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摄衽 | shè rèn | 整饬衣衽。表示庄敬: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 |
束衽 | shù rèn | 1.亦作“束袵”。 2.整衣。表示恭敬。 | |
衽左 | rèn zuǒ | 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因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 | |
衽裳 | rèn cháng | 1.亦作“袵裳”。 2.衣裳。 | |
衽服 | rèn fú | 1.亦作“袵服”。 2.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 | |
青衿子 | qīng jīn zǐ | 指学子﹔青年书生。 | |
施衿 | shī jīn |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女子出嫁时﹐其母为之整衿。《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后用以称女子出嫁。 | |
贫衿 | pín jīn | 贫苦的生员。衿,青衿,生员所服。 | |
懦衿 | nuò jīn | 文弱书生。衿,青衿。古时学子所穿的服装。 | |
联衿 | lián jīn | 见“联襟”。 | |
喉衿 | hóu jīn | 1.亦作“喉襟”。 2.喻纲领,要领。 3.喻要害之地。 | |
分衿 | fēn jīn | 别离。 | |
促衿 | cù jīn | 紧身的衣襟。 | |
惫衿 | bèi jīn | 惫赖秀才。 | |
绅衿 | shēn jīn | 束大带,穿青衿。指地方上有权势的人或在学的生员:绅衿结伴同行。 | |
神衿 | shén jīn | 1.神情气度。 2.见“神襟”。 | |
胸衿 | xiōng jīn | 见“胸襟”。 | |
盈衿 | yíng jīn | 犹满胸,满怀。 | |
沾衿 | zhān jīn | 同“沾襟”。 | |
子衿 | zǐ jīn |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 |
衿喉 | jīn hóu | 衣领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 | |
衿録 | jīn lù | 旧时指入泮的簿籍。 | |
衿佩 | jīn pèi | 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 | |
衿灵 | jīn líng | 胸襟,心灵。 | |
衿情 | jīn qíng | 心情,情怀。 | |
衿抱 | jīn bào | 襟怀,怀抱。 | |
衿带 | jīn dài | 1.衣带。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 |
衿棍 | jīn gùn | 文人中的恶棍。指讼棍。 | |
衿甲 | jīn jiǎ | 系甲。谓不解甲。 | |
衿缨 | jīn yīng | 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 |
判袂 | pàn mèi | ㄆㄢˋ ㄇㄟˋ | 犹言分袂。离别;分手: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留客袂 | liú kè mèi | 指翩翩然﹑令人留连难舍的舞袖。语出《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 |
罗袂 | luó mèi | 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 |
敛袂 | liǎn mèi | 整饬衣袖。行礼拜揖的准备动作。 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史记.货殖列传》 | |
襟袂 | jīn mèi | 1.衣襟衣袖。 2.指连襟,僚婿。 | |
缟袂 | gǎo mèi | 白衣。亦借喻白色花卉。 | |
缔袂 | dì mèi | 衣袖相连。 | |
侈袂 | chǐ mèi | 广袖;大袖。古代官服皆为大袖。故以“侈袂”借指入仕。 | |
掺袂 | shǎn mèi | 执袖。犹握别。 | |
别袂 | bié mèi | 犹分袂。举手道别。 | |
把袂 | bǎ mèi | ㄅㄚˇ ㄇㄟˋ | 握袖,表示亲热:把袂临洲渚。 |
手袂 | shǒu mèi | 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恋不舍之情。 | |
投袂 | tóu mèi | 甩袖。形容激动奋发。 挥袖,甩袖表示立即行动。应元投袂起。——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
削袂 | xuē mèi | 谓两手套于袖中。 | |
仙袂 | xiān mèi | 仙人的衣袖。 | |
移袂 | yí mèi | 广袖。 | |
执袂 | zhí mèi | 拉住衣袖。形容分别时依恋不舍。亦借指送行者。 | |
振袂 | zhèn mèi | 挥动衣袖。《仪礼.聘礼》:“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胡培翚正义引敖氏曰:“振袂,去尘也。”后多形容出行时的动作。 | |
肨袄 | pàng ǎo | 大棉袄。 | |
青衲袄 | qīng nà ǎo | 补缀过的青色夹衣﹐指贫民之服。亦借指贫民。 | |
披袄 | pī ǎo | 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层的或棉的。如:公受珠,纳所著披袄中,纫之。——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
袍袄 | páo ǎo | 1.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袄。隋唐官定常服。 | |
衲袄 | nà ǎo | 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 | |
棉袄 | mián ǎo | ㄇㄧㄢˊ ㄠˇ | 絮有棉花的上衣。 絮了棉花的上衣 |
夹袄 | jiá ǎo | 双层的上衣。 | |
红衲袄 | hóng nà ǎo |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 |
短袄 | duǎn ǎo | 有衬里的短上衣。 | |
鸳鸯战袄 | yuān yāng zhàn ǎo | 明代的一种战袄。 | |
纸袄 | zhǐ ǎo |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 |
袄子 | ǎo zǐ | 即袄。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