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皇族 | huáng zú | ㄏㄨㄤˊ ㄗㄨˊ | 皇帝的家族。 帝王的家族 |
皇治 | huáng zhì | 传说中远古三皇时代的政治。 | |
九皋处士 | jiǔ gāo chǔ shì | 鹤的美称。 | |
汉皋珠 | hàn gāo zhū | 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 |
东皋子 | dōng gāo zǐ | 唐诗人王绩的号。 | |
乾皋 | qián gāo | 鹦鹉的别名。 《埤雅·释鸟》:“乾皋断舌则坐歌,孔雀拍尾则立舞。” | |
挈皋 | qiè gāo | 亦作“挈皋”。 即桔槔。汲水的工具。亦指形似桔槔的焚柴祭天之具。《汉书·郊祀志上》“通权火”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文选·扬雄<甘泉赋>》“燎薰皇天,皋摇 泰壹”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皋,挈皋也。积柴於挈皋头,置牲玉於其上,举而烧 | |
诺皋 | nuò gāo | 1.道教语。太阴神名。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篇名《诺皋》﹑《支诺皋》﹐专记怪力乱神之事。后借指神怪小说。 | |
夔皋 | kuí gāo | 夔和皋陶的并称。夔,舜时乐官;皋陶,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 | |
桔皋 | jú gāo | 见“桔槔”。 | |
九皋 | jiǔ gāo | 见“九皐”。 | |
江皋 | jiāng gāo | 1.亦作“江皐”。亦作“江皋”。 2.江岸,江边地。 3.指江中。 | |
汉皋 | hàn gāo | 1.亦作“汉皐”。亦作“汉皋”。 2.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 3.汉口的别称。 | |
寒皋 | hán gāo | 鸟名。即鸜鹆,俗称八哥。 | |
东皋 | dōng gāo | 1.明末僧人(1639-1695)。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2.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 |
柏成子皋 | bǎi chéng zǐ gāo | 见“柏成子高”。 | |
山皋 | shān gāo | 亦作“山臯”。1.水边的高地。2.泛指山野之地。 | |
神皋 | shén gāo | ㄕㄣˊ ㄍㄠ | 1.神明所聚之地。 2.引申为神圣的土地。 3.指京畿。 4.肥沃的土地。 |
田皋 | tián gāo | 田地。 | |
烟皋 | yān gāo | 见“烟臯”。 | |
云皋 | yún gāo | 1.犹云海﹐云天。 2.唐代庐山僧名。 | |
泽皋 | zé gāo | 沼泽。 | |
中皋 | zhōng gāo | 1.犹正道。 2.皋中。皋,水边高地。 | |
皋圃 | gāo pǔ | 池沼园圃。 | |
皋门 | gāo mén | 1.古时王宫的外门。皋﹐通“高”。 2.引申为国门。 | |
皋皋 | gāo gāo | 1.亦作“皐皐”。 2.愚顽貌。《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毛传:“皐皐﹐顽不知道也。”陆德明释文引《尔雅》:“刺素食也。”一说﹐欺诳。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高亨《诗经今注》。 | |
皋原 | gāo yuán | 沼泽和原野。 | |
皋落 | gāo luò | 1.亦作“皋落”﹑“皋洛”。春秋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2.亦作“皋落”。古城名。赤狄皋落氏所筑。故址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皋落镇。 | |
皋陶 | gāo yáo | 1.亦作“皐陶”、“皋繇”。 2.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3.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 |
皋卢 | gāo lú | 1.亦作“皐卢”。 2.木名。叶状如茶而大﹐味苦涩﹐可代饮料。 | |
皋比 | gāo bǐ | ㄍㄠ ㄅㄧˇ | 1.亦作“皐比”。 2.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雩门窃出,蒙皐比而先犯之。”杜预注:“皐比,虎皮。”孔颖达疏:“《乐记》云: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郑玄以为兵甲之衣曰櫜。櫜,韬也。而其字或作建皐。”后用以喻强大的声势。 3.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4.指武将的座席。 |
皋舟 | gāo zhōu | 古地名。春秋时吴地。 | |
皋禽 | gāo qín | 鹤的别名。 | |
皋苏 | gāo sū | 木名。传说木汁味甜﹐食者不饥﹐可以释劳。 | |
皋陆 | gāo lù | 1.亦作“皐陆”。 2.水边平地。 3.平原;平地。 | |
皋牢 | gāo láo | ㄍㄠ ㄌㄠˊ | 1.亦作“皐牢”。 2.牢笼;笼络。 |
白皑皑 | bái ái ái | ㄅㄞˊ ㄞˊ ㄞˊ | 形容非常洁白。 一片洁白的样子白皑皑的雪铺满田野 |
皑白 | ái bái | 雪洁白貌。 | |
皑皑 | ái ái | ㄞˊ ㄞˊ | 洁白(多形容霜、雪):白雪皑皑。 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白雪皑皑 |
月皎 | yuè jiǎo | 月色皎洁。语本《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
皎皎 | jiǎo jiǎo | ㄐㄧㄠˇ ㄐㄧㄠˇ | 形容很白很亮:皎皎的月光。 |
皎晶晶 | jiǎo jīng jīng | 形容非常晶莹洁白。 | |
皎厉 | jiǎo lì | 清高自持。 | |
皎白 | jiǎo bái | ㄐㄧㄠˇ ㄅㄞˊ | 指月光明亮洁白。如:皎白的月光。 |
皎爽 | jiǎo shuǎng | 高洁豪爽。 | |
皎日 | jiǎo rì | 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 | |
九皐 | jiǔ gāo | 1.亦作“九皋”。亦作“九皋”。 2.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毛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 | |
江皐 | jiāng gāo | 见“江皋”。 | |
汉皐 | hàn gāo | 见“汉皋”。 | |
皕宋 | bì sòng | 1.楼名。清陆心源藏书处﹐在今浙江省湖州市。陆所藏书中有宋版二百馀种﹐因名。 2.形容宋版书多。 | |
绮皓 | qǐ hào | 即绮里季。 | |
南山皓 | nán shān hào | 即商山四皓。 | |
缟皓 | gǎo hào | 洁白貌。 | |
放皓 | fàng hào | 发白。指天亮。 | |
五皓 | wǔ hào | 即五白。 | |
贞皓 | zhēn hào | 纯洁清白。 | |
皓夜 | hào yè | 月明之夜。 | |
皓彩 | hào cǎi | 皎洁的月光。 | |
皓腕 | hào wàn | 洁白的手腕。多用于女子。 | |
皓旰 | hào gàn | 光亮貌。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