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研艳 | yán yàn | 妍丽,华美。 | |
研研 | yán yán | 扬扬自得貌。 | |
钻砅 | zuàn lì | 见“钻砺”。 | |
琴砚 | qín yàn | 1.琴和砚台。 2.形如古琴之砚。 | |
眉子砚 | méi zǐ yàn | 眉子坑石制成的砚台。 | |
吕砚 | lǚ yàn | 陶制砚名。 | |
龙尾砚 | lóng wěi yàn | 砚名。用龙尾石制成的砚。产江西省婺源县。为砚中之上品。 | |
红丝砚 | hóng sī yàn | 1.亦作“红丝研”。 2.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山东省青州市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 | |
寒砚 | hán yàn | 冰凉的砚台。常以衬托环境的凄清冷落。 | |
谷山砚 | gǔ shān yàn | 名砚。用湖南长沙西谷山所产青纹花石制成。 | |
贡砚 | gòng yàn | 1.亦作“贡研”。 2.充作贡品的砚台。 | |
焚砚 | fén yàn | 见“焚研”。 | |
宫砚 | gōng yàn | 帝王宫中所用的砚台。 | |
风字砚 | fēng zì yàn | 风字形的砚石。 | |
冻砚 | dòng yàn | 结冰的砚台。 | |
端砚 | duān yàn | 用广东高要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用广东省高要县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 |
澄泥砚 | dèng ní yàn |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 |
笔砚 | bǐ yàn | 1.亦作“笔研”。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魏氏春秋》:“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宋 | |
烧砚 | shāo yàn |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宋米芾《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 |
石砚 | shí yàn | 1.亦作“石研”。 2.石制的砚台。 | |
书砚 | shū yàn | 砚台。 | |
铜砚 | tóng yàn | 见“铜雀砚”。 | |
陶砚 | táo yàn | 陶质的砚台。 | |
铜雀砚 | tóng què yàn | 从三国魏铜雀台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宋梅尧臣有《铜雀砚》诗。 | |
瓦砚 | wǎ yàn | 1.亦作“瓦研”。 2.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汉未央宫﹑魏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 | |
锡砚 | xī yàn | 锡制的砚台。 | |
歙砚 | shè yàn | 砚的一种。江西省婺源县歙溪所产的石砚。婺源古属歙州,故名。歙砚又称婺源砚﹑龙尾砚,始制于唐开元间。所用石料呈青灰色,石质坚韧润密,不吸水,发墨不伤毫,造型典雅浑朴,与端砚并称于世。但较端溪石为嫩。发墨略逊于端砚,较易干。出龙尾山者称“龙尾砚”,最佳。见宋人着《砚史》﹑《 | |
月砚 | yuè yàn | 1.亦作“月研”。 2.砚名。 | |
柘砚 | zhè yàn | 山东省泗水县柘沟产赤埴所造之砚。 | |
子石砚 | zǐ shí yàn | 用子石制成的上等端砚。 | |
砚池 | yàn chí | 1.凹形的砚。亦指砚端贮水处。 2.洗砚的水池。 | |
砚席 | yàn xí | 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 2.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 |
砚瓦 | yàn wǎ | 即瓦砚。旧常取古宫殿之瓦为砚,故名。后为砚的通称。唐李咸用有《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 | |
砚台 | yàn tāi | 研墨的文具,有石头的,有瓦的。 | |
砚冰 | yàn bīng | 砚水冻成的冰。 | |
砚山 | yàn shān |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 |
砚匣 | yàn xiá | 藏砚台的匣子。 | |
砚屏 | yàn píng | 砚旁障尘的小屏风。多用玉、石、漆木制成。 | |
砚蟾 | yàn chán | 蟾蜍形的砚滴。置水其中,则自蟾蜍口滴水入砚。宋何薳《春渚纪闻.铜蟾自滴》:“古铜蟾蜍,章申公研滴也。每注水满中,置蜍研仄,不假人力而蜍口出泡,泡殒则滴水入研。” | |
砚石 | yàn shí | 1.可作砚台的石头。 2.指砚台。 可用来做砚台的石头,也指砚台 | |
珉砆 | mín fū | 泛指似玉之石。喻不堪大用之材。 | |
砆石 | fū shí | 似玉之石。 | |
规砭 | guī biān | 规劝针砭。 | |
攻砭 | gōng biān | 谓以石针扎刺治病。 | |
针砭 | zhēn biān | ㄓㄣ ㄅㄧㄢ | ①砭:古代治病的石头针。后泛指金针治疗和砭石出血:其人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②比喻指出错误缺点:时时苦语见针砭|针砭时事政治。 |
砭熨 | biān yùn |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 |
砭药 | biān yào | 治病的针和药。 | |
砭削 | biān xuē | 降低;减弱;萎缩。 | |
砭顽 | biān wán | 谓救治固执守旧者。 | |
砭石 | biān shí | 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 古代治病中的石针、石片 | |
砭灸 | biān jiǔ | 古代的治病方法。用石针刺叫砭,用艾火炙叫灸。 | |
砭剂 | biān jì | 砭药。引申为救世的良方。 | |
砭割 | biān gē | 以石针治病。喻忍痛除恶。 | |
砭剥 | biān bāo | 刺伤。 | |
砭灼 | biān zhuó | 砭灸。 | |
砭治 | biān zhì | 针砭治病。 | |
披砍 | pī kǎn | 撇开。 | |
乱砍 | luàn kǎn | ㄌㄨㄢˋ ㄎㄢˇ | 1.用挥击的动作来切割,典型的是急速而有力地或者是凶猛地用刀刃造成长切口或裂缝。2.随意地砍。如:墙上的灰泥被乱砍下来。3.胡乱地砍伐。 |
砍柴 | kǎn chái | 用斧子去把树子砍为一小段一小段的。 | |
砍营 | kǎn yíng | 偷营劫寨。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