛20厘米,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绑紧,竹簧插于管头。
气笛 qì dí  利用机械方法使气体或蒸气发生强烈振动的发声器。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或发生超声。
牛背笛 niú bèi dí  谓骑牛牧童所吹奏的笛声。
鸣笛 míng dí  ㄇㄧㄥˊ ㄉㄧˊ 笛声。 吹出或好像吹出笛声火车鸣笛以便穿过
牧笛 mù dí  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声。
龙笛 lóng dí  1.亦作“龙?”。 2.指笛。据说其声似水中龙鸣,故称。语本汉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后则多指管首为龙形的笛。
邻笛 lín dí  1.亦作“邻篴”。 2.篴,同“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
邻舍笛 lín shè dí  同“邻笛”。
邻家笛 lín jiā dí  同“邻笛”。
朗笛 lǎng dí  清亮的笛声。
柯笛 kē dí  见“柯亭笛”。
桓郎笛 huán láng dí  《晋书.桓伊传》载,桓伊为江州刺史,善吹笛,独擅江左。谢安位显功盛,为人所谗,孝武帝疑之。会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吹一弄后,伊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安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
横笛 héng dí  见‘笛’。
村笛 cūn dí  1.朴素无饰的笛子。 2.指乡间笛声。
长笛 cháng dí  气鸣乐器。管身原为木制,故名“木管乐器”,今多为金属,相沿仍称“木管乐器”。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1832年经德国人勃姆改为圆柱形,装有杠杆式音键,发音清澈。广泛用于管弦乐、军乐的演奏以及独奏、重奏等。 管乐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从中央C往上三个八度,外形大体与我国竹笛类似
悲邻笛 bēi lín dí  三国魏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后,他们的好友向秀过嵇的旧居山阳,听到邻人的笛声,怀亡友感音而叹,于是写了一篇《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后用为哀念亡友的典故。
山阳笛 shān yáng dí  晋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后因以“山阳笛”为怀念故友的典实。
哨笛 shào dí  小笛或竖笛;尤指教鸟鸣叫用的笛。 小笛或竖笛;尤指教鸟鸣叫用的笛
闻笛 wén dí  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一笛 yī dí  1.指一支笛的声音。 2.喻轻微的风声。
玉笛 yù dí  1.玉制的笛子。 2.笛子的美称。 3.指笛声。
怨笛 yuàn dí  哀怨幽咽的笛声。
笛膜 dí mó  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吹笛时振动发声的薄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
笛步 dí bù  地名。又名邀笛步。在南京市青溪桥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晋王徽之曾在此邀桓伊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
笛材 dí cái  用以制笛的材料。指笛竹。
笛床 dí chuáng  指笛子。
笛竹 dí zhú  竹之一种﹐可以制笛。
鸣笳 míng jiā  1.笳笛。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龙笳 lóng jiā  即笳。借指皇家乐队。
军笳 jūn jiā  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
边笳 biān jiā  1.亦作“边加”。 2.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箫笳 xiāo jiā  管乐器名。笳即胡笳。
笳声 jiā shēng  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笳笛 jiā dí  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节度士兵的乐器。
笳喧 jiā xuān  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
笳寒 jiā hán  形容气候严寒。
皮笠 pí lì  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斗笠 dǒu lì  ㄉㄡˇ ㄌㄧˋ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用竹篾夹油纸、竹叶等制成的宽边帽子,用以遮太阳或雨
短笠 duǎn lì  小的笠帽。
村笠 cūn lì  借指戴着斗笠的农人。
车笠 chē lì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要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初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后因以“车笠”喻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