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蚕种 | cán zhǒng | 作种用的蚕卵。 蚕蛾产的卵 | |
蚕连 | cán lián | 承接蚕蛾产卵以留蚕种的纸。 | |
蚕贼 | cán zéi | 二虫名。贼﹐吃禾节的害虫。二虫身皆细长﹐因以喻美女的形态。 | |
蚕丛 | cán cóng | 1.相传为蜀王的先祖﹐教人蚕桑。 2.借指蜀地。 3.见“蚕丛路”。 | |
蚕眠字 | cán mián zì | 似眠蚕状的字迹。 | |
蚕具 | cán jù | 养蚕所用的器具。宋梅尧臣有诗《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 |
蚕缲 | cán qiāo | 见“蚕缫”。 | |
蚕矢 | cán shǐ | 即蚕沙。矢﹐通“屎”。 | |
蚕马 | cán mǎ | 诗歌。冯至作。1927年发表。取材于志怪小说《搜神记.女化蚕》。一匹白马恋着姑娘,为她犁地,又为她找回了父亲。白马最终被残杀,马皮悬挂壁上。在暴风雨之夜,大地将要崩溃的一瞬,马皮裹住了姑娘,把她变成蚕茧。作品中白马形象体现出一种对爱情始终不渝的人生态度。 | |
蚕穑 | cán sè | 蚕桑和耕种。泛指农活。 | |
蚕子 | cán zǐ | 1.蚕卵。 2.蚁蚕。 3.泛指蚕。 蚕蛾产的卵 | |
蚕儿 | cán ér | 蠹鱼的别称。 | |
蚕台 | cán tái | 养蚕器具。用以安放团匾养蚕。 | |
蚕室 | cán shì | 1.古代王室饲蚕的宫馆。 2.古代执行宫刑及受宫刑者所居之狱室。 3.即蚕茧。 4.春秋鲁邑名。在今山东省平邑县。 5.丛辰名。 | |
蚕宫 | cán gōng | 古代王室养蚕的宫馆。 | |
蚕啖 | cán dàn | 犹蚕食。 | |
蚕宝宝 | cán bǎo bǎo | 方言。对蚕的爱称。〈方〉∶对蚕的爱称 | |
蚕命 | cán mìng | 丛辰名。旧时以为掌蚕之命神。 | |
蚕支落 | cán zhī luò | 东汉时句骊部落名。 | |
蚕月 | cán yuè | 蚕忙时期。 | |
蚕眠 | cán mián | 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数次皮﹐每次蜕皮前有一段时间不动不食﹐如睡眠的状态﹐故称。 蚕蜕皮前不动不食的状态。俗称眠。六、七日眠一次,经四眠后蜕皮即上簇结茧 | |
蚖蚕 | yuán cán | 蚖珍蚕的二化蚕。 | |
蚖珍蚕 | yuán zhēn cán | 八熟蚕的头熟蚕。 | |
蚖珍 | yuán zhēn | 见“蚖珍蚕”。 | |
蚖脂 | yuán zhī | 即蚖膏。 | |
蚖虵 | yuán shé | 见“蚖蛇”。 | |
疟蚊 | nüè wén | 能将疟原虫传入人身的毒蚊。 | |
蚤蚊 | zǎo wén | 跳蚤和蚊子。 亦泛指小虫。 | |
蚊蚁 | wén yǐ | 蚊虫蚂蚁。比喻坏人。 | |
蚊厨 | wén chú | 即蚊帐。 厨,同“幮”。 | |
蚊眉 | wén méi | 蚊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 | |
蚊脚 | wén jiǎo | 亦称“蚊脚书”。书体名。古时诏版所用,形如蚊子脚,故称。 | |
蚊虫 | wén chóng | 蚊子。 | |
蚊毫 | wén háo | 传说中一种极纤细的毛。 用此毫织褥,柔软而凉爽,极为珍贵。 | |
蚊子木 | wén zi mù | 即蚊子树。 | |
蚊母 | wén mǔ | 亦作“蟁母”。即蚊母鸟。 | |
蚊子树 | wén zi shù | 树木名。相传此树所结果实熟,蚊自中出,故名。 | |
蚊裯 | wén dāo | 见“蚊帱”。 | |
蚊负 | wén fù | 1.亦作“蚉负”。 2.《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后遂以“蚊负”比喻力小任重。 | |
蚊烟 | wén yān | 1.亦作“蚊烟”。 即蚊香。 | |
蚊睫 | wén jié | 亦作“蟁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晋 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宋 周孚《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 |
蚊脚书 | wén jiǎo shū | 见“蚊脚”。 | |
蚊香 | wén xiāng | 含有药料﹐燃着后可以熏死或赶跑蚊虫的香。 一种驱蚊物,其中的药物被点燃后所发出的烟可赶走蚊子或熏死蚊子,有线香或盘香两种 | |
蚊母树 | wén mǔ shù | 常绿乔木名。产于我国和 日本。树上生虫瘿,故称。 | |
蚊母木 | wén mǔ mù | 即蚊子树。 | |
蚊雷 | wén léi | 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蚊成靁。”颜师古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 | |
蚊虻 | wén méng | 亦作“蟁虻”。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李贤 注:“言蚊虻之暂过,未以为害。”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信安、沧、景 | |
蚊蚋 | wén ruì | 1.亦作“螡蚋”。 蚊子。 | |
老蚌 | lǎo bàng | 对有贤子者的誉称。 | |
汉东蚌 | hàn dōng bàng | 汉东珠。蚌,蚌胎,指珍珠。旧谓蚌孕珠如人怀妊,与月的盈亏有关。 | |
驳蚌 | bó bàng | 色彩斑驳的蚌蛤。 | |
鹬蚌 | yù bàng |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 |
珠蚌 | zhū bàng | 1.能产珍珠的蚌。 2.喻指明月。 | |
蚌蠹 | bàng dù | 即白蚁。蚌,通“蜂”。 | |
蚌中月 | bàng zhōng yuè | 指珍珠。旧说蚌孕珠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 | |
蚌砚 | bàng yàn | 1.亦作“蜯砚”。 2.见“蚌研”。 | |
蚌舞 | bàng wǔ |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时﹐一人身背用竹﹑布做成的大蚌壳﹐扮成蚌﹐一人扮成渔夫﹐表现渔翁捉蚌;或再加一人扮成鹬﹐三人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称蚌壳灯。 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 | |
蚌盘 | bàng pán | 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 | |
蚌镰 | bàng lián | 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 |
蚌泪 | bàng lèi | 蚌内分泌的液体。传说以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沥取和色﹐用以作画﹐欲日见者于日中画﹐欲夜见者于月下画。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