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旌竿 | jīng gān | 1.亦作“旌干”。 2.旗竿。 | |
鸡竿 | jī gān | 亦作“鷄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 | |
钩竿 | gōu gān | 兵器的一种。 | |
鸽竿 | gē gān | 以鸽为饵,用以捕鹰的长竿。 | |
旛竿 | fān gān | 悬旛的竿。 | |
钓竿 | diào gān | (钓竿儿)钓鱼或水中其他动物用的竿子,一端系线,线端有钩。 一根逐渐变细的细长杆,尖端系线用来钓鱼 | |
戴竿 | dài gān | 杂技之一种。 | |
打枣竿 | dǎ zǎo gān | 一作《打草竿》。民间曲调名。明万历至崇祯间流行于北方。后传入南方,改名《挂枝儿》。 | |
垂竿 | chuí gān | 垂钓。 | |
百尺竿 | bǎi chǐ gān | 1.古代表演杂技用的长竿。 2.高的旗竿。 | |
把竿 | bǎ gān | 杂技之一。攀援竹竿。 | |
树竿 | shù gān | 竖着竹竿。 | |
投竿 | tóu gān | 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吕尚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汉郅恽曾从郑次都隐于弋阳山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 |
望竿 | wàng gān | 悬挂酒旆的旗竿。 | |
衔竿 | xián gān | 谓箭杆没入被射物体。形容箭射得很深。 | |
险竿 | xiǎn gān | 杂技名。爬上高竿﹐并在高竿上做各种杂技表演。 | |
一竿 | yī gān | 宋时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为“一竿”。 | |
舆竿 | yú gān | 抬肩舆的竹竿。 | |
缘竿 | yuán gān | 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亦称“缘竿伎”﹑“缘竿戏”。 | |
执竿 | zhí gān | 谓垂钓。 | |
粘竿 | zhān gān | 一种顶端涂上粘质,用以捕鸟的竹竿。 | |
斩竿 | zhǎn gān | “斩木揭竿”的省称。 | |
竹竿 | zhú gān |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2.竹子的主干。 3.指竹子。 | |
竿殳 | gān shū | 竹杖。 | |
竿头步 | gān tóu bù | 比喻向至高境界前进的步伐。 | |
竿首 | gān shǒu | 1.竹竿顶端。 2.用竿悬首。 | |
竿摩 | gān mó | 1.谓相逼近。 2.干求﹐请托。竿﹐通“干”。 | |
竿儿 | gān ér | 见“竿子”。 | |
竿城 | gān chéng |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 | |
竿纶 | gān lún | 钓竿和钓线。 | |
竿影 | gān yǐng | 竖竿的影子。 | |
竿木 | gān mù | 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 | |
竿球 | gān qiú | 也称“顶球”。中国民间游戏。流行于高山族。球以藤丝或树皮编扎,大如瓜,轻如绵,画以五彩。游戏者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轮流用竹竿上端顶球,未能顶起而让球落地者输,罚以酒。亦可分队比赛。 | |
竿旄 | gān máo | 揭旄于竿﹐以招贤者。引申为礼贤。 | |
竿子 | gān zǐ | 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 竹竿 | |
琼笈 | qióng jí | 1.玉饰的书箱。多指道书。 2.仙人的名籍。 | |
胠笈 | qū jí | 犹胠箧。 | |
琅笈 | láng jí | 书箱的美称。 | |
灵笈 | líng jí | 装仙道秘籍的箱子。亦指仙道秘籍。 | |
负笈 | fù jí | 背着书箱去求学:负笈游学。 | |
风笈 | fēng jí | 旧的书箱。 | |
担笈 | dān jí | 担负书箱。指外出求学。 | |
宝笈 | bǎo jí | 见“宝籍”。 | |
石笈 | shí jí | 指藏道书的石箱。 | |
书笈 | shū jí | 小书箱。 | |
箱笈 | xiāng jí | 藏放书籍等物的箱箧。 | |
玉笈 | yù jí | 玉饰的书箱。 | |
云笈 | yún jí | 1.道教藏书的书箱。 2.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签》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
笈囊 | jí náng | 笈与囊。古代诗文书籍或卷入锦囊﹐或藏于笈箧。故笈囊亦连用作为书袋的泛称。 | |
明笇 | míng suàn | 表明多智。笇,同“筭”。 | |
狡笇 | jiǎo suàn | 见“狡筭”。 | |
扫笆 | sǎo bā | 扫帚。 | |
笆竹 | bā zhú | 竹名。即棘竹。 | |
笆芒 | bā máng | 即芭茅。参见“笆茅”。 | |
笆笼 | bā lóng | 鱼篓。 | |
笆斗 | bā dǒu | 柳条编的盛器,底部半球形:盛了一笆斗豆子。 | |
笆壁 | bā bì | 篱笆墙。比喻依靠﹐倚仗。 | |
摩笄 | mó jī | 1.春秋时﹐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赵世家》。后因以“摩笄”称后妃殉国自杀。 2.山名。一名磨笄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赵襄子姊代王夫人摩笄自杀﹐代人怜之 | |
磨笄 | mó jī | 1.磨利束发的簪子。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3.山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传说春秋末,赵襄子姊代君夫人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 |
箭笄 | jiàn jī | 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的竹制簪子。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