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委政 | wěi zhèng | 付以政柄。 | |
问政 | wèn zhèng | 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 | |
下政 | xià zhèng | 古代称县一级的官长。 下策下政攻城。——《孙子.谋攻》 | |
熙政 | xī zhèng | 修明政治。 | |
夏政 | xià zhèng | 夏朝的政治﹑政事。 | |
削政 | xuē zhèng | 犹“斧正”。请人删改诗文的客气话:请大力削政。 | |
宣政 | xuān zhèng | 1.宣扬政教。 2.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3.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 | |
先政 | xiān zhèng | 见“先正”。 | |
宪政 | xiàn zhèng | 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指立宪政治 | |
邪政 | xié zhèng | 指背离王道的政令﹑政策。 | |
新政 | xīn zhèng |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制定的政策。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提出《紧急银行法》、《全国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一系列法令,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重建几近瓦解的金融系统,调整工农业生产。此外,在外交上提出“睦邻政策”,正式承认 | |
修政 | xiū zhèng | 1.修明政教。 2.治理,统治。 | |
训政 | xùn zhèng | 1.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 2.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 | |
阳政 | yáng zhèng | 指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 |
养政 | yǎng zhèng | 治理政事。 | |
阴政 | yīn zhèng | 1.指讲武﹑练兵之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古讲武练兵必于秋冬肃杀之时﹐故称。 2.帝王后宫之事。 | |
役政 | yì zhèng | 犹政役,赋役。政,通“征”。 | |
义政 | yì zhèng | 以义服人的政治。 | |
遗政 | yí zhèng | 谓治政失误。 | |
邮政 | yóu zhèng | ㄧㄡˊ ㄓㄥˋ | 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讯部门。中国古代官府设置驿站,利用马、车、船等传递官方文书和军情,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英国于19世纪前期在主要城市设置邮政机构,采用邮票形式作为邮资(寄递费用)已付的凭证,为大众寄递各种邮件,是现代邮政的开始。 |
驭政 | yù zhèng | 掌握统治权力。 | |
宰政 | zǎi zhèng | 犹宰执。 | |
至政 | zhì zhèng | 1.极清明的政治。 2.极力施行政治教化。 | |
宗政 | zōng zhèng | 即宗正。 | |
专政 | zhuān zhèng | ㄓㄨㄢ ㄓㄥˋ | ①即“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专政”,都是这个意思。②国家政权对敌人采取的镇压的手段、强迫的方法。 |
拙政 | zhuō zhèng | 拙于为政。亦用为谦词。 | |
资政 | zī zhèng | 1.帮助治理国政。 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 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 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 |
政条 | zhèng tiáo | 犹政令。 | |
政人 | zhèng rén | 执政的人。 | |
政刑 | zhèng xíng | 政令和刑罚。 | |
政声 | zhèng shēng | 官吏的政治声誉。 | |
政党 | zhèng dǎng | 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维护其利益、实现其政治主张而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孙中山在1894年建立的兴中会,无产阶 | |
政本 | zhèng běn | 1.为政的根本。 2.借指尚书。 | |
政审 | zhèng shěn | 政治审查的简称。 政治审查政审工作 | |
政绩 | zhèng jì | ㄓㄥˋ ㄐㄧˋ | 亦作“政勣”。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 指施政的成绩政绩斐然 |
政地 | zhèng dì | 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 |
政治家 | zhèng zhì jiā | 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政党的领导人物。 | |
政主 | zhèng zhǔ | 执政者。 | |
政治 | zhèng zhì | ㄓㄥˋ ㄓㄧˋ | 阶级、政党、民族、国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又为经济基础服务。当社会上存在着阶级的时候,突出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其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包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两个方面。 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 |
政治权利 | zhèng zhì quán lì |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部分。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等。 | |
政制 | zhèng zhì | 政治制度。 | |
政纲 | zhèng gāng | 1.施政的纲要。 2.政治纲领。它说明一个政党的政治任务和要求。 政治纲领。它说明政党的政治任务和要求 | |
政争 | zhèng zhēng | 政治斗争。 | |
政委 | zhèng wěi | 政治委员的简称。 政治委员的简称 | |
政经 | zhèng jīng | 政治的常法。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经,常也。” | |
政病 | zhèng bìng | 政治上的弊端。 | |
政典 | zhèng diǎn |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 2.指政策和制度。 | |
政事 | zhèng shì | ㄓㄥˋ ㄕㄧˋ | 1.政务。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 政府施政的事务过问政事 |
政柄 | zhèng bǐng | 犹政权。 政治权力 | |
政客 | zhèng kè | ㄓㄥˋ ㄎㄜˋ | 指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以谋取私利的人。 指从事政治投机、谋取私利的人无聊的政客 |
政坛 | zhèng tán | ㄓㄥˋ ㄊㄢˊ | 政界;政治领域。如:步入政坛。 |
政机 | zhèng jī | 指政务。 | |
政工 | zhèng gōng | 政治工作的略称。 | |
政尔 | zhèng ěr | 正尔;正当。政,通“正”。 | |
政见 | zhèng jiàn | 政治见解。 政治主张;政治见解政见不合 | |
政法 | zhèng fǎ | 1.法制。 2.法度﹑法规。 3.政治和法律的合称。 政治和法律政法学院 | |
政复 | zhèng fù | 即使;纵使。 | |
政治学 | zhèng zhì xué | 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的科学。 | |
政号 | zhèng hào | 犹政令。 | |
得故子 | de gù zǐ | 借故,故意。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