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杖策 | zhàng cè | 1.亦作“杖筴”。 2.拄杖。 3.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4.谓追随;顺从。 | |
杖力 | zhàng lì | 依靠武力。 | |
杖机 | zhàng jī | 见“杖几”。 | |
杖子 | zhàng zǐ | 1.棍棒。多指仪杖或刑杖。 2.板壁。 | |
杖格 | zhàng gé | 杖刑与格刑。泛指刑具。 | |
杖乡 | zhàng xiāng | 1.《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梁沈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2.代指六旬老人。 | |
杖绖 | zhàng dié | 1.孝杖与丧服。 2.指孝服。 | |
杖杀 | zhàng shā | 用杖打死。 | |
杖革 | zhàng gé | 处以杖刑并革职。 | |
杖竹 | zhàng zhú | 拄着竹杖。 | |
杖记 | zhàng jì | 古代武官在所持梃上记载所掌兵员的数字,称为杖记。 | |
杖屦 | zhàng jù |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3.拄杖漫步。 | |
杖制 | zhàng zhì | 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宋史.刑法志一》:“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 | |
杖斧 | zhàng fǔ | 谓持斧以为威权。 | |
杖式 | zhàng shì | 古代刑杖的规格﹑样式。 | |
杖限文书 | zhàng xiàn wén shū | 旧时官府要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公文。 | |
杖者 | zhàng zhě | 指老年人。 | |
杖洋 | zhàng yáng | 旧时对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匝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颠女神像,并用汉英和马来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墨西哥鹰洋。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 |
杖头 | zhàng tóu | 1.手杖的顶端。 2.“杖头钱”的省称。指买酒钱。 3.泛指少量的钱。 | |
墨杘 | mò chī | 狡诈;无赖。 | |
拉杆子 | lā gān zi | 方言。当土匪。 | |
一杆子 | yī gān zi | 方言。犹言一部分。 | |
旗杆 | qí gān | 同“旗竿”。 升旗于其上的杆子 | |
拉杆 | lā gǎn | (拉杆儿)①安装在机械或建筑物上起牵引作用的杆形构件,如自行车闸上的长铁棍。②由不同直径的管状物套接而成的杆,能拉长或缩短:拉杆支架ㄧ拉杆天线。 | |
杆子 | gān zi | ①有一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多直立在地上,上端较细):电线杆子。②〈方〉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拉杆子ㄧ杆子头儿。另见gǎn.zi。 | |
光杆儿 | guāng gǎn ér | ①指花叶尽落的草木或没有叶子衬托的花朵:光杆儿特丹丨高梁被雹子打得成了光杆儿。②比喻孤独的人或失去群众、没有助手的领导:光杆儿司令丨他家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儿。 | |
杈杆儿 | chā gǎn ér | 旧指***的保护人,多系其本夫。引申为对后台老板的讥称。 | |
笔杆子 | bǐ gǎn zi | ㄅㄧˇ ㄍㄢˇ ㄗㄧ | ①笔的手拿的部分。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笔杆子ㄧ他嘴皮子、笔杆子都比我强。‖也说笔杆儿。③指能写文章的人。 |
笔杆儿 | bǐ gǎn ér | 笔杆子①②。 | |
铁杆蒲 | tiě gǎn pú | 农具名。一种带有扇形铁片的锄头。 | |
光杆 | guāng gǎn | 1.无附着物的枝干。 2.比喻失去家产或没有家眷的人。 3.比喻没有帮手的领导。 | |
二杆 | èr gǎn | 见“二杆子”。 | |
扒杆 | bā gǎn | 船名。 | |
铁杆 | tiě gǎn | 1.形容顽固不化。 2.保证高产的。 | |
斜杆 | xié gǎn | 结构框架中用以抵抗风力的构件。 结构框架中用以抵抗风力的构件 | |
烟杆 | yān gǎn | 见“烟杆”。 | |
腰杆 | yāo gǎn | 1.腰部。 2.借喻靠山﹐倚靠的力量。 | |
杆儿 | gǎn ér | 旧时乞丐首领所执的信符。代代相传。 | |
杆拨 | gǎn bō | 古时弹琵琶用以代替手指的拨弦之具。 | |
林杞之下 | lín qǐ zhī xià | 杞木丛生之地。指退隐之田野山林。 | |
柳杞 | liǔ qǐ | 泛指柳树。杞,柳的一种,也叫红皮柳。 | |
忧杞 | yōu qǐ | 犹杞忧。谓不必要的忧虑。 | |
榛杞 | zhēn qǐ | 泛指丛生的灌木。 | |
杞夷 | qǐ yí | 指古杞国。因《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杞桓公来朝,用夷礼”语,故称。 | |
杞人 | qǐ rén | ㄑㄧˇ ㄖㄣˊ | 借指无端忧虑的人。 |
杞忧 | qǐ yōu | 1.“杞人忧天”的略语。谓不必要的忧虑。 2.谓殷忧,深忧。 | |
杞妇 | qǐ fù | 1.指杞梁妻。 2.借指丧偶的妇女。 | |
局束 | jú shù | 窘迫拘束。 | |
拘束 | jū shù | ㄐㄨ ㄕㄨˋ | ①对人的言语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不要拘束孩子的正当活动。②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她见了生人,显得有点拘束。 |
结束 | jié shù | ㄐㄧㄝ ˊ ㄕㄨˋ | ①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秋收快要结束了ㄧ代表团结束了对北京的访问。②装束;打扮(多见于早期白话)。 |
节束 | jié shù | 逐节缠束。 | |
光束 | guāng shù | 呈束状的光线,如探照灯的光。 呈束状的光线,例如探照灯的光 | |
缚束 | fù shù | ㄈㄨˋ ㄕㄨˋ | 1.裹扎。 2.捆绑。 3.约束。 |
轭束 | è shù | 控制约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专以柔顺为教,养成奴隶之性质,以便供己軛束役使之用。” | |
电子束 | diàn zǐ shù | 由阴极射线产生的束状电子流。电子显微镜和电视机就是利用电子束形成影像的。 | |
缠束 | chán shù | 缠绕扎束。 | |
逼束 | bī shù | 谓狭窄。 | |
散束 | sàn shù | 由于互相排斥作用,一束电子沿着纵向横向散开的倾向,这个效应在速调管里是一个缺点。 由于互相排斥作用,一束电子沿着纵向横向散开的倾向,这个效应在速调管里是一个缺点 | |
申束 | shēn shù | 约束。 | |
绳束 | shéng shù | 约束;束缚。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