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襃厚 | bāo hòu | 褒重优待。 | |
襃后 | bāo hòu | 1.亦作“褒后”。 2.即褒姒。 | |
襃善 | bāo shàn | 1.亦作“褒善”。 2.褒扬善良。 | |
襃嘉 | bāo jiā | 1.亦作“褒嘉”。 2.犹褒奖。 | |
襃圣侯 | bāo shèng hòu | 1.亦作“褒圣侯”。 2.唐武德九年封赠孔子后代的爵号。 | |
襃妲 | bāo dá | 1.亦作“褒妲”。 2.褒姒﹑妲己的并称。 | |
襃弹 | bāo dàn | 1.亦作“褒弹”。亦作“褒谈”。 2.批评,指摘;非议。 3.缺点;毛病。 | |
襃德 | bāo dé | 1.亦作“褒德”。 2.颂扬德行。 | |
襃慰 | bāo wèi | 1.亦作“褒慰”。 2.旌表抚慰;表扬安慰。 | |
襃扬 | bāo yáng | 1.亦作“褒扬”。 2.赞美表扬。 | |
襃拂 | bāo fú | 奖掖汲引。 | |
襃拔 | bāo bá | 1.亦作“褒拔”。 2.谓称许而荐擢。 | |
襃斜 | bāo xié | 1.亦作“褒斜”。 2.见“襃斜道”。 | |
襃旌 | bāo jīng | 1.亦作“褒旌”。 2.犹褒表。 | |
襃朔 | bāo shuò | 汉王褒﹑东方朔的并称。 | |
襃睦 | bāo mù | 褒重敦睦。 | |
襃称 | bāo chēng | 1.亦作“褒称”。 2.赞美称扬。 | |
襃艳 | bāo yàn | 指周褒姒。《后汉书.左雄传》:“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襃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注:“襃艳,谓襃姒也。艳,色美也。”一说襃艳非一人。 | |
襃衣 | bāo yī | 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 2.赏赐的礼服。 3.宽大之衣。 | |
襃表 | bāo biǎo | 1.亦作“褒表”。 2.嘉奖表彰。 | |
襃谕 | bāo yù | 1.亦作“褒谕”。 2.褒奖的谕旨。 | |
襃责 | bāo zé | 赏罚。 | |
襃贤 | bāo xián | 1.亦作“褒贤”。 2.嘉奖贤人。汉桓宽《盐铁论》有《褒贤》篇。 | |
襃贲 | bāo bēn | 1.亦作“褒贲”。 2.犹褒美。 | |
襃赉 | bāo lài | 1.亦作“褒赉”。 2.犹褒赏。 | |
襃赏 | bāo shǎng | 1.亦作“褒赏”。 2.嘉奖,赏赐。 3.称赞赏识。 | |
襃赞 | bāo zàn | 1.亦作“褒赞”。 2.褒美赞扬。 | |
襃赠 | bāo zèng | 1.亦作“褒赠”。 2.谓为嘉奖死者而赠予其官爵。 | |
襃锡 | bāo xī | 亦作“褒锡”。同“褒赐”。 | |
襃雄 | bāo xióng | 汉王褒﹑扬雄的并称。 | |
襃颂 | bāo sòng | 1.亦作“褒颂”。 2.赞美,称颂。 | |
襃饰 | bāo shì | 1.亦作“褒饰”。 2.犹夸美。 | |
孟襄阳 | mèng xiāng yáng | 即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人,故称。 | |
米襄阳 | mǐ xiāng yáng | 指宋代书画家米芾。芾襄阳人,因称。明徐祯卿有《从吴学士侄奎观摩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识》诗。 | |
七襄 | qī xiāng |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明周祈《名义考.七襄》。 | |
磬襄 | qìng xiāng | 古人名。掌教击磬钟等乐器,相传名襄,故称。因避世出居海边。事见《论语.微子》。 | |
龙襄 | lóng xiāng | 见“龙骧”。 | |
夔襄 | kuí xiāng | 夔与师襄的并称。夔,舜时乐官;师襄,春秋鲁乐官。 | |
匡襄 | kuāng xiāng | 辅佐帮助。 | |
怀襄 | huái xiāng | 见“怀山襄陵”。 | |
公襄 | gōng xiāng | 复姓。春秋鲁襄公太子子野之后﹐姓公襄。 | |
冯襄 | féng xiāng | 谓漫溢侵陵。 | |
文襄 | wén xiāng | 1.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 2.春秋时的晋文公与晋襄公的并称。 | |
允襄 | yǔn xiāng | 襄助。 | |
朱襄 | zhū xiāng | 炎帝的别号。 | |
襄樊 | xiāng fán | 湖北省地级市。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31万。以轻纺为主的湖北省重要工业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汉丹、襄渝、焦枝铁路的交汇点,临汉水,为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湖北省地级市。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31万。以轻纺为主的湖北省重要工业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汉丹、襄渝、焦枝铁路的交汇点,临 | |
襄礼 | xiāng lǐ | 旧时举行婚丧祭祀之礼时,协助主事者完成仪式。因亦用以称担任这种事情的人。 | |
襄赞 | xiāng zàn | 辅佐帮助。 | |
襄阳炮 | xiāng yáng pào | 炮名。元攻襄阳时所用之炮。回回人亦思马因造。 | |
襄钟 | xiāng zhōng | 春秋郑襄公宗庙内的钟。 | |
襄尺 | xiāng chǐ | 古代六艺中五射之一。谓君臣同射时,臣退一尺地以让君,示尊鄙有别。 | |
襄理 | xiāng lǐ | ㄒㄧㄤ ㄌㄧˇ | 1.协助办理。 2.旧时银行或较大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职员。 旧时某些银行、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负责人,地位次于经理 |
襞褶 | bì zhě | 1.衣服上的褶裥。 2.比喻皱纹。 | |
襞染 | bì rǎn | 操纸染翰,谓作书绘画。 | |
襞敛 | bì liǎn | 犹收拾。 | |
襞锦 | bì jǐn | 犹织锦。相传窦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妻苏若兰思之,在家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遂用为典故。 | |
襞襀 | bì jī | 见“襞积”。 | |
襞绩 | bì jì | 见“襞积”。 | |
襞方 | bì fāng |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 |
乾竺 | qián zhú | 即 天竺。 对 印度 的古称。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