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公産 | gōng chǎn | ㄍㄨㄥ ㄔㄢˇ | 公家财产;公共产业。《清史稿·食货志一》:“雍正 初,清理旗地,令颁帑赎回。凡不自首与私授受者,胥入官为公产。”严复《辟韩》:“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僕隶也。” |
世産 | shì chǎn | 世代相传的产业。 《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 |
産牧 | chǎn mù | 畜牧。《后汉书·西羌传》:“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穀,以产牧为业。”《后汉书·西羌传》:“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羣羊塞道。” | |
産生 | chǎn shēng | ㄔㄢˇ ㄕㄥ | 1.生育;分娩。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而有司数以蕃国疏丧,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屡生忌故。”《百喻经·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昔有国王,产生一女。”《三侠五义》第一回:“院君偌大年纪,今又产生,未免受伤。” |
産母 | chǎn mǔ | 1.犹产妇。宋 郭稽中《产育宝庆集》卷上:“催生丹,治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委顿,产道乾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坐草》:“坐草须知要及时,儿身未顺且迟迟。若教产母用力早,逼胎不正悔难追。”洪深《香稻米》第三幕:“小孩还没有落地;而且也得过了几个钟头,产母才好吃粥呢!” | |
産的 | chǎn de | 犹依旧,照样。元 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想俺这读书的,空有经纶济世之才艺,产的在此穷暴之中,好是伤感人也呵。”参见“剗地”。 | |
産期 | chǎn qī | 分娩的日期。王安友《协作》三:“我来接你不是为了 桂兰,她产期还早呢。” | |
産育 | chǎn yù | 1.养育;生育。《列子·天瑞》:“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汉 桓宽《盐铁论·轻重》:“中国,天地之中,阴阳之际也,日月经其南,斗极出其北。含众和之气,产育庶物。”《晋书·王濬传》:“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 乃严其科条,宽其 | |
産物 | chǎn wù | ㄔㄢˇ ㄨˋ | 1.生产物品;产生事物。汉 王充《论衡·感虚》:“天主施气,地主产物。”三国 魏 曹植《文帝诔》:“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 |
産子 | chǎn zǐ | 1.生孩子。《史记·日者列传》:“﹝先王﹞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 | |
産利 | chǎn lì | 业产。《后汉书·邓禹传》:“﹝ 禹 ﹞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南齐书·萧赤斧传》:“在州不营产利,勤於奉公。”《新唐书·李日知传》:“日知 将有请,不谋于家,归乃治行,妻惊曰:‘产利空空,何辞之遽?’” | |
贞甤 | zhēn ruí | 见“贞蕤”。 | |
甤甤 | ruí ruí | 草木之实下垂貌。 | |
姨甥 | yí shēng | 三:姨妈、姨爸与甥男、甥女的关系。即姨甥关系。 | |
妻甥 | qī shēng | 妻姐妹之子。亦称姨甥。 | |
女甥 | nǚ shēng | 外甥女。 | |
国甥 | guó shēng | 皇室的女婿。 | |
馆甥 | guǎn shēng | 《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赵岐注:“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后因称女婿为“馆甥”。 | |
孤甥 | gū shēng | 失去父亲的外甥。 | |
从孙甥 | cóng sūn shēng | 姐妹的孙子。 | |
表甥 | biǎo shēng | 表姊妹之子。 | |
贤甥 | xián shēng | 敬称人之外甥。 | |
壻甥 | xù shēng | 女婿。 | |
甥女 | shēng nǚ | 姊妹之女,或女子对姨﹑舅之自称。 姊妹之女或女子对姨、舅之自称 | |
甥妷 | shēng zhí | 见“甥侄”。 | |
甥馆 | shēng guǎn | 1.语本《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赵岐注:“贰室,副宫也……《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后因以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 2.指女婿。 | |
甥孙 | shēng sūn | 姊妹之孙。 | |
电石气 | diàn shí qì | “乙炔”的俗称。见“乙炔”。 | |
生石灰 | shēng shí huī | ㄕㄥ ㄕㄧˊ ㄏㄨㄟ | 石灰。 石灰 |
熟石灰 | shú shí huī | ㄕㄨˊ ㄕㄧˊ ㄏㄨㄟ | 即消石灰。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白色粉末。是建筑上常用的材料,又可以做杀菌剂﹑化工原料。 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白色粉末。用于建筑,化工等 |
熟石膏 | shú shí gāo | 经过焙烧的石膏,用于粉刷,塑造。 经过焙烧的石膏,用于粉刷,塑造 | |
汰石子 | tài shí zǐ | 现代建筑常用的类似天然石材的外墙装饰。其制作方法是用水泥﹑颜料和细如米粒的石子,加水拌和,涂抹于墙面上,待水泥浆半凝固时,洗刷去面层的水泥浆,使石子半露,硬结后即成。也叫水刷石。 | |
土石方 | tǔ shí fāng | 土方﹑石方的总称。 土方、石方的合称 | |
耳石 | ěr shí | 1.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 2.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 |
热石 | rè shí | 发烫﹑发热的石头。 | |
鹊石 | què shí | 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后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 | |
乳石 | rǔ shí | 1.指石钟乳。 2.古代有服乳石法,乳谓石钟乳,石谓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之类。 | |
沙石 | shā shí | 沙和碎石子。 沙和碎石子 | |
璞石 | pú shí | 蕴藏有玉的石头。 | |
抛石 | pāo shí | 安置在抛车上掷击敌人的石块。 | |
片石 | piàn shí | 1.孤石;一块石头。 2.指石碑。 3.指片状的石料。 | |
珉石 | mín shí | 似玉的美石。 | |
密石 | mì shí | 1.谓以纹理细密之石打磨。 2.指纹理细密之石。 3.细碎的石子。 | |
络石 | luò shí | 植物名。又称白花藤﹑石龙藤﹑石鲮。常绿攀援木质藤本。可供观赏,茎叶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络石》。 | |
脉石 | mài shí | 无用的岩石或尾矿,其中含有用金属或矿物。 无用的岩石或尾矿,其中含有用金属或矿物 | |
立石 | lì shí | 树立碑石。 | |
烂石 | làn shí | 1.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 2.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 3.碎石。 | |
料石 | liào shí | 供建筑用的石头。 | |
刻石 | kè shí |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 |
刊石 | kān shí | 刻石。 | |
镜石 | jìng shí | 光滑晶莹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头。 | |
戒石 | jiè shí | 宋代以来立于地方官署中刻有警戒官吏铭文的石碑。 | |
结石 | jié shí | 某些有空腔的器官及其导管内,由于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的沉积而形成的坚硬物质。如胆道(包括肝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泌尿器官各部的结石。 | |
焦石 | jiāo shí | 即煤炭。 | |
辉石 | huī shí | 1.闪光的石头。 2.矿物。成分是含铁﹑钙﹑镁﹑锰等的硅酸盐,粒状或柱状,灰色﹑浅黄色﹑绿色或黑色,有玻璃光泽,质地脆,是火成岩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布很广。 | |
肌石 | jī shí | 理石的别称。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理石》。 | |
寒石 | hán shí | 1.寒冷的岩石。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 |
旱石 | hàn shí | 指磨刀石。旱,通“悍”。 | |
砂包 | shā bāo | 沙袋。战时堆积起来作掩蔽体。亦用于防洪﹑防火等。 | |
砂灰 | shā huī | 由砂和石灰混合成。 由砂和石灰混合成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