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柔甲 | róu jiǎ | 指植物初生的幼芽。 | |
琴甲 | qín jiǎ | 拨动琴弦的指甲,后常削竹以代之。 | |
旗甲 | qí jiǎ | 1.旌旗与甲胄。 2.漕船兵丁之长。 | |
破甲 | pò jiǎ |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 |
披甲 | pī jiǎ | 1.穿上铠甲。 2.借指从军。 3.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穿上铠甲披甲持枪 | |
牌甲 | pái jiǎ | 宋熙宁初﹐王安石改募兵制为保甲﹐置牌以书其户数及姓名。元时兵制设万夫﹑千夫﹑百夫﹐而以牌甲为基层单位。清世祖入关﹐有编制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则牌甲又为地方基层组织。见《宋史.兵志六》﹑《元史.兵志一》及《清史稿.食货志一 | |
皮甲 | pí jiǎ | 用兽皮制的软甲。 | |
片甲 | piàn jiǎ | 1.一片鳞甲。比喻稀少。 2.一副铠甲。指一兵一将。 | |
某甲 | mǒu jiá | 1.称人的代词。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 2.自称之代词。 | |
木甲 | mù jiǎ | 1.木制的护身衣甲。借指战士。 2.树皮。 | |
绵甲 | mián jiǎ | 清代军校所穿的绵制护身铠甲。白缎面﹑蓝绸里,中衬丝绵,外布黄铜钉。上衣下裳,左右袖﹑护肩﹑护腋﹑前裆﹑左裆具全。 | |
棉甲 | mián jiǎ | 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 | |
纳甲 | nà jiǎ | 1.谓天干分纳于八卦。即干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后代卜筮家以干支与卦爻,五行﹑五方相配,本此。 2.袄子。 | |
马甲 | mǎ jiǎ | ㄇㄚˇ ㄐㄧㄚˇ | 1.马的护身甲。 2.干贝。江珧肉柱。 3.方言。背心。 4.清八旗制的兵丁。 |
敛甲 | liǎn jiǎ | 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 | |
六甲 | liù jiǎ | ①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六甲。②旧时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 |
盔甲 | kuī jiǎ | 古代打仗穿的服装,盔保护头,甲保护身体,用金属或皮革制成。 统指古代军人的作战服,护头曰盔,多用金属制成;护身曰甲,多用皮革制成 | |
科甲 | kē jiǎ | 汉唐两代考选官吏后备人员分甲、乙等科,后来因称科举为科甲:科甲出身(清代称考上进士、举人的人为科甲出身)。 | |
铠甲 | kǎi jiǎ | ㄎㄞˇ ㄐㄧㄚˇ |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中世纪通常在战斗中穿戴的金属护身服 |
禁甲 | jìn jiǎ | 武装的禁军。 | |
旌甲 | jīng jiǎ | 旌旗与铠甲。 | |
肩甲 | jiān jiǎ | 见“肩胛”。 | |
黄甲 | huáng jiǎ | 1.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 2.指进士及第者。 3.一种大蟹。 | |
护甲 | hù jiǎ | 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 |
龟甲 | guī jiá | 乌龟的硬壳,古人用它来占卜。殷代占卜用的龟甲遗存至今,上面刻着有关占卜的记载。参见〖甲骨文〗。 | |
宫甲 | gōng jiǎ | 太子宫中的卫兵。 | |
勾甲 | gōu jiǎ | 见“勾达甲坼”。 | |
定甲 | dìng jiǎ | 即寒号虫。又名鹖鴠。 | |
蹲甲 | dūn jiǎ | 谓把皮甲重叠在一起。 | |
丹甲 | dān jiǎ | 1.赤色的铠甲。 2.赤色的龟甲。 | |
大甲 | dà jiǎ | 1.长而大的铠甲。 2.指甲士。 | |
敕甲 | chì jiǎ | 五代时对卑职官员不发告身,中书省录其授官制辞编号备案谓之“敕甲”。 | |
赤甲 | chì jiǎ |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杜预《序》“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唐孔颖达疏引。 2.亦作“赤岬”。山名。在四川奉节东。 | |
兵甲 | bīng jiǎ |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 |
比甲 | bǐ jiǎ | 1.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2.指背心。 | |
卜甲 | bǔ jiǎ | 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多用龟的腹甲,用背甲较少。 占卜用的龟甲 | |
贝甲 | bèi jiǎ | 贝壳。古以南海等地所产者为宝。 | |
臂甲 | bì jiǎ | 防护臂部的铠甲。 防护臂部的铠甲 | |
上甲 | shàng jiǎ | 1.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 2.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 | |
省甲 | shěng jiǎ | 轻装。 | |
束甲 | shù jiǎ | 捆起铠甲,表示投降、归顺: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
税甲 | shuì jiǎ | 脱掉铠甲。税﹐通“捝”﹑“脱”。 | |
四甲 | sì jiǎ | 1.指宋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等。 2.指五甲中的前四甲。 | |
琐甲 | suǒ jiǎ | 破损的铠甲。 | |
缩甲 | suō jiǎ | 收兵;停战。 | |
锁甲 | suǒ jiǎ | 1.亦作“鏁甲”。 2.即锁子甲。 | |
铁甲 | tiě jiǎ | 1.古代用铁片连缀成的战衣。 2.用钢板制成的车船的外壳。如铁甲车﹑铁甲船。亦用指铁甲车﹑铁甲船。 | |
脱甲 | tuō jiǎ | 脱掉铠甲。喻停止战斗。 | |
乇甲 | tuō jiǎ | 草木的新叶。 | |
息甲 | xī jiǎ | 谓解除盔甲。停战。 | |
五甲 | wǔ jiǎ | 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 |
销甲 | xiāo jiǎ | 犹解甲。 | |
秀甲 | xiù jiǎ | 娇嫩的新芽。 | |
益甲 | yì jiǎ | 增兵。 | |
一甲 | yī jiǎ |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 | |
衣甲 | yī jiǎ | 铠甲。 | |
义甲 | yì jiǎ | 弹拨乐器所用的一种工具,装于指端。 | |
银甲 | yín jiǎ | 1.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或琵琶等弦乐器。 2.银饰的铠甲。 | |
纸甲 | zhǐ jiǎ | 古代的一种简易的护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宋代的士卒﹑民间武装曾用之。清代有前胸安铁叶絮纸布甲。 | |
元甲 | yuán jiǎ | 即一甲。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