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团栾 | tuán luán |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2.圆貌。 3.指圆月。 4.借指月光。 5.团聚。 6.环绕貌。 7.团子。 | |
朱栾 | zhū luán | 柚的一种。 | |
栾子 | luán zǐ | 孪生子。栾,通“孪”。 | |
栾华 | luán huá | 木名。即栾木。属无患子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呈淡黄色,结蒴果。 | |
栾栌 | luán lú | 屋中柱顶承梁之木。曲者为栾,直者为栌。 | |
栾车 | luán chē | 即銮车。亦称鸾车。古代帝王的有铃的车乘。栾,通“銮”。 | |
穷桎 | qióng zhì | 犹穷塞。谓时运不通。 | |
囚桎 | qiú zhì | 犹囚禁。 | |
桎槛 | zhì kǎn | 囚禁,囚于槛车。 | |
桎辖 | zhì xiá | 车辖。辖,同“辖”。桎辖能制轮,使之不脱,因用以比喻执政大臣,关键人物。 | |
胡桐律 | hú tóng lǜ | 即胡桐泪。胡杨的树脂。 | |
山桐子 | shān tóng zǐ | 1.亦称“椅桐”。 2.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白色。叶宽卵形至卵状心脏形。初夏开花,黄绿色。浆果球形,红色。种子可榨油制肥皂。也叫椅。木材可制器具。 | |
青桐 | qīng tóng | 树木名。即梧桐。因其皮青﹐故称。 | |
泡桐 | pāo tóng | 双子叶植物,玄参科。落叶乔木。叶心脏形。花喇叭状,白色或紫色。原产中国,是速生优质用材树种。木材轻软,供制作箱柜家具、乐器、飞机车船的装饰板等。也可作为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培。 落叶乔木,叶子大,花冠紫色,结蒴果,长圆形。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模型等 | |
空桐 | kōng tóng | 1.见“空同”。 2.复姓。商之后以国为姓﹐有空桐氏。见《史记.殷本纪论》。 | |
枯桐 | kū tóng | 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 | |
焦尾枯桐 | jiāo wěi kū tóng | 泛指良琴。 | |
焦桐 | jiāo tóng | 琴名。东汉蔡邕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 |
黄桐 | huáng tóng | 树木名。桐的一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桐》。 | |
孤桐 | gū tóng | 1.特生的梧桐。 2.因峄阳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于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 |
抚桐 | fǔ tóng | 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 | |
雕桐 | diāo tóng | 指精美的七弦古琴。古代以梧桐树制作琴身﹐故称。 | |
爨桐 | cuàn tóng |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蔡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2.指焦尾琴。 | |
刺桐 | cì tóng |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2.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桐城。宋元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 | |
板桐 | bǎn tóng | 古代传说仙人所住之山名。 | |
三尺焦桐 | sān chǐ jiāo tóng | 指琴。汉蔡邕有焦尾琴,故称。 | |
三尺枯桐 | sān chǐ kū tóng | 三尺桐。 | |
三尺桐 | sān chǐ tóng |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 |
丝桐 | sī tóng |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 |
峄阳桐 | yì yáng tóng | 见“峄阳孤桐”。 | |
油桐 | yóu tóng | 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有乳浆。小枝粗。叶互生,卵状心脏形,全缘或三裂,有时两裂,基部具有两腺体,近于无毛。初夏开花,花白色,有紫色条纹,单性,雌雄同株,稀异株,聚伞花序。核果圆卵形,平滑。种子通常为五颗,长圆形。分布于我国秦岭﹑长江流域以南,四川﹑湖南等地盛产。种子榨油 | |
峄阳孤桐 | yì yáng gū tóng | 峄山南坡所生的特异梧桐,古代以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语出《书.禹贡》:“羽畎夏翟,峄阳孤桐。”孔传:“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 |
贞桐 | zhēn tóng | 树木名。即赪桐。 | |
桐竹 | tóng zhú | 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 |
桐子 | tóng zǐ | 1.梧桐树的果实。 2.油桐的果实。可榨桐油。 3.儿童,童子。桐,通“童”。 | |
桐音 | tóng yīn | 琴声。 | |
桐杖 | tóng zhàng | 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2.桐木作的手杖。 | |
桐封 | tóng fēng | 见“桐叶封弟”。 | |
桐圭 | tóng guī | 见“桐珪”。 | |
桐宫 | tóng gōng | 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 |
桐孙 | tóng sūn | 1.桐树新生的小枝。北周庾信《咏树》:“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唐周贺《赠神遘上人》诗:“草履蒲团山意存,坐看庭木长桐孙。”后以“桐孙”称美他人子孙。参见“孙枝”。 2.指琴。 | |
桐丝 | tóng sī | 指琴弦。 | |
桐乡 | tóng xiāng |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汉书.循吏传.朱邑》:“﹝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 | |
桐乳 | tóng rǔ | 1.桐子。状如乳形,故名。 2.喻指安乐窝。 | |
桐马 | tóng mǎ | 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 |
桐江 | tóng jiāng | 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 |
乌桕 | wū jiù | 大戟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菱形或椭圆形。夏季开黄花,秋季结果。种子近球形,表面有白蜡质,故又称“白蜡果”。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种子可提取皮油和梓油。叶可制黑色染料。木材是雕刻的好材料。 | |
桕烛 | jiù zhú | 用桕脂做成的蜡烛。 | |
桕油 | jiù yóu | 即桕脂。参见“桕脂”。 | |
陌上桑间 | mò shàng sāng jiān | 田间小道和桑树之间。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 | |
柴桑门 | chái sāng mén | 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 |
柴桑令 | chái sāng lìng | 指东晋末隐寓庐山西林寺的刘遗民。因其曾为柴桑令,故称。 | |
汤祷桑林 | tāng dǎo sāng lín | 谓汤逢大旱,自以身为牺牲,祷于桑山之林以祈雨。表示商汤仁德爱民。语本《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 |
三桑 | sān sāng | 1.传说中的三株桑树。 2.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 | |
柔桑 | róu sāng | 1.指嫩桑叶。 2.始发芽的桑树。 | |
穷桑 | qióng sāng | 1.传说中古帝少皞氏所居处。 2.传说中的巨桑。 | |
陌桑 | mò sāng | 见“陌上桑”。 | |
陌上桑 | mò shàng sāng | 一名《艳歌罗敷行》。汉乐府《相和曲》名。写美女罗敷到田陌上采桑,遭太守调戏,用机智的回答拒绝并嘲弄了太守。诗中对话生动,多用铺叙,描写罗敷的美貌一段,不从正面落笔,而用旁人的反应烘托,尤为出色。 | |
黄桑 | huáng sāng | 即“柘”。 | |
否桑 | pǐ sāng | 《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后因以“否桑”比喻命运。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