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蛇书 | shé shū | 如蛇状的一种书法。 | |
蛇母 | shé mǔ | 传说汉高祖所斩白蛇之母。 | |
蛇腹纹 | shé fù wén | 指古琴上的横鳞断纹。状如蛇腹下的横鳞﹐故称。 | |
蛇甲 | shé jiǎ | 1.亦作“虵甲”。 2.泛指蛇虫之类。 | |
蛇窦 | shé dòu | 蛇的洞穴。形容狭窄。 | |
蛇门 | shé mén | 门名。战国春申君在吴地所造。 | |
蛇乡虎落 | shé xiāng hǔ luò | 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 |
蛇祸 | shé huò | 谓由蛇引起的灾祸。 | |
蛇毒 | shé dú | 蛇的毒汁。 | |
蛇穿 | shé chuān | 比喻匍伏穿行。 | |
蛇蚓 | shé yǐn | 1.蛇与蚯蚓。 2.比喻书写的文字。 | |
蛇疮 | shé chuāng | 指蛇咬之伤。 | |
蛇医母 | shé yī mǔ | 即蛇舅母。 | |
蛇进 | shé jìn | 喻弯腰前行。 | |
蛇酒 | shé jiǔ | 用蛇浸的酒。 | |
蛇龙 | shé lóng | 1.蛇与龙。传说为造成洪水者。 2.比喻盘绕屈曲的树枝。 | |
蛇脊 | shé jǐ | 比喻蜿蜒的山脊。 | |
蛇行 | shé xíng | 1.亦作“虵行”。 2.像蛇一样伏地爬行。 3.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地前进。 | |
蛇孽 | shé niè | 蛇的妖孽。 | |
蛇矛 | shé máo | ㄕㄜˊ ㄇㄠˊ | 1.亦作“虵矛”。 2.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
蛇皮鼓 | shé pí gǔ | 用蛇皮作鼓面的带柄小鼓。两旁各有绳系小椎﹐转动时用以发声。又称拨浪鼓。 | |
蛇腹断 | shé fù duàn | 同“蛇腹纹”。 | |
蛇盘镜 | shé pán jìng | 语出唐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有老父授袁孝叔书一编云:“君之寿与位尽具于此﹐事已前定……但受一命﹐即开一幅。”每之任﹐视书无差。后秩满归阌乡别墅﹐晨起欲就巾栉﹐忽有物坠镜中﹐类蛇而有四足﹐孝叔惊仆﹐数日卒。其妻阅留书﹐犹馀半轴﹐乃开视之﹐惟有空纸数幅﹐画一蛇盘镜中。后用 | |
蛇形 | shé xíng | 1.亦作“虵形”。 2.如蛇曲折延长的形状。 | |
蛇蛟 | shé jiāo | 蛇与蛟。 | |
蛇委 | shé wěi | 1.绵延曲折貌。 2.从容自得貌。 | |
蛇解 | shé jiě | 蛇脱皮。 | |
蛇蛇 | shé shé | 浅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 |
蛇谷 | shé gǔ | 传说中的谷名。 | |
蛇缨 | shé yīng | 蛇颈之纹。 | |
蛇虹 | shé hóng | 蛇状的虹。 | |
水蛊病 | shuǐ gǔ bìng | 由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的臌胀病。又称蛊胀,也简称蛊。 | |
狂蛊 | kuáng gǔ | 1.犹狂惑。 | |
惑蛊 | huò gǔ | 迷惑。 | |
狐蛊 | hú gǔ | 喻国君。蛊,卦名。卜得蛊,获其雄狐,故称“狐蛊”。 | |
古蛊 | gǔ gǔ | 见“古冶子”。 | |
毒蛊 | dú gǔ | 1.害人的毒虫。 2.比喻害人的人。 | |
不蛊 | bù gǔ | 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 |
病蛊 | bìng gǔ | 1.患蛊疾。 2.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 |
沈蛊 | shěn gǔ | 沉溺迷惑。 | |
蛇蛊 | shé gǔ |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 | |
踏影蛊 | tà yǐng gǔ | 相传为一种踏人之影而害人的动物。 | |
妖蛊 | yāo gǔ | 1.艳丽。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 |
御蛊 | yù gǔ | 谓抵御热毒恶气。 | |
裕蛊 | yù gǔ | 《易.蛊》:“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孔颖达疏:“体柔当位,干不以刚,而以柔和能容裕父之事也。”李镜池通义:“想光大父亲的事业,但实行起来则遇到困难。”后因以“裕蛊”谓光大父业。唐权德与《唐尚书度支郎中赠尚书左仆射正平节公裴公神道碑铭》:“纂积厚之绪业,贻克家之燕翼,流光 | |
瘵蛊 | zhài gǔ | 久病;久治不愈的病。蛊﹐通“痼”。 | |
贞蛊 | zhēn gǔ | 《易.蛊》:“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王弼注:“居于内中,宜干母事,故曰干母之蛊也。妇人之事难可全正,宜屈己刚,既干且顺,故曰不可贞也。”贞,正;蛊,事。后以“贞蛊”指整肃其事。 | |
蛊菑 | gǔ zī |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
蛊伪 | gǔ wěi | 蛊惑诈伪。 | |
蛊症 | gǔ zhèng | 腹内生虫的病。 | |
蛊坏 | gǔ huài | 惑乱败坏。 | |
蛊心丧志 | gǔ xīn sàng zhì |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 |
蛊毒 | gǔ dú | 1.谓用毒药杀人。 2.指毒药。 3.蛊虫之毒。 | |
蛊丧 | gǔ sàng | 惑乱丧失。 | |
蛊主 | gǔ zhǔ | 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 |
蛊杀 | gǔ shā | 用蛊术杀害。 | |
蛊气 | gǔ qì | 施行诅咒术的邪气。 | |
蛊疾 | gǔ jí | 神经错乱之病。《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杜预注:“惑以丧志。”一说蛊,通“痼”。久病。俞樾曰:“蛊,当读为痼,久病也。”见《群经平议.左传二》。 | |
蛊惑 | gǔ huò | ㄍㄨˇ ㄏㄨㄛˋ | 毒害;迷惑:蛊惑人心。也作鼓惑。 使人心意迷惑而滥求租税,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刘勰《灭惑论》蛊惑人心 |
蛊灾 | gǔ zāi |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