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法寺 fǎ sì  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
坟寺 fén sì  古代大臣墓地上的用以祭祀死者的建筑物。
法源寺 fǎ yuán sì  著名古刹之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时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重修,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赐额“法源寺”。参阅《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四.寺观》。
番寺 fān sì  喇嘛教的寺庙。
法门寺 fǎ mén sì  佛寺名。在陕西省扶风县北。相传建于东汉末年。唐代诸帝多次前往寺内迎取佛骨,至大内供养。1987年5月,在寺内宝塔的地宫中发现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 古佛寺名,在今陕西省扶风县北,建于南北朝以前,唐、宋、金、明、清历代都进行过修整,唐代诸帝多次迎取佛骨于寺内。1987年5月,在重修砖塔时
独乐寺 dú lè sì  中国现存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在天津市蓟县城西部。相传始建于唐代,公元984年重建。历代屡经重修。其主要建筑有山门和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观音阁在山门之北,为现存最古的木构楼阁。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外观两层,内部连同平坐夹层共三层,歇山顶。阁中央是一直通
都寺 dōu sì  1.太常寺的别称。 2.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
貂寺 diāo sì  太监的别称。因太监的帽子以貂尾为饰,故称。寺,寺人。
东寺 dōng sì  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
东林寺 dōng lín sì  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邸寺 dǐ sì  邸舍与寺院。
大昭寺 dà zhāo sì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公元647年始建,历代屡有修建。面积2.15万平方米。包括主殿、经堂、佛殿、噶厦等建筑。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大殿供文成公主由长安(今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配殿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等塑像。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为全国重点
祠寺 cí sì  祠堂,寺庙。
慈恩寺 cí ēn sì  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宋时已毁,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为近代新建,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为太子时,就隋无漏寺旧址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学佛归国,曾住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达八年之久,并倡议在寺旁建雁塔,用
大理寺 dà lǐ sì  官署名。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
崇圣寺 chóng shèng sì  寺名。在云南省大理西北点苍山东麓。寺东有千寻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南诏保和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42.19米,建于五代。故寺亦称“三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寺 chéng sì  官舍。
村寺 cūn sì  乡村寺庙。
报恩寺 bào ēn sì  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后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保圣寺 bǎo shèng sì  在江苏吴县甪直镇。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唐至清均修建。寺内天王殿为宋代遗物,木构虽大部分为明代遗物,但还保存宋代建筑传统的制作手法。寺内原有十八尊罗汉塑像,相传为唐杨惠之所作,1927年寺遭大火,现仅存九尊。罗汉形态逼真,形体比例适度,刀法浑厚有力,能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为
保国寺 bǎo guó sì  在浙江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山岙。建筑依山而起,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寺内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木构建筑遗物。保国寺四周涧流环绕,满山松竹参差掩映,风景秀丽,是江南名胜之一。
白马寺 bái mǎ sì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建于公元68年。相传蔡愔、秦景等在大月氏国求得佛法,并邀天竺(今印度)僧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归洛阳,并建寺院,以白马命名。占地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大雄殿内三尊主佛和十八罗汉像闻名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塔寺 bǎi tǎ sì  寺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刹寺 shā sì  佛寺。
僧寺 sēng sì  佛教寺院。
圣友寺 shèng yǒu sì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寺 shuǐ sì  临水寺庙。
塔尔寺 tǎ ěr sì  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北。塔尔藏语意为“十万佛像”。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1560年于宗喀巴诞生地兴建。清康熙、嘉庆时扩建成现在规模。包括大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等建筑。主殿大金瓦寺,三檐宫殿式,鎏金铜瓦顶,金碧辉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寺 tíng sì  驿站。寺,办公的官署。
详刑寺 xiáng xíng sì  官署名。即大理寺。唐龙朔二年改称。
卧佛寺 wò fó sì  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
相国寺 xiàng guó sì  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
仙游寺 xiān yóu sì  寺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隋代称仙游宫,为隋文帝避暑行宫。唐宣宗时改建为寺。以黑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仙游寺,北寺称中兴寺。两寺之间有仙游潭,也叫五龙潭,为唐代诗人聚游之所。
霞屿寺 xiá yǔ sì  寺名。在浙江省鄞县。
乡寺 xiāng sì  1.乡村寺庙。 2.指乡学。
香山寺 xiāng shān sì  寺名。
仙峰寺 xiān fēng sì  寺名。在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古名慈延寺,一名仙峰禅院。创建于明万历间,清代曾重修。背负危岩,面华严峰,林木葱茏,远离尘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九老洞﹑三皇台等名胜。
阉寺 yān sì  指宦官。 指宦官思逸虽身在阉寺,而性颇豪率。——《魏书.刘思逸传》正是未到宫墙沾圣化,先从阉寺乞私恩。——《梼杌闲评——明珠缘》
香积寺 xiāng jī sì  中国著名佛教古刹。
萧帝寺 xiāo dì sì  萧寺。
萧寺 xiāo sì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兴教寺 xīng jiào sì  在陕西省长安县杜曲镇南少陵原上﹐寺内有唐高僧玄奘葬塔。塔高五层﹐作正方形﹐底层有玄奘塑像。唐睿宗题寺额“兴教”﹐故名。附近山水秀丽﹐为游览胜地。
悬空寺 xuán kōng sì  在山西省浑源县南恒山唐峪口西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有大小殿阁三十余座,凌空建在峭壁之上,用数十根木柱支撑,远望如半空悬吊,故名。最高的三教殿有释迦牟尼、阿难神像、铁铸韦陀及浮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瑶光寺 yáo guāng sì  北魏世宗(宣武帝)在洛阳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永安三年(公元530年),秀容部落首领尒朱兆攻入洛阳,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洛阳男儿急作髻,瑶光寺尼夺作婿。”参阅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烟寺 yān sì  烟雾缭绕的寺庙。
野寺 yě sì  野外庙宇。
遗寺 yí sì  废旧的佛寺。
尹寺 yǐn sì  指宦官。
云岩寺 yún yán sì  寺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又称虎丘山寺。今尚存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寺 yún sì  指高山上的寺院。
住寺 zhù sì  汉时禁卫军中,疲弱而不胜任军事者留驻官署,称为“住寺”。寺为古代官署名。
知寺 zhī sì  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竹寺 zhú sì  竹林中的寺院。
驺寺 zōu sì  骑从侍役。
祖寺 zǔ sì  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寺曹 sì cáo  九卿官署。
寺臣 sì chén  宦官的别称。
寺壁 sì bì  寺庙壁画。
寺丞 sì chéng  官署中的佐吏。
寺寝 sì qǐn  祠庙的后殿。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