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经,新会人。应元父。明神宗万历时人,以子赠承德郎、工部主事。事见清道光《新会县志》卷六。
袁昊,字先衷,号居易。东莞人。明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贡生。官福建同安训导。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一有传。
黄应秀,字伯毓。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官至江西粮储道,即告致归隐。有《九江草》。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
子庸、山堂居士,江苏苏州人 擅长书法。
杨凤鸣,字讱圭。阳春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举人。清康熙《阳春县志》卷一三有传。
华师召,字公保,无锡人。华察之孙,诸生,翰林学士,著有《玩世垒集》。
唐濂伯,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代宗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乡试解元,后未遇会试而卒。明正德《琼台志》卷三八有传。
(约1605—约1676)明末清初安徽歙人,字芳城,号旅亭,又号青岩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因明裔朱由称王案被株连入狱,旋得释。隐黄山以终。工诗文。晚失明,著述未尝或辍。有《青岩文集》。
周子义(1529—1586),字以方,号敬庵。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嘉靖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育士有方,精研经术及“濂洛关闽”之学(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有心得。谥文恪。一生著述甚丰,曾校刊《史记》、《梁书》、《新五代史》,与子周炳谟皆以学行称于世。
朱模(1380年9月1日—1431年6月11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1子,母赵贵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沈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于潞州(今山西长治)。宣德六年五月乙丑(初二)(1431年6月11日)薨,谥号“简”。
招于莘,字鹤岩。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举人,官江西玉山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陆完(1458-1526),字全卿,号水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任江西按察使。正德三年(1508)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次年改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召为左佥都御史。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后兼右佥都御史,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迁右都御史仍督军务。正德七年迁左都御史,正德八年擢兵部尚书,提督团营,加太子太保。正德十年闰四月改吏部尚书。正德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以交通交宁王宸濠执至通州下狱,十六年谪福建靖海卫。嘉靖五年(1526)卒,年六十九。
赵不易,字秉庸。顺德人。明代宗景泰间诸生。有《一德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五有传。
今佛,字千一。新会人。俗姓李。诸生。礼华首老和尚剃度受具,充芥庵监寺。后事天然老人,为栖贤典客。卒于丹霞。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常州府无锡人,字东之。弱冠习琵琶。尝半日度四十曲,人以为神。好读书而不习举业,工诗赋。有《寒斋狂稿》。
詹时雨,明代戏曲家,字号里籍不详。《录鬼簿续编》载其“随父宦游福建,因而家焉”。《录鬼簿续编》在谈及其性格时,言其“为人沉静寡言,才思敏捷”。他工散曲,“乐府极多”,惜仅存一个套数,即《〔南吕〕一枝花·丽情》。另有《补西厢弈棋》一剧,仅一折,即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崔张联吟后,又增一折。晚进王生名号里籍以及生卑皆无考,故今人多以为晚进王生为詹时雨之托名,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中关于詹氏介绍,都持此疑论。
(1376—1437)浙江会稽人,字尚文,号质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与修《永乐大典》。授刑部主事,屡辨冤狱。宣德六年,擢礼部侍郎,两使安南,不受馈赠,得使臣体。正统初纂洪武以来条格,供诸司参酌,吏不得为奸。有《质庵文集》。
何大成(?~1643),字君立,晚年自称慈公。江苏常熟人,明藏书家。卒后无子,藏书流散。刊刻有《唐伯虎先生集》、《六如唐先生画谱》;著有《娱野园集》。
(?—1402)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明间浙江淳安人,字大年。洪武三年诏修《元史》,书成,受赐归,复召修《日历》。后以宋濂荐授翰林应奉,文字草制,悉称旨。寻以老疾辞还。有《怀归稿》等。
利宾,字用卿,号湖干叟。归善人。明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举人,仕至湖广参议。著有《宦游草》。清雍正《归善县志》卷一七有传。
明福建闽县人,字汝高。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工诗,编有《闽诗正声》,另有《西楼集》。
江苏吴江人,字飞畴。张璐次子,张登弟。继承父学,亦以医名。于《伤寒论》尤有研究。曾与兄参订其父所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有《伤寒兼證析义》。
刘迁,山东历城人,官卫辉府知府。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现在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
王嘉言,字孔彰,号慎斋,沧州东光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常,授浙江道监察御史。以得罪高拱迁通州知州,转任夔州府同知、泸州知府。后升礼部仪制司。又以忤尚书潘晟出知山东濮州。丁忧后悠游林泉二十余载,卒年七十,入祀乡贤。著有《四书讲义》《太史集》等。
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明洪武时在陕西一带从军戍边,后任国子学录。他的诗些富于生活气息。
徐婉卿,番禺人。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张钥,字居易。顺德人。明孝宗弘治间诸生。事见民国温肃辑《龙山诗录》卷上。
刘献翼,字于乔。东莞人。明神宗万历间人。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有传。
潘嗣英,字积之。南海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王琼(公元1459—1532),明朝军事人物,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苏州府常熟人,字允辉,晚自号避庵。官浙江都司经历。幼即能诗,长而益工,豪富好客。有《避庵集》。
(?—1645)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方。顾宪成从子。为人豪迈,好使酒骂座。吴应箕等为“留都防乱公揭”,讨阮大铖,杲列名于首。大铖得志,将捕之兴大狱。南都失守,事解。杲散家财募士千人,取道江阴,乡人以为盗贼,集众御之,被杀。
邹忠倚(1623年-1654年),明末清初人物,清朝状元,字于度,号海岳,江苏无锡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壮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十一年(1654年)去世。年仅三十二岁。著有《雪蕉集》和《箕园集》。
明末清初直隶容城人,字君异,号紫峰。讲学不仕,康熙十七年举鸿博,坚辞之。年八十七卒,门人私谥文定先生。有《紫峰集》等。
徐汝栻,清远人。约为明武宗正德间诸生。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六。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潘绪(1445-1528),字继芳,号玉林,明代无锡人。精于医,碧山十老之一。
徐尚典,南海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贡生。官两淮盐运判。事见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五○。
梁思诚,字用孚,号居隐。香山(今中山)人。明熹宗天启间举乡饮宾,事亲以孝闻。清光绪《香山县志》卷一三有传。
何体性,字其睿,自号介丘山人。顺德人。明神宗万历时人,有《朗吟轩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七有传。
实印,字慧持,印有「秋叶近销为客性,寒花当有向禅心」、「耳际波涛成避世,腹中冰雪自为天」。
字伯常,元之遗发。
郑一岳,字于赓。香山(今中山)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进士。官至山东单县知县。清道光《香山县志》卷一三有传。
浙江仁和人,字明德。文词赡富,与张锡并为高才生。万历中,以岁贡为安庆府训导,锐意攻古文,尤长于诗,亦工画山水。
(1487—1565)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大有。家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平生以图书自娱,自经史以至丛说,多所纂述。堂名夷白,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山房。行世者有《文房小说四十二种》、《明朝四十家小说》。亦善书画。著有《瘗鹤铭考》、《云林遗事》、《山房清事》、《夷白斋诗话》等。
李邦义,字宜之。连州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进士。知上虞县,以绩最召为户科给事中,转兵科都给事,升太常寺少卿,卒年五十七。清同治《连州志》卷七有传。
陈杓,东莞人。明熹宗天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
徐居正(公元1420~1488年),字刚仲,号四佳亭。朝鲜李朝时期文学评论家、诗人。官至大提学。他对天文、地理、医学颇有研究。
黄禄,字公禄,号杏轩,明无锡人。以医名著,有《杏轩诗集》,卒年七十有三,碧山十老之一。
罗黄庭,号翊文。东莞人。明神宗万历时人。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七有传。
黄经,字子常。香山(今中山)人。明孝宗弘治八年(一四九五)举人,官同知,改学正。事见清黄绍昌、刘熽芬《香山诗略》卷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吴江人,归周氏。
谢肇浙(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著有《小草斋集》《五杂俎》《文海披沙》《北河纪略》等。
全思诚,明代官员。字希贤,号文达,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博雅弘粹,少负文名,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洪武中以耆儒由学正徵授文华殿大学士固辞,赐归。书法古劲,有笔谏风度。
(?—1525)明江西南昌人,字文表。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广济知县,召拜监察御史,以忤刘瑾意,下诏狱,久之得白。历山西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官至广西左布政使。
明广东顺德人,字宗烈。肄业太学。初知崇明县,多善政。升镇江府同知。杨廷和假子杀人,论死,杨一清为请减罪,拒之。迁寿府长史,告归。
谢正蒙,字中吉。惠来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举人,授安乡知县,擢御史,升河南参议。有《疏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清雍正《惠来县志》卷一四有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