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爆灯花 | bào dēng huā | 灯芯燃烧时迸发出的花状物,旧时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 |
白色花 | bái sè huā | 诗集。绿原、牛汉编。1981年出版。选收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等二十位七月派诗人的诗作一百十九首。作品大多写于40年代,表现了时代的矛盾和人民的力量。 | |
百花 | bǎi huā | 1.亦作“百华”。 2.各种花。 | |
凹凸花 | āo tū huā | 谓绘画着意于明暗之间,远望如凹凸,近视则系平面之花纹。 | |
榜花 | bǎng huā | 唐宣宗大中以后,礼部取士放榜,每年录取姓氏冷僻者二三人,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参阅宋钱易《南部新书丙集》。 | |
暗花 | àn huā | 1.昏夜中的花。 2.昏暗的灯花。 3.隐而不显的花纹。 | |
山花 | shān huā | ㄕㄢ ㄏㄨㄚ | 1.山间野花。 2.植物名。 |
散水花 | sàn shuǐ huā | 玉蕊花的别名。 | |
散灯花 | sàn dēng huā | 1.亦称“散小人”。 2.即散灯。 | |
三花 | sān huā | 1.三花树的略称。 2.三辫;三片。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 |
散花 | sàn huā | 1.使花朵飘散。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3.指散花天女。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散华”。 5.舞曲名。 6.楼名。在四川成都。 | |
上阳花 | shàng yáng huā | 喻宫娥。 | |
时花 | shí huā | 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 |
石花 | shí huā | 1.钟乳水的花状凝结物。 即碳酸钙。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殷孽》﹝集解﹞引 苏恭 曰:“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 | |
松花 | sōng huā | ㄙㄨㄙ ㄏㄨㄚ | 1.亦作“松华”。 2.松树的花。 3.指松花酒。 4.指松花般的黄色。 5.指松球。松子脱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张开如莲花状,故称。 6.“松花蛋”的省称。参见“松花蛋”。 |
霜花 | shuāng huā | 1.亦作“霜华”。 2.即霜。霜为粉末状结晶。花﹐指物之微细者。故称。 3.皎洁的月光。 4.闪着寒光的锋刃。亦指锋刃闪着的寒光。 5.喻指白色须发。 | |
绶花 | shòu huā | 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 |
柿花 | shì huā | 柿饼的别名。详“柿饼”。 | |
瓦花 | wǎ huā | 即瓦松。 | |
双头花 | shuāng tóu huā | 同一枝上并开的两朵花。比喻恩爱夫妻。 | |
水仙花 | shuǐ xiān huā | 单子叶植物,石蒜科。多年生草本。鳞茎肥大,卵圆形。叶细长扁平,形如蒜叶。一二月开花,呈高脚盆状,外白里黄,故又称“金盏银台”。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有毒,可作外用药。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香料,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 | |
素花 | sù huā | 见“素华”。 | |
题花 | tí huā | ㄊㄧˊ ㄏㄨㄚ | 1.题诗咏花;绘花。 2.书籍报刊上装饰标题的图画。 |
楟花 | tíng huā | 即棠梨花。曝干可以充蔬菜吃。 | |
堂花 | táng huā | 温室中人工培育早开的花。 | |
酥油花 | sū yóu huā | 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搀合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搀合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 |
烫花 | tàng huā | 用烧热的钢扦子或烙铁在器物上烫出花纹、图案。 用烧热的钢扦子或烙铁在器物上烫出花纹、图案 | |
跳花 | tiào huā | 1.溅起来的水花。 2.跳场的别称。参见“跳场”。 | |
踏花 | tà huā | 1.亦作“蹋花”。 2.踏青,游春。 3.佛经故事:昔有南窟仙人,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北窟仙人处取火。北窟仙人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 | |
碎花 | suì huā | 1.小花朵。 2.喻指灯花。 花形小而密布的花卉图案 | |
踏五花 | tà wǔ huā | 北宋皇帝观灯的一种仪式。 | |
贪花 | tān huā | 追求男女风情之事。 | |
提花 | tí huā | 纺织物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的凹凸花纹。 用专门机器在织物上织出经、纬线凸出的图案 | |
挑花 | tiǎo huā | 1.刺绣。亦指某种刺绣的针法。如十字挑花,即在平布上依纱眼用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 2.织花布或织锦缎时,依据花样设计,在经线上挑成花本,作为织花的根据。花本经计算经纱根数后,用钩针或梭子顺次将一部分经纱挑起,而后让纬纱穿过,逐梭交织,呈现花纹。 | |
昙花 | tán huā | 双子叶植物,仙人掌科。肉质植物。变态茎扁平,取代叶子进行光合作用。花美丽芬芳,多在夜间开放,仅数小时,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原产热带美洲。是著名观赏植物。花、叶可供药用。 | |
铜花 | tóng huā | 1.亦作“铜华”。铜锈﹔铜绿。 2.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 | |
挖花 | wā huā | 一种用纸牌或骨牌作赌具的博戏。 | |
土花 | tǔ huā | 1.苔藓。 | |
桐花 | tóng huā | 1.桐树的花。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 |
团花 | tuán huā | 四周呈放射状或旋转式的圆形装饰纹样。古代铜器﹑陶瓷器﹑织绣品以及现代某些丝绸织品上常有此种花饰。 | |
腿花 | tuǐ huā | 古代的一种杖刑。施于腿部﹐肉绽血流如花﹐故称。 | |
尾花 | wěi huā | ㄨㄟˇ ㄏㄨㄚ | 1.指鲜艳的尾羽。 2.指书刊上诗文等末尾空白处的装饰性图画。 |
望梅花 | wàng méi huā |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均为三十八字。单调六句六仄韵;双调前段三句二平韵﹐后段三句三平韵。双调尚有三体﹐字句迥异。参阅《词谱》卷三。 | |
魏花 | wèi huā | 即魏紫。 | |
文官花 | wén guān huā | 1.一种颜色屡变的花。又名弄色芙蓉。 2.锦带花的别名。 | |
霞花 | xiá huā | 仙女。 | |
乌朕花 | wū zhèn huā | 玉蕊花的别名。 | |
洗手花 | xǐ shǒu huā | 鸡冠花的别名。 | |
五花 | wǔ huā | 1.见“五花马”。 2.五加皮的别名。 3.即五行阵。 | |
鲜花 | xiān huā | ㄒㄧㄢ ㄏㄨㄚ | 1.鲜艳的花朵。 2.鲜艳华美。 新鲜的花朵 |
献花 | xiàn huā | 把鲜花献给礼敬或敬重的对象。 把鲜花送给亲爱或敬爱的人或献给贵宾 | |
校花 | xiào huā | 旧时学校中称大家公认或选举的最美的女学生。 旧指全学校中最漂亮的女学生(多指大学生) | |
缃花 | xiāng huā | 浅黄色的花。 | |
绣花 | xiù huā | ㄒㄧㄨˋ ㄏㄨㄚ | 用彩线在织物上刺成花纹图案等。 以针引线在丝织品上刺成彩色图样 |
小梅花 | xiǎo méi huā | 1.唐大角曲名。 2.词牌名。即《梅花引》。宋贺铸有《小梅花》词。 | |
消梨花 | xiāo lí huā | 见“消黎花”。 | |
璇花 | xuán huā | 如玉的白花。比喻雪花。 | |
心花 | xīn huā | 1.喜悦之情。 | |
消黎花 | xiāo lí huā | 明清时苏杭地区的隐语,小的意思。 | |
谢花 | xiè huā | 见“谢赐花”。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